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河
摘要:作為一個猶太德國人,而且是一生顛沛流離、受盡貧困的人,馬克思能贏得后人如此高的評價,我們從馬克思與圖書館的情緣中,能夠看出,正是這些圖書給他們的人生事業(yè)成功積累的取之不盡的知識能量。
關(guān)鍵詞:馬克思;圖書館;個人成才
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精神領(lǐng)袖,是近代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弄潮兒,對中國近代發(fā)展影響極深。同時,馬克思還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學家、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社會學家、革命理論家、記者、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他的觀點在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運動的發(fā)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
1999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BBC),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jié)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diào)查了3萬名聽眾,結(jié)果仍然是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謨第二(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得票率為12.6%)
作為一個猶太德國人,而且是一生顛沛流離、受盡貧困的人,馬克思何以能贏得后人如此高的評價?我們從馬克思與圖書館的情緣中,或許能得出一些緣由。
馬克思還是個中學生時,就非常喜愛讀書,在柏林大學時,讀書達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可以整日閉門不出,在學生宿舍里廢寢忘食地從早到晚地讀書。 為了多讀書,無論是巴黎、曼徹斯特、倫敦……馬克思總是見圖書館就鉆。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 我已經(jīng)大約兩個星期沒寫東西了,因為,當我不在圖書館的時候……無論有多么好的愿望,也總是不能動筆?!?因為,馬克思一生酷愛讀書,與圖書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843年,馬克思遷居巴黎,創(chuàng)辦反對普魯士反動政府的《德法年鑒》。為了大量地搜集資料,馬克思經(jīng)常到巴黎的國立圖書館去讀書和學習。1845年2月,馬克思遷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經(jīng)常到布魯塞爾皇家圖書館去學習和研究哲學和經(jīng)濟問題。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經(jīng)濟學,馬克思從七十二個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錄,寫了二十四本有關(guān)政治經(jīng)濟學的筆記,總篇幅達140個印張。19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了“正義者同盟”,馬克思倡議在該同盟的協(xié)會里創(chuàng)辦一所圖書館,他說自己平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啃書本”。 1848-1849年歐洲革命失敗后,馬克思流亡到了倫敦,那時他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都非常艱苦,經(jīng)常要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過典當或拍賣家具來維持生活。有時甚至連把書稿寄往柏林出版的郵費都沒有。但他仍能夠克服困難,始終孜孜不倦地在倫敦英博物館里的圖書館閱覽室,學習與研究了10年多。他總是準時到那里,坐在D行第2號座位上。馬克思在讀書的時候,常常情不自盡地在座位下用腳來回擦地,經(jīng)過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層,被人們稱為“馬克思”的腳印。
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曾經(jīng)閱讀了1500種以上的書籍,僅1850年到1853年六月間,他就寫成了《摘錄筆記》二十三本之多?!顿Y本論》第一卷出版發(fā)行后,馬克思因病停止研究工作,但仍批閱不懈,寫下了大量筆記。他的讀書摘錄填滿了50本左右的筆記本,足足有3萬多頁。 正因為馬克思如此鐘情于在圖書館刻苦學習創(chuàng)作,他一生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科學主義體系,對整個社會和人類進步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不僅以自己的畢生心血為人類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論寶庫,同時也在治學方面為人們樹立了光輝榜樣。他一生潛心在圖書館發(fā)奮讀書的故事,更是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后來者,沿著他讀書回報社會的道路奮勇前進!
我們目前所知曉的人類社會歷史,其實是文字記載的歷史。因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以來,便產(chǎn)生了文字,用來記錄這些文字的載體——圖書也就應(yīng)運而生。它記載了從古至今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提神凝氣的糧食。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nèi)说囊簧H说木癜l(fā)育史,應(yīng)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今天,建設(shè)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時代任務(w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營造一個書香濃郁的社會,閱讀作為推進社會發(fā)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fā)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古往今來,還有多少成功者都對讀書給予了超高的評價: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dǎo)師;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tǒng);普希金說,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夸美紹斯說,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凱勒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事實上,不僅僅是馬克思讀書的身體力行,還有很多成功知名人士的成功成才,都離不開圖書知識的滋養(yǎng)、潤澤,正是這些圖書給他們的人生事業(yè)成功積累的取之不盡的知識能量。在這些知名人士眼中,圖書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橋梁,給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糧和知識營養(yǎng),才使得他們能在蕓蕓眾生之中,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使得自己日漸強大,進而脫穎而出。
剖析馬克思等名人成功背后的文化行蹤和思想軌跡,探究圖書的激勵作用。必能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捧起書本,從而培養(yǎng)未來更多的社會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戴維·麥克萊倫萊倫葉馬克思傳(插圖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徐鐵.名人與圖書館[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