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更生
2012年底時,我想過若人身后會有進度條的話,那我的讀書進度條應(yīng)該停留在百分之五十處,出門生怕被人呵斥。2013年底我倒是不怕,讀書進度條百分之百——不過是將2012年的預(yù)期數(shù)減至一半。
歲末年初是回顧一年所讀之書的好時候。我多半讀小說,也就說說2013年小說的事。日光之下并無新事,2013年與2012年類似,暢銷的總被人罵,如《小時代》,而純文學市場又多凋敝。好在出版界對此并不介意,這兩年出版的“短經(jīng)典”小說系列一直翻譯外國文學短篇佳作。又托諾貝爾文學獎的福,讓往年備受冷落的愛麗絲·門羅意外暢銷了,其作品《逃離》也緊急加印。2013年也是長篇年,各位名作家如余華、蘇童和閻連科推出新作,不過反響褒貶不一。到2014年初了,別讀書了,不如看看2013年到底有哪些好書不能錯過,現(xiàn)在就補。
《黑河釣事》
作者:科倫·麥凱恩(愛爾蘭)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短經(jīng)典”短篇小說系列中的一部,為美國作家科倫·麥凱恩所著。這是他早年的作品,如他所言,要讓“讓整個故事像一曲音樂”。他對寫作嚴陣以待,為完成這本小說,他花了一年半時間騎車穿越北美。書中故事與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相互映照——多為異鄉(xiāng)客在異鄉(xiāng)的故事:不羈的愛爾蘭姑娘到美國來尋找做修女的同胞姐姐;失敗的拳擊手遭妻子拋棄后,30多年來經(jīng)常到洗衣房偷女人衣服回家獻給不存在的妻子。這些故事既不流行,也不好笑。那么科倫·麥凱恩為什么要寫?我想他一定在問: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要做什么?有什么人會愛我們?每日有無數(shù)人誕生和死亡,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回答的問題。
《逃離》
作者:艾麗絲·門羅(加拿大)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由于門羅確實冷門,得獎前僅有這一本被翻譯成中文,所幸《逃離》是她的代表作,而且是門羅創(chuàng)作成熟期的作品。此書包括八篇中短篇小說。每篇小說的主角都是女性,社會階級跨度很大:從勞工階級、中產(chǎn)階級家庭婦女到知識分子。門羅的小說的確與現(xiàn)代小說寫法銳利、簡約和克制的風格不同,她的作品更緩慢、不清晰,就像被籠罩在大霧之中,讀者必須在迷霧中奔走,跑到小說的結(jié)尾你也不會看到奇跡,只是會被這場茫然而空洞的大霧本身所震撼。門羅得獎后,倒是有套全集在售,按照英國作家麥克尤恩的說法,對于門羅,只有三句話可說:快點讀門羅!快點讀門羅!快點讀門羅!
《緬甸歲月》
作者:喬治·奧威爾(英國)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不如《1984》和《動物農(nóng)莊》出名,卻是喬治·奧威爾難得好看的小說。此書以他在緬甸任職警察的經(jīng)歷寫就。換而言之,跟他之前所對抗的極權(quán)主義沒關(guān)系。但在我看來,這本小說從藝術(shù)性上比之《1984》豪不遜色。小說的主角“我”隨著日不落帝國的隊伍遠駐緬甸(當時緬甸作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被劃屬印度)。這本小說所呈現(xiàn)的是文明社會的“我”和落后地緬甸本地的關(guān)系。雖與政治無關(guān),但呈現(xiàn)的卻是“我”對殖民統(tǒng)治的不滿。奧威爾無法沉浸在“高尚”、“優(yōu)雅”的殖民統(tǒng)治者的生活里。他積極對抗法西斯主義、極權(quán)統(tǒng)治,而在掉頭回望自己的祖國時,他再次面臨是否要誠實地選擇。他用《緬甸歲月》做出了回答。
《逃離》
作者:艾麗絲·門羅(加拿大)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由于門羅確實冷門,得獎前僅有這一本被翻譯成中文,所幸《逃離》是她的代表作,而且是門羅創(chuàng)作成熟期的作品。此書包括八篇中短篇小說。每篇小說的主角都是女性,社會階級跨度很大:從勞工階級、中產(chǎn)階級家庭婦女到知識分子。門羅的小說的確與現(xiàn)代小說寫法銳利、簡約和克制的風格不同,她的作品更緩慢、不清晰,就像被籠罩在大霧之中,讀者必須在迷霧中奔走,跑到小說的結(jié)尾你也不會看到奇跡,只是會被這場茫然而空洞的大霧本身所震撼。門羅得獎后,倒是有套全集在售,按照英國作家麥克尤恩的說法,對于門羅,只有三句話可說:快點讀門羅!快點讀門羅!快點讀門羅!
