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目的 通過對參加道德講堂活動人員的調查,了解開展此項活動對中心文化建設效果的影響。方法 通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開展道德講堂的必要性、安排的合理性、對單位和個人的影響和職工的需求。結果 廣大職工普遍認為開展道德講堂有必要、安排合理且對單位和個人執(zhí)業(yè)行為、精神面貌、敬業(yè)態(tài)度有較大改觀。結論 繼續(xù)開展道德講堂將成為單位開展文明創(chuàng)建和提升文化建設的有效平臺。
關鍵詞:道德講堂;提升;文化建設
道德是發(fā)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道德講堂"自2009年11月在常州市鐘樓區(qū)開始試點建設以來,到今年已走過了3個年頭。2012年8月,中心響應各級文明創(chuàng)建領導部門號召開辦疾控道德講堂活動以來,已經連續(xù)成功舉辦五期學習活動,從于丹到曾仕強,從《論語心得》到《易經的智慧》,從中心優(yōu)秀工作者到市級優(yōu)秀護士先進事跡,從誦讀孔子經典語錄到理解儒家文化精髓,中心職工無不受到道德講堂的影響和感染,正逐漸改變個人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正逐漸改變單位職業(yè)氛圍、精神面貌,提高單位凝聚力、向心力,提升單位整體形象。在此,為了解中心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對提升疾控文化建設效果進行本次調查分析。
1 基本情況
1.1一般資料 中心是1998年驗收合格的地市級甲等防疫站,是鄂州市衛(wèi)生局直屬的全市唯一一家公益性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wèi)生技術服務和管理專業(yè)機構。目前中心在職職工121人,其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23人,占中心在職職工的19%;各黨派黨員60人,占中心在職職工的49.59%。在2012~2013年,由中心文明辦組織開展的道德講堂活動共5次,本次調查選取2013年第三季度道德講堂活動參加者為調查對象。
1.2方法 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的自填式問卷,主要設計內容為參加調查人員基本信息、對開展道德講堂的評價、對開展道德講堂的建議和意見等10個方面,調查問卷當場回收。
1.3分析方法及數(shù)據(jù)處理 將完成調查問卷的調查對象問卷視為合格問卷。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統(tǒng)計處理。
2 結果
2.1調查當天除一線窗口科室和外出工作(學習)的中心職工有31人未能參加外,應參加該次道德講堂的人員為90人,實際參加人數(shù)有90人,實際參加人員參與率為100%。本次發(fā)放問卷90份,剔除不合格問卷3份,最終納入統(tǒng)計分析的合格問卷8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66%。其中中層以上管理干部參加人數(shù)為22人,占全部中層以上管理干部的95.65%;各黨派黨員參加人數(shù)為58人,占全部黨員的96.66%。
2.2對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對道德講堂舉辦流程的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參加調查的人員認為開展道德講堂有必要、安排合理且熟悉道德講堂"五個一"基本流程的均為100%(見表1)。
2.3對道德講堂開展的形式和學習內容建議的調查(本部分調查可多選),結果顯示:參加調查人員建議以名師講堂、楷模典型事跡等方面形式開展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等方面內容的學習占大多數(shù)(見表2~3)。
2.4通過參加道德講堂對疾控精神、疾控目標、疾控理念的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90%的調查對象均表示通過參加道德講堂熟悉了解疾控精神、疾控目標、疾控理念。
2.5通過開展和參加道德講堂對個人和單位的影響的調查見表4。
3 討論
3.1縱觀五千年的中國可謂"道德之邦",從老子的《道德經》到孔子的"仁義禮智信",道德熏陶濃郁而厚重,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F(xiàn)今的社會進入了一個復雜的、多元化的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收入和財富的增加,社會結構和價值取向都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人們在思想道德領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問題奶粉"、"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的層出不窮也讓我們深思,這一切是否都表明我們當今的社會在某些領域、某種程度上出現(xiàn)了一些道德問題。因此,通過道德建設來激濁揚清就迫在眉睫,"道德講堂"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應時應景產生的。
3.2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是"道德講堂"得以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道德講堂"也成為推進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的有效載體,文化建設和文明創(chuàng)建相互依托相互影響。文明創(chuàng)建可以帶動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又可影響文明創(chuàng)建。中心目前已連續(xù)獲得兩屆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這些年來,在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中,中心文明辦的積極投入,使職工在思想道德方面素質迅速提高,道德講堂的產生無疑為單位開展道德建設實踐活動提供一個良好平臺。組織通過觀摩名家講座視頻、邀請中心優(yōu)秀模范、"身邊好人"到職工中言傳身教,讓"道德講堂"變得鮮活和豐滿起來,"道德講堂"也從中獲得了存在和發(fā)展的動力,成為老百姓信賴的文化課堂、洗滌內心的心靈雞湯、發(fā)揚美德的助力器。
3.3隨著"道德講堂"在中心的開展逐步走向良好發(fā)展勢態(tài),我們能夠看到"道德講堂"成為多種社會關系的交叉點。她成為職工交往的良好場所,很多人就是通過"道德講堂"拉近了之間的關系,在"道德講堂"里化解了工作矛盾;同時,"道德講堂"也成為連接中心和群眾的重要紐帶,中心可以把宣傳思想教育的內容因地制宜的轉化成"道德講堂"講述的內容,并加以適度引導,這樣就使得職工樂于接受,也樂于與中心交流。這樣逐漸拉近職工與中心的距離,逐漸提高中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也逐漸提升職工服務于中心的意識,從而改變其執(zhí)業(yè)行為、精神風貌、敬業(yè)態(tài)度。
3.4隨著"道德講堂"在中心職工群體內廣受歡迎、普遍認為其開展很有必要和安排合理,但仍然不能滿足廣大職工的不同需求,我們應該不斷的總結經驗,采取更加"親民"的形式,把講堂建設成為"學習型課堂",同時引進其他講堂的先進經驗和創(chuàng)新做法,把群眾最需要的、最迫切了解的、最有實效的內容帶到講堂中來,通過網絡形成快速傳播,讓老百姓廣泛接受從中受益,從而逐步讓職工產生對單位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