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坤
本法根據甘肅莊浪一中李維倉“圖文系統四部曲”教學法而設計。其主旨在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嫻熟掌握從圖像到課文、從課文到圖像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技能,暢通圖文知識相互轉化的思維渠道,深刻領會課本文字語言的圖像特殊語言的內涵深意,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內容,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效果,使知識結構整體化、系統化、立體化。
學習結構模式如圖所示:
1.讀圖—以圖釋文—理解課文
圖文系統的始步應先文后圖。這是依靠課文輔助讀圖的過程,將文字表達形式轉化為圖像形象語言的過程,先文后圖和據文助圖皆為以圖釋文鋪路搭橋。學生從課文中獲得一定數量的地理知識后,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閱讀與課文有關的富有感性材料的圖像。借助圖像直觀語言的鑰匙,打開課文抽象語言的鎖頭,把兩類知識有機地聯結起來形成體系。
以圖釋文,就是根據圖像上反映出的地理事象的特點、規(guī)律、成因等感性知識“印證”課文內容、“核實”課文內容的過程,據圖釋文的目的在于認識課文,解釋課文,增強理解能力,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圖像化。
2.析圖—以圖思文—深化課文
3.以圖思文,就是根據對圖像上顯示的地理事象的判讀縱橫分析,把圖上的地理知識信息源源不斷地輸入大腦,經過思維“加工廠”加工、處理、提煉出地理特征、地理規(guī)律以及影響特征規(guī)律產生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因果聯系來龍去脈。不僅知其然而且明曉其所以然,加深強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能獲得新知識。
析圖不僅能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更重要是可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分析和綜合說明圖像的技能技巧。分析和綜合對立統一。善于綜合分析,學得的知識必定是完整的、有條理的、系統的。每分析一幅圖像總會有知識“新意”的涌泉噴發(fā),求知道路上經常滋生知識的新鮮感,學習地理的興趣將會與日俱增。
3.疑圖—以圖索文—活化課文
4.傳統觀點認為理性知識應當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尋找,即“索理于文”。但是,圖像是地理知識的源泉,從各類圖像中直接攝取地理知識,知識的營養(yǎng)成分會更豐富。因此,變“索理于文”為“索理于圖”,對圖文系統教學而言至關重要。
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包括思維的變通性、多端性、斂散性、順逆向性等等,具體落實到圖文系統教學中就是要做到質疑問難,設圖釋疑,借圖索文,活化教材文字內容。地理教學中,應經常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設計思路、推敲結論。讓學生親身探索未知知識境界,難免困難重重,一旦經過苦思冥想悟出其中道理,哪怕是米粒大的發(fā)現,定會興奮無比。
講、練、復三環(huán)學習法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講”,就是講重點、難點、基本概念等,講授新課一般為25—30分鐘。例如,在教《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時,把七大洲和四大洋作為重點,在教七大洲時,結合書中東西兩半球和七大洲面積比較兩幅插圖,讓學生找出七大洲在東西兩半球是如何分布的,比較七大洲的面積大小、形狀特征,講清七大洲的分界線。這樣就比較直觀,學生易于接受。在教四大洋時,利用陸地與海洋面積比較插圖,要求學生通過比較掌握各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出太平洋面積大于世界陸地面積。另外,指導學生從位置、面積、水溫、水體深度、島嶼、形狀等幾方面進行比較,指導學生從其所包括的范圍和所處的位置兩個方面加以區(qū)別。這樣,使學生化繁為簡,不死記硬背??傊?,“講”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根據不同的章節(jié)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力求做到使學生掌握重點,打好基礎。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練”,就是認真看書完成作業(yè)。
認真看書就是在新課講完之后,一般安排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結合思考練習題、地圖冊將新課從頭到尾仔細看一遍,目的是通過看書,發(fā)現問題,查漏補缺,并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扭轉那種“老師講完”,“學生休息”的不良風氣,同時教師可以發(fā)現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強化和補救。
在認真看書的基礎上,布置適量的書面作業(yè)和口答題,通過作業(yè)練習,使學生認識到完成作業(yè)不光是為了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自我消化,主動掌握地理知識。只有認真完成作業(y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才能得到鞏固和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就是“消化”,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復”。就是復習鞏固前面學過的地理知識。一般安排5—10分鐘,放在第二堂課的開頭,可采用提問等方式進行。這一環(huán),在日常教學中往往被看作可有可無而被忽視,實際上在教學中認真組織好這一環(huán),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真正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例如,上完《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后,根據教學重點、學生的素質,在第二堂課的開頭提出以下一些問題:地球的總面積有多少?何謂大洲?亞歐兩洲、南北美洲以什么為界?拉丁美洲、美洲所包括的范圍有什么不同?地球上有哪四大洋,說說太平洋與北冰洋的不同特征?究竟是太平洋的面積大還是世界陸地總面積大?內海和海峽的概念有什么不同等等,供學生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