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剛 彭程 賈福忠 牛紅華
[中圖分類號] S5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058-01
一、合理輪作
大豆種植應長期堅持科學合理的輪作,在我區(qū)一般采取用麥—豆—雜三區(qū)輪作制度,這樣能有效減少大豆的重迎茬面積,大豆是最忌重茬連作作物,主要原應是同一種作物或近緣作物連作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況下,也會產生產量下降、品質變劣、生理狀況變差的現象,即病蟲害加重、土壤次生鹽漬化及酸化、植物自毒物質的積累,導致病蟲害加重。所以采取科學合理的輪作能夠有效地防止病蟲草害的的發(fā)生,是制約大豆生長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點。
二、整地
選擇玉米茬、麥茬,秋整地,聯(lián)合整地或深松淺翻,深度35公分以上,重耙兩遍,輕耙一遍。達到上松下實耕層結構,耕層中無暗坷垃,耕深一致,地表平整、細碎,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與抗旱耐澇能力,在我區(qū)皆為春播大豆,在整地時結合施有機肥,秋起壟為大豆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三、品種選擇
良種良法相結合才能獲得高產,選擇適合當地有效積溫,能夠正常成熟,具有較強抗病蟲、抗逆性、增產產量高的優(yōu)良耐密品種。不宜選擇生育期過長、植株過高 ,保證在種植密度增加的情況下獲得高產。
四、種子精選
在播前必須進行種子精選,剔除病粒、蟲食粒及雜質,保證種子純度、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五、種子處理
為防治蠐螬、地老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蟲害,對大豆種子進行種子包衣,應用大豆35%多克福種衣劑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1%。
六、合理密植
種植密度要根據土壤肥力及品種分枝特性靈活掌握,相對肥沃分支多、晚熟品種不宜密,相反則密些,一般大豆播種密度在2-2.5萬株/畝,播種深度根據土壤墑情及溫度,做到深淺一致,播后及時鎮(zhèn)壓保證出苗及大豆的整齊度。
七、田間管理
1.化學除草
播后苗前土壤封閉除草:75%噻吩磺隆40克+99.9%乙草胺1.8公斤。
2.中耕:中耕能消除雜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減少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起到保墑防旱、增產的效果,中耕方式根據根系生長狀況深淺結合,隨中耕除草向根部培土,逐漸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伏、排澇。第一遍深松放寒,在大豆拱土出苗期及時深松放寒,提高地溫有利于大豆快速生長,第二遍利用耘鋤和鏵子中耕,第三遍中耕培土,第四遍封壟。
3.肥水調控、防蟲防病
大豆是喜氮作物,大豆根瘤菌有固氮特性,所以有些人認為大豆可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其實,一般條件下,根瘤菌只能提供大豆所需氮肥的20%-30%,大豆除了吸收利用根瘤菌的生物氮外,還需從土壤中吸收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生物氮和無機氮對大豆生長所起的作用不同,難以相互替代,生物氮促進大豆均衡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無機氮則以促進營養(yǎng)生長為主。因此,必須根據大豆各生長發(fā)育時期對氮的吸收特點及固氮性能變化,合理施用無機氮肥及微肥。開花結莢期主要爭取花多、花早、花齊,防止花莢脫落,此時期適時追肥保莢促早熟措施。大豆葉面肥在三葉期、初花期和結莢初期各噴施一遍。第一遍一般噴施尿素5公斤+葉面肥0.4升/公頃;第二遍初花期葉面肥0.4升+99%磷酸二氫鉀0.4公斤/公頃;第三遍盛花末期-結莢初期航化噴施99%磷酸二氫鉀0.4公斤加葉面肥0.5公斤加高效氯氰菊酯0.5公斤/公頃(根據測報防食心蟲)。
八、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是大豆增產增收的最后一環(huán),收獲過早或過晚造成水分過大脫不凈或炸莢損失過大,植株搖鈴,籽粒呈現本品種特征,水分降至14%以下,用撓性割臺收獲機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