馮歆然
2013年夏天,中國人民大學進行了全校范圍的校園整修,其中包括公共教學二樓、公共教學三樓、人文樓和學生活動中心等。
這場全校范圍內(nèi)的校園整修可以說是牽動了所有人大學生的心,看著昔日雖有些陳舊卻熟悉的房屋被改造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卻有些陌生的建筑,大家心中五味雜陳,有在微博上吐槽新樓之丑的,也有在人人網(wǎng)上懷念舊樓的。其中,學生活動中心(簡稱“學活”)的改造可以說最為眾多熟悉它的學生們所掛心。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始建于1994年,由第一代圖書館改造而成。它位于人大校園的西區(qū),是一座低矮的兩層小樓。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紅墻綠瓦的學活是人大學子最為熟悉的地方之一。因為這里不僅是學生會、青年人大、勤工助學中心等學生組織與社團的聚集地,更是眾多學生活動的舉辦地。學生干部曾在這里工作到天黑,青年人大的“編輯大人”們曾在這里通宵排版、寫稿,更有話劇團的同學在這里“鬼哭狼嚎”地練聲、排演……然而,由于整修的原因,所有的學生組織與社團都不能在學活進行活動了。整修對于他們來說,成為了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修建以后學活的條件會變得更好,組織活動更方便;憂的是大家現(xiàn)在沒有屬于自己的小屋子后,歸屬感沒有著落了。
其中以話劇團的成員們感受最深。“第一次進‘學活是在話劇團面試的時候進去的,印象很深的是一進門大紅色的類似屏風的東西,覺得很高端。當時已經(jīng)是秋天了,在大廳里感覺很冷,可是進到排練廳之后就會覺得很暖和,依稀記得進去之后秋日上午的陽光從窗戶灑進排練廳的地板上的感覺,非常靜謐舒適。之后每次在排練廳里看到陽光,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比舜?013級本科畢業(yè)生、話劇團前團長阿迪里這樣描述他對學活的第一印象。
人大話劇團的畢業(yè)大戲是人大所有藝術(shù)團中唯一一個收費的活動,可知話劇團演出水準之高。高水平背后必然是一次又一次頻繁而艱苦的排練,因此話劇團可以說是在學活時間最多的一個社團了,他們對于學活的感情也最深刻。據(jù)阿迪里說,自他畢業(yè)后,話劇團到現(xiàn)在還沒有回過學活排練,沒有屬于自己的那個小屋子了,排練訓練都非常不方便,除了新進的團員之外,老團員們總是非常懷念在學活里排練的日子,如此一來,哪怕是13級新進的團員,也開始對學活充滿了期待。阿迪里回憶說:“只要不上課,我們就會在學活里,哪怕沒有排練,也會覺得呆在學活里非常舒服,那種感覺就像家一樣?!彼耘啪殢d以及合唱廳里,幾乎每天都會有話劇團的人。盡管以前的學活有些雜亂和破舊,但在話劇團成員們的眼中,這里總體來講是非常舒服的。以前的團員還說,有一次排練時,突然從天花板掉下一只貓,那只貓看了看大家,淡定地爬上了窗臺,跳窗走了。大家久久地佇立在排練廳里,被眼前發(fā)生的一切怔住了。貓原本是非常怕生的動物,然而卻對話劇團的成員們?nèi)缂胰艘话闶煜びH近。可見,學活真真正正成為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現(xiàn)在阿迪里幾乎每次路過學活都會趴在窗戶上往里看,看到了排練廳以及整個學活大廳整修之后的大致面貌,覺得確實要比以前精制得多,也上檔次得多。但舊的東西也不一定不好,畢竟里面的每一個物件都曾經(jīng)在記憶里鮮活過。因此,聽說學活要整改的時候,阿迪里一度覺得有些恐懼,對他來說,主要是害怕經(jīng)過修整之后的學活不像以前那樣有家的感覺。比起希望看到的變化,他更希望能夠看到“不變”的東西。阿迪里說:“這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多東西尚未在我們的生活中形成習慣便匆匆跟新?lián)Q代了。我對學活和我對話劇團未來的期待其實是一樣的——我們最好能夠弄明白我們最可貴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也許我們的條件不好,也許我們的硬件很爛,也許我們的環(huán)境不夠優(yōu)雅,可是我們和學活一樣,帶著一種蒼勁卻又年輕的活力面對著當今的校園、當下的社會和世界?!?/p>
