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紅
培養(yǎng)作文興趣是作文教學的首要問題。為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興趣,教學時力爭貼近學生生活,使之言之有物;提倡學生廣泛閱讀,學習模仿;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重視評改,增強學生信心。
小學生作文興趣作文教學“興趣是入門的向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起小學生作文的興趣,則作文教學就已成功了一半。由于學生生活單一,經常被關閉在與世隔絕的課堂里。要打破這個常規(guī),就要走出課堂,走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生活體驗中感悟生活,熱愛生活,使他們有感而發(fā),有言而述,從而激起他們習作興趣。
一、貼近生活,激活情感
學生所以怕作文,不是因為學生不善于觀察,而是他們缺乏生活的積累。新課程提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于是,我有計劃地精心組織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力爭在活動中激發(fā)興趣。學生往往喜歡做游戲,喜愛活動,尤其是具有新意的游戲。抓住這一特點,利用遷移原理,把他們的興趣中心引向寫作,并及時加以鞏固,使他們形成持久的、穩(wěn)定的、廣泛而又有中心的興趣愛好。
如我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察,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體驗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讓豐富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觀察的感情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情,構成了學生生活的廣闊空間。在教學里,針對課文內容設計典型的小練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能更好地掌握課文的表現(xiàn)方法。
二、廣泛閱讀,提倡模仿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遍喿x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求學生廣泛地閱讀。要首先把課本閱讀好。現(xiàn)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所選的課文大都是些名篇名作,實際上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鑒學習寫作方法的好范例。通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受到書中人物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質的感染,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深化,而且鍛煉了語言感受能力。對所讀的書,應加以選擇。讀書時,要求學生要真正讀懂其意,體會其情,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所感悟,學會寫讀后感,學會摘錄、仿寫、改寫、縮寫、擴寫、續(xù)寫等。這樣持之以恒,學生的知識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也就會得心應手,也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在此基礎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同時還可以選拔少數(shù)優(yōu)秀小作者的創(chuàng)作范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結合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充分發(fā)揮大家的觀察模仿能力,從模仿中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從而產生寫作興趣,積累寫作技巧,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三、自由想象,興趣高漲
自由想象是思維的最高峰。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去構思、創(chuàng)造、想象,不需要任何鋪墊,不需要任何橋梁,不受任何約束,就會興趣高漲,寫得輕松快樂。教學中我嘗試著創(chuàng)設各種訓練途徑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
1.依托文本。利用空白文本,進行文本改寫。如學了《音樂之都維也納》,我讓學生以《夢游維也納》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既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內化,又讓學生過了一次創(chuàng)造與想象,同時也是鑒賞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因為是“夢游”,所以學生進行了絕對大膽自由的想象,他們可以用任何方法去維也納,在維也納的任何地方穿梭漂游。在這個夢游世界里,學生把對維也納的了解,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愿望和向往,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寫這樣的作文,學生興致勃勃,根本不存在怕作文的情緒。
2.話題演繹。給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學生想象故事情節(jié);給一個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描寫具體。有一次作文課,我給出了一幅圖象:一只小螞蟻坐在一只西瓜船上,微笑著用一條槳在水面上劃著。然后,在學生興致勃勃之際,我這樣引導學生: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螞蟻?它在什么水面上劃船?將要干什么去?路上遇到過什么人?發(fā)生過什么事?結果怎樣?學生的想象是老師無法預料的。小螞蟻有機智勇敢的,有善良可愛的,有頑皮搗蛋的,也有懦弱但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的,還有不堪忍受后媽的虐待而出逃的,等等。結果,40個學生寫出了40個完全不同的螞蟻,編出了40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每個學生都寫到了一千多個字,多的甚至寫到了近四千字——在兩節(jié)課加一夜時間里,更重要的是寫在學生臉上的自信和興致,這是寫語文課本中的作文從未出現(xiàn)過的。
四、重視評改,增強信心
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古今中外的著名家,沒有不重視修改自己文章的。如曹雪芹也是反復修改才最終完成不朽名著《紅樓夢》,這就進一步說明文章寫作必須修改。如果學生有了自改作文的能力,他將終生受益。為了培養(yǎng)這一能力,我非常重視組織學生學習評改作文,充分調動大家的作文興趣。
1.全員互動,小組評價法。8人為1組,每組選一位組長。每個同學發(fā)一本作文,具體操作如下:(1)改。修改錯別字、運用不準確的詞語、病句、標點符號等。(2)畫。勾畫出文中的美詞美句,并用波浪線標出。(3)評。評語要放棄 空話套話,主要談自己閱讀此文的感受。(4)傳。作文批改后,作文本在小組內交換傳閱,選出兩篇佳作。(5)薦。即推薦佳作。每組推薦選出兩篇優(yōu)秀習作,由組長先說推薦理由,然后朗讀原作。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每個同學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共同參與、共同探究、共同體驗。
2.互談體會。這一“互動”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其意義在于擴大“互動”交流,加強評改者與評改者、習作者與評改者、習作者與習作者之間的多向對話。在實踐中,我認為學生互評作文有4點優(yōu)勢:一是評改及時,學生興趣濃厚;二是學生互評作文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三是起到了以好促差、以差警好的作用;四是“解放”了教師,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寫作。 最后,作文交到老師手里,教師如何“改”呢?我有兩種做法:一是重點改,也就是輪流改,以求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對學生作文進行指導,在作文講評時,教師可根據(jù)所得材料進行整體、細致的講評。二是當面改,即當著學生的面批改,邊講邊改、邊啟發(fā)邊指導、讓學生知道其中改和不改的原因,這樣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會更加顯著。另外,還可以密切師生的關系、溝通師生感情。
總之,要帶領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我認為必須借助廣闊的生活天地,從小處著眼,從內容入手;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收集積累,學習模仿;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自由創(chuàng)作;講究評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樂于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參考文獻:
\[1\]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秘書處.語文課程改革時間與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2\]吳立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12.
\[3\]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
\[4\]張玲.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