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 要] 要實現黨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的加強和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的提高,就必須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做好,以確保黨始終能夠協調各方與總攬全局的核心領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本文主要闡述了農村基層黨建面臨的問題,并且對其相應對策進行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 農村 基層 黨建
[中圖分類號] D26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02-02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政策為農村帶來了很大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治體制改革也在日益深化,從而導致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現狀
為了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黨的內部廣泛深入地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對較好地發(fā)揮農村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起到積極效果。在農村中,廣大黨員與黨員領導干部都能積極地帶領農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以及薄弱環(huán)節(jié),使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與黨的先進性建設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與相關問題,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
1.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素質與能力較弱
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要得到良好發(fā)揮,離不開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本身的素質與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并沒有良好的素質與較強的能力,對其領導核心作用的發(fā)揮帶來嚴重影響。在這個方面,首先表現在農村黨員老化,后繼乏人。一些農村黨支部很長時間沒有發(fā)展黨員,甚至發(fā)展比較緩慢,沒有對青年干部的培養(yǎng)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導致農村換屆選舉時,并沒有合適的青年干部可以擔當重任。另外,農村黨支部沒有核心,凝聚力不足,內部狀態(tài)癱瘓或者半癱瘓,使得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無法得到很好的開展。其次,一些農村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沒有能夠適應社會任務的新要求,其思想觀念并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比如農村黨員干部對現行政策不了解而導致執(zhí)行偏差、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較舊、缺乏新方法等等。第三,一些農村黨員干部的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從而以權謀私、違法亂紀,使得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矛盾被激化,引發(fā)出一系列農村社會問題。
2.農村基層隊伍建設教育與管理比較滯后
國內的農村市場經濟已經發(fā)展得越來越快,也對產業(yè)結構進行了調整。而且很多農村黨員已經從純農業(yè)生產與單一的集體經營中分離出來,導致原有的黨員活動方式與新生產經營形式并沒有相適應,也難以做到按時交納黨費和面對面的民主生活會等規(guī)定。因此,黨員集體活動的開展比較困難,時間和人員都難以集中、到齊。而且黨員干部之間思想不一樣,溝通比較困難,黨內生活制度沒有得到落實,只限于形式,導致黨支部和黨員出現了思想斷層,難以落實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工作。
3.農民工流動管理方式沒有適應其自身特點
近些年來,鄉(xiāng)鎮(zhèn)會統一負責農民工流動的管理,但是其黨員組織設置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農民工黨員跨地區(qū)與頻繁流動的需要。黨組織很難對農民工流出地、農民工在流入地的思想狀況與行為表現等進行掌握,導致黨員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臺以發(fā)揮其先鋒模范作用,也難以為農民工黨員的基本權利提供保障,影響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另外,管理理念比較傳統,無法適應基層黨員現狀。重視管理和義務,卻輕視服務與權利,強調對黨員的監(jiān)督與管理工作,而沒有很好地為黨員的服務與權利提供保障。
4.農村黨組織自身建設不完善
黨支部自身建設如何會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產生直接影響。農村黨組織自身建設的不完善首先表現在村級其他組織的不健全,如婦代會、團支部等等。很多組織都是形同虛設的。其次就是村干部的激勵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尤其是村干部實行的是不脫產管理,而且工資待遇并不高,干部沒有較強的敬業(yè)意識,思想觀念比較落后。然后就是村民主制度并不健全,使得基層黨組織建設并沒有得到一定的制度約束與保障。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1.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與普通黨員的教育與培訓
要根據培訓基層黨干部與黨員的相關要求,通過多種形式對其進行教育與培訓。在干部方面,主要內容就是經濟管理和法律政策之類的知識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的抓發(fā)展、謀發(fā)展以及服務發(fā)展等方面的意識與能力。要從實際出發(fā),培訓方式可以有講座、研討會、專家輔導和培訓班等等。而在廣大黨員方面,應該針對其實際現狀而積極探索長效機制,以保持其先進性,促進其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因此,一定要做好相關的培訓工作,發(fā)揮遠程教育網絡和農民夜校的作用,加強其農村實用技術與法律政策教育,提高其科技、政治與文明素質,推動他們成為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要優(yōu)化農民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與文化結構,提高其能力與素質等等。
2.加強農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
新農村建設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帶頭人,根據農村人才缺乏的現狀,應該切實加強農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建設工作。而且還要結合農村換屆選舉與農村綜合改革來進行,從而促進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并為其提供很多好方法與好經驗。另外,還要建立一個激勵、關懷與幫扶機制,特別是對老黨員和困難黨員以及基層干部給予多些關懷與愛護,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同時,還要為他們的基本權利提供保障。
3.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
要對其他地方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相關經驗進行認真總結與推廣,構建新型組織體系,其中主體為村黨組織,骨干為產業(yè)黨支部,基礎為專業(yè)黨小組。要適應在改革之后提出的農村行政區(qū)劃調整的相關要求,對農村黨組織設置進行調整,將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加大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力度等等。
結束語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努力做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孫志凱.農村基層黨建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7(10):14~15
[2]劉瑞澤.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2(3):25~26
[3]劉文階.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07(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