與話劇團同樣對學活有著深刻感情的另一個集體,就是青年人大(簡稱“青人”)。這個頗具影響力的校園媒體在人大校園里只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學活的110室。正門進去后是一個大約只有10平方米的小房間,靠墻是二十多個部門放置重要資料的柜子,另一邊墻的是一張玻璃桌、一張茶幾、一個一米五長的沙發(fā)和幾把椅子,社長往往在這里工作,會客也經(jīng)常在這里。出報后的幾天內(nèi),這里的地板上就堆滿了要發(fā)放到學校各個角落的新刊。然而,你以為就是全部了嗎?錯了,穿過中間一道陳舊的木門,以一張大木桌子為中心的西廳才是青人真正的根據(jù)地。大桌子上擺滿了電腦、插線板和各種打印出來的版面。兩個靠墻的長沙發(fā)上堆著被子與枕頭,以一種安逸的姿態(tài)企圖去擁抱一兩個疲憊的身影。然而這些背影卻倔強地佇在電腦面前,為出報做著最后的努力。按鼠標的聲音,擊打鍵盤的聲音,趕走了空氣中的沉默。墻面上“青年人大,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句標語懸在整間屋子的頂端,成為所有人疲憊時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青年人大現(xiàn)任社區(qū)新聞部部長沈哲凡說,在學活110的兩年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有三個,一是選題會,二是排版,三是自習?!皩W活110其實是個非常適合自習的地方。這里不斷電、不熄燈,這里有長沙發(fā)、被子、枕頭,還可以肆無忌憚地吃夜宵、發(fā)聲,所以自從我大二下接任部長、拿到報社的鑰匙開始,學生活動中心110就成為我除宿舍以外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有一個學期的期末,我在報社里睡了整整兩周。帶上我所有的書、帶上我的洗漱工具、帶上我那把小吉他,就風風火火地入住了。正是盛夏,天氣炎熱,報社里的空調(diào)也是個好東西,復習累了就在學活里逛逛或是在報社里隨手談?wù)勑〖?、隨口唱唱歌,無拘無束、非常自由,所以學活110真是我的一個小天地。”后來在他的影響下,來報社自習的人也多了起來,大家一起自習,累了聊天、下飛行棋,好不快活。聽說,一個往屆的總編也曾經(jīng)拖著行李箱、帶著換洗衣服和生活必需品,在報社里住了整整一個月。因此,我想在青年人大,把學活110當做家的人,還有太多太多。
青年人大的一位社友曾經(jīng)為報社寫過一首詩,稱“青人是我的情人”。如果說青人是所有青人ers的情人的話,那么學活一定是他們愛的見證地。現(xiàn)在,青年人大的辦公室因為學活整修被迫搬到了人大科研樓。由于臨時辦公室面積較小,幾乎沒有人會在這里“刷夜”排版了。曾經(jīng)那種大家一起奮斗在deadline逼近時的生產(chǎn)力沒了,心里的充實感也一下子不見了。因此,不僅是作為校園變遷的媒體見證人,更是作為一個對學活有著深刻感情的集體,青年人大在2013年11月18日與28日發(fā)表了關(guān)于學生活動中心的兩篇詳細而深入的專題報道。兩篇報道一經(jīng)發(fā)出,引起了許多人的關(guān)注,甚至有些已經(jīng)在工作的校友聽聞后還向我們索要這些報道,想要看一看現(xiàn)在的學活怎么樣了。
據(jù)了解,此次學生活動中心的修繕預計于2013年底完工。修繕完的學生活動中心將會一掃它原本給人留下的昏暗的第一印象,變得明亮而高端。其實從現(xiàn)實層面來說,修繕并不是一件壞事,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都希望學活的設(shè)施能夠更加先進、辦公條件更好、環(huán)境更優(yōu)美,自然能給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務(wù)。但是俗話說的好,衣服舊了貼身,人舊了貼心。那么房子舊了,就算落滿了灰塵,在那些塵埃里也能開出回憶的花來。就像一位同學說的那樣:“我寧愿它別變,我對它有感情,變了,我都不認識了。”
每一個曾經(jīng)在學活待過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學活,他們對于學活的回憶或許是嘎吱響的木樓梯,或許是深夜用于排版的飛騰軟件,又或許是天花板上跳下來的一只貓。時間過去那么久了,回憶卻還那么新,自然也希望房子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筆者其實沒有在學活經(jīng)歷過“刷夜”排版或?qū)懜宓娜兆樱强粗鴰熜謳熃銈冎v述那里的故事時候的神情,也不難想象這座老房子對于他們的意義有多么深刻。修繕一直在進行中,老房子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惟愿所有人記憶中的老房子一直留存心間,惟愿未來走入學活的人們在明天創(chuàng)造更多的回憶,守候更美好的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