《花街往事》
作者:路內(nèi)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小說講的是中國南方某座小城里一個歪頭男孩的故事。正如君特·格拉斯在《鐵皮鼓》中塑造的不愿長大的侏儒奧斯卡一樣,歪頭男孩也略有殘疾。好像嚴肅小說家都不愿讓自己的主角完美,帶有缺陷的“畸零人”看起來更迷人。奧斯卡的成長期是納粹最猖獗的年代,歪頭則長于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此時文革已結(jié)束,開放尚未到來。歪頭所住的花街迎來了電視機、嚴打和倫巴舞。這是時代的變化,同如《鐵皮鼓》不是為控訴納粹而存在,歪頭的生活也不是時代側(cè)影,但從中你就是能看到時代。
《郵差》
作者:查爾斯·布考斯基(美國)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布考斯基的人生便是《郵差》的底本。他大學輟學后,開始長達幾十年的人渣生活,做各種底層工作,洗碗工、酒吧伙計、貨車司機、倉庫看門人、郵差;睡在不同的女人身邊。在街頭與人斗毆,時常被打趴下。在煙不離手,酒不離口的狀態(tài)下,為三流色情雜志撰寫各種性愛故事。而《郵差》寫的正是他的人渣生涯,這本書里,一個渾渾噩噩的郵差過著醉醺醺的日子,卻意外地展示出風度,十分古怪和有趣。這本小說只用了4周寫完,出版商問布考斯基為什么能這么快寫完,他說:“恐懼?!彼麑嵲跓o法再面對這種“人渣”生活,于是選擇當了一名作家。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作者:小津安二郎(日本)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人人都知道小津安二郎是個很悶的導演,那種很悶的、日常的,從腳邊擺放攝影機往上拍攝世俗人情的電影片導演。這就是他所開的豆腐店,他只賣一種豆腐。要知道,這可與商業(yè)邏輯迎合讀者需要不太相同,但他堅持這樣。不過,這本散文集最大的意義并非在于看小津如何拍電影,而是他二戰(zhàn)時作為士兵在中國的經(jīng)歷。本書中收錄幾篇他在戰(zhàn)地思考電影的散文,其中有一篇寫在轟隆的大炮聲中,有風吹過,小津只看到樹上的白花落了下來。
《眾病之王》
作者:悉達多·穆克吉(美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我很少讀科普類作品,《眾病之王》算是例外,它曾獲普利策獎。我之所以讀它,是因為我對癌癥有一種歇斯底里的恐懼,這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在這本書里,我了解到:癌癥是一類疾病,而不是一種疾病。它涵蓋多種,如常見的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等。每一項都有不同屬性,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最令人恐懼的是:癌癥可以在全身移動,就算乳腺癌能通過摘除病體得到治愈,癌細胞很可能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xiàn)。即使藥物和化療能夠殺死骨髓和血液中所有癌細胞,它也可能在腦部神經(jīng)中再次出現(xiàn)——這多像死亡呀!你只能帶著無盡的絕望,但起碼閱讀這本書,你可以離恐懼更近一點。
《伊豆的舞女》
作者:川端康成(日本)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人人都應(yīng)該讀川端康成!不知道為什么我之前竟然腦子進水沒有讀過,2013年補完所有功課感覺此生不虛。如果你是女性,可能對女性并無興趣,但你不可能對舞女不感興趣,何況是伊豆的舞女,這可是全日本最令人艷慕的特產(chǎn)!如果你是男性,那……可以說,這本小說是所有男性幻想中的舞女,其中兩位主角,一位熱情奔放,一位清麗可人,與主角島村之間的關(guān)系也耐人尋味。前者身為舞妓卻愛慕島村,島村暗暗欽慕后者卻只能遠觀她為旁人守節(jié)。奇怪的是,在這本小說里,男人和女人并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暗含的詩意卻溢滿而出。
《炸裂志》
作者:閻連科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很多作家會在小說中構(gòu)建精神故園,讓故事反復在此地發(fā)生。在閻連科這里,就是耙耬山。這處位于洛陽七十公里外的山脈,上演過收購外國革命偉人遺體以招商引資開發(fā)旅游經(jīng)濟的鬧劇。在閻連科的小說里,它變成了超級大都市,名為炸裂。炸裂本是個自然村,與新中國一道經(jīng)歷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又經(jīng)歷土地集體化,建立農(nóng)村合作社,然后和中國一道進入改革開放,發(fā)財致富。炸裂靠的是權(quán)力、偷竊和性搭建的腳手架。閻連科為炸裂寫地方志,也是為中國寫發(fā)展史。
《打工女孩》
作者:張彤禾(美國)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是《尋路中國》作者何偉的太太張彤禾所著,夫妻倆專愛寫中國題材。這次張彤禾選了東莞的兩個打工妹為主角。為什么是東莞?——張彤禾用一系列詞語回答:“這個地方似乎卯足了勁要把中國最極端的的一切表現(xiàn)出現(xiàn),拜金、環(huán)境破壞、腐敗、擁堵、污染、噪音、賣淫、不良駕駛、鼠目寸光、壓力巨大、拼死拼活、雜亂無序?!蹦菫槭裁词桥⒛??還是讓這本書告訴你。在我看來,這并非一部優(yōu)秀的非虛構(gòu)作品,但是作者卻觸及到了中國乏人關(guān)心的人群和話題——東莞打工妹,除了在性之外,她們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