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領域倡導幼兒科學教育過程是教師引領、點撥、指導幼兒主動探索科學知識,體驗科學精神,獲取對物質世界的感性認識與經(jīng)驗,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科學。那么,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導幼兒挖掘生活中蘊藏著的無窮無盡的科學教育資源,為幼兒構建主動學習科學的廣闊平臺呢?
一、激發(fā)興趣,增強主動學習科學的動力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發(fā)揮著無法低估的動力作用。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豐富多樣的學習氛圍,努力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好奇心,引發(fā)對科學活動的探求欲,讓幼兒主動親近科學,主動探索科學問題,主動發(fā)現(xiàn)科學規(guī)律。例如,一位教師為了讓幼兒探求“沉與浮”的科學秘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們自主或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讓浮著的物體沉下去。幼兒們興趣倍增,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浮”與“沉”的實驗活動中。幼兒們想出的辦法讓人驚嘆不已,答案精彩紛呈。有的幼兒會向浮在水面上的小船里投放石子,隨著投放石子數(shù)量的增加,便會有幼兒高呼:“小船快沉下去啦!”執(zhí)教老師立即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啟發(fā)幼兒思考,從而加深“沉與浮”概念的認識,探求“沉與浮”的科學奧秘。執(zhí)教老師拋出讓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為幼兒構建了主動探究科學的平臺,因而讓幼兒對科學學習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幼兒們自然而然地便會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探求科學的過程之中。
二、適時放手,搭建主動學習科學的舞臺
現(xiàn)代幼兒教育研究認為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幼兒以積極、飽滿、熱情的姿態(tài)調(diào)動幼兒自身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調(diào)整原有認知結構,大膽探索,不斷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幼兒搭建主動研究、體驗、創(chuàng)造學習科學的舞臺。
(1)以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為前提。皮亞杰的認知結構理論認為每個幼兒有能力自主建構自己的智力結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堅持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盡一切可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供幼兒探索的科學學習對象。如科學教育活動的工具、設備及其動植物標本等。讓幼兒有充足的科學活動材料:放大鏡、磁鐵、量杯、量筒、塑料盒、塑料繩、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及小蚯蚓等小動物,為幼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提供物質保障,以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科學。
(2)以幼兒思維力的提升為“著力點”?,F(xiàn)代幼兒教育研究認為幼兒主體的發(fā)展離不開幼兒主體思維的參與。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幼兒對科學學習的感受與體驗,讓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應鼓勵幼兒對科學活動進行自主獨立的思考,鼓勵幼兒迸發(fā)智慧的火花,對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獨特思維表現(xiàn),教師應大加贊賞、大加鼓勵,及時肯定、表揚。
(3)以幼兒科學應用能力為“立足點”。學以致用是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采取有效策略,探求最佳途徑,引導幼兒將學習的科學知識遷移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以科學的眼光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能創(chuàng)造性、有獨特性地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求幼兒科學教育的最佳路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幼兒園教育指南》為準繩,運用現(xiàn)代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理論指導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努力培養(yǎng)幼兒運用科學的能力,以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三、鼓勵交流,體驗主動學習科學的情懷
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為幼兒構建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情境,努力激發(fā)幼兒的問題意識,鼓勵幼兒敢于提問,善于提問,鼓勵師幼間進行交流互動,鼓勵幼兒質疑問難。鼓勵幼兒走進大自然,努力探索大自然中植物的花開花落,草木的萌發(fā)、生長,努力探索并積極交流動物的形態(tài)、習性、生存條件,感受、體驗季節(jié)的變換及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等等。鼓勵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內(nèi)容、結構等進行交流、爭論,以增強幼兒參與科學學習的信心,體驗主動學習科學的情懷。
總之,教師應為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構建廣闊的平臺,多為幼兒提供科學探究的學習材料,增強幼兒學科學的興趣,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江蘇省如皋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