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琴
[摘 要] 針對目前越來越多的森林病蟲害現象對森林造成的大面積損害,加強森林的病蟲害預防和治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對森林的病蟲害進行防治要抓住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觀點,采取綜合防治與具體的生態(tài)控制措施,從預防出發(fā),進行綜合的治理。在具體的防治策略上,應該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實現由一般的防治工作向工程治理轉變。本文針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森林常見的病蟲害形式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森林病蟲害 防治 落葉松毛蟲 落葉松早期落葉病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111-01
森林病蟲害是森林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也是森林管理部門一直在研究尋求解決方法的重要問題。森林病蟲害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預防,則有可能會導致愈演愈烈,最終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常見的森林病蟲害有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舞毒蛾、落葉松早期落葉病、落葉松癌腫病等,由于當前的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各種蟲害的抗藥性也越來越強,因此傳統的藥物對于病蟲害的防治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加強病蟲害的防治,需要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常見病蟲害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森林病蟲鼠害現狀
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森林面積十分巨大,我國啟動實施的林業(yè)六大工程全部涵蓋了內蒙古地區(qū),而且受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當前的生態(tài)建設還在以極快的速度推進。隨著森林面積猛增,森林病蟲害出現的幾率也逐漸增大,誘發(fā)病蟲害的因素逐漸加深。目前常見的蟲害有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舞毒蛾、落葉松八尺小蠹、落葉松球蚜等,常見的鼠害有紅背平、粽背平等,常見的病害有落葉松早期落葉病、落葉松癌腫病、落葉松枯梢病等,這些病蟲害如果不能及時治理,將會對森林的發(fā)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一些森林鼠害也變得越來越猖獗。近年來,內蒙古地區(qū)發(fā)現的森林病蟲鼠害有一千多萬畝,成災的種類有100多種。隨著植被數量逐漸增多,各地的病蟲鼠害都越演越烈,對造林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有很大影響,對經濟和生態(tài)都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嚴重時會影響我國北方綠色屏障的生態(tài)安全,對林業(yè)健康的發(fā)展有十分惡劣的影響。為此,在日常的森林防護工作中,應該要加強各種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森林的存活率。
二、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策略
1.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實質上是生態(tài)建設工作,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應該從維護森林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出發(fā),強化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實行綜合治理。首先要在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思想上進行改變,從傳統的重視病蟲害的治理轉變成為重視預防,加強病蟲害的監(jiān)測預報以及檢疫,將病蟲害控制在萌芽的狀態(tài)中。其次在防治的策略上,應該要從傳統的治標為主轉變成為治本為主,加強綜合性治理。加強病蟲害防治的根本對策是對森林進行綜合性治理和經營,病蟲害的防治應該要從造林和營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起,選擇更多鄉(xiāng)土品種進行種植,選育推廣抗性品種,加大營造混交林比重和封山育林的力度,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加強對當地的病蟲害的預防能力的提升。第三,要從傳統的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在工程治理過程中應該要認真執(zhí)行管理辦法,加強工程防治的力度,強化病蟲害防治的資金管理,并且加強驗收,擴大工程治理的范圍。最后,應該要實現傳統的藥物防治向生態(tài)防治轉變,盡量減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藥物使用量,加強生態(tài)防治手段的應用,積極推廣無公害防治。比如加強對病蟲害的研究,可以引進一些對病蟲害具有防治效果同時不影響植物生長的蟲害天敵,不僅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有利于對病蟲害的治理。
2.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常見的森林病蟲害有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舞毒蛾、落葉松早期落葉病、落葉松癌腫病等,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應該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防治措施,不同的病蟲害具有不同的特點,要對其進行防治,應該要對其生活習性、特點等進行了解,比如落葉松毛蟲的生活習性一般以3~4齡幼蟲在落葉層下卷曲過冬,次年四月上樹活動,6~7月在樹上結繭化蛹,7~8月羽化成蟲。一般會在每年的8~10月產生新蟲危害。針對落葉松毛蟲的防治,首先要加強測報工作,尤其是在干旱的年份,定期進行發(fā)生期、防治期的調查,找到最佳防治期進行科學防治。在防治過程中,加強推廣應用生物藥劑、無公害農藥防治技術及生物防治技術,有機地結合營造林措施、防治新技術與生物防治、盡力促進林業(yè)有害生物的可持續(xù)控制。對于落葉松毛蟲還可以使用黑光燈誘殺、懸掛鳥巢箱、懸掛性引誘劑或用人工采繭、采卵等方法,加強對松毛蟲的防治。再比如對落葉松癌腫病進行防治時,可以從生態(tài)角度出發(fā),營造混交林,造林時應該要盡量避開霜洼地、沼澤地等地段,可以加大種植密度,增強樹木的抗凍能力,在成林之后應該要加強樹枝的修剪,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菌的繁殖,最終加強落葉松癌腫病的預防,減少樹木患病率。并且通過采用合理的人工促進及改造措施完善生物群落,保護天敵,提高林木的自我保護性能,以期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控制。
3.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工程,在防治過程中應該要加強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完善,可以加強自治區(qū)、盟市測報中心和旗縣測報站的建設,建立森林病蟲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對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的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建立一個完善的網絡,加強定期普查和常年監(jiān)測相結合的手段,對各地發(fā)生的疫情進行收集和整理,從而能夠積極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結語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近年來森林建設的力度逐漸加大,森林出現病蟲害的幾率也逐漸增加。在內蒙古地區(qū)常見的病蟲害有落葉松毛蟲、落葉松鞘蛾、落葉松早期落葉病、落葉松癌腫病等,為了促進森林資源的發(fā)展,提高造林存活率,應該要采取綜合治理手段,積極加強各種病蟲害的防治。
參考文獻
[1]丁筱慧,謝業(yè)霞.淺析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04)
[2]梅滿坡,劉召,曹景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森林病蟲害發(fā)生原因與防治對策分析[J].內蒙古林業(yè),2013(08)
[3]于英華.防治落葉松毛蟲的幾種方法[J].林業(yè)勘查設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