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清
作文,應該是我們表達情感的需要。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可當我們在寫作的后面加上“教學”二字時,我們又心情沉重,一聲嘆息,步履維艱。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新課程要探討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性,它制約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值得我們思考。
一、學生不愿、不敢寫作文。
因為寫作耗時又費力,寫完以后大腦非常疲勞,而且收效不大,每次作文沒有明顯的提高,不如做數(shù)學題,做對了有一種成功的愉悅。首先要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高考,都關(guān)系重大。其次,激發(fā)寫作興趣,消除畏懼心理。 興趣是人的意志對一定客體(事物或活動)的內(nèi)在趨向性和內(nèi)在選擇性,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通過研究表明:滿懷興趣的學習,可以提高效率,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并且可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shù)的熱情。所以,我們采取多鼓勵、多表揚,肯定其優(yōu)點,樹立其寫作信心。另外,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大作文、小作文、隨筆、小練筆、口頭作文等多樣化形式,避免單調(diào)。
二、素材貧乏陳舊,缺乏新意。
學生的生活圈子小,閱讀面不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多材料反復用,尤其是寫議論文,論據(jù)常常是以前的經(jīng)常見的一些無新意的東西像古代的司馬遷、項羽;今天張海迪、雷鋒等。較好一點的學生從論據(jù)大全上機械地照搬幾個材料,導致內(nèi)容空洞。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弊?。?、觀察、思考生活,關(guān)注、評點社會;2、多讀書讀報,廣積累,分類搜集歌詞、優(yōu)秀廣告詞;3、開發(fā)挖掘課本,課本上的例子最保險。4、整理搜集試卷上語言表達題的語句、現(xiàn)代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不放過任何美麗的只言片語。每天早上每個學生輪流選送一篇優(yōu)秀文章讀評,然后,其他學生積累心得。在廣泛積累的基礎(chǔ)之上,如何讓自己的材料與眾不同?首先,多角度地開發(fā),從不的側(cè)面挖掘。其次,引用歷史人物事件時,在不改變事實情況下,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細節(jié)在現(xiàn),融入自己的評價和情感。再者,為了突出材料的中心,更好證明觀點,可以通過環(huán)境來渲染人物事件。最后,在寫議論文時,事例的列舉還要注意整例子和散例子結(jié)合起來。這樣便富于變化。切記,例證不能只舉不評。
三、語言粗糙、貧乏、稚嫩,缺乏藝術(shù)性。
作文的語言好比人的外表一樣重要,雖然,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作文不能以言判分,但是,作文的語言往往和人的第一印象一樣重要,尤其是在考場作文中,語言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分數(shù)高低。我認為語言是雕琢、錘煉出來的,需要在平時下功夫。在平時的寫作中我們要有意識的錘煉自己的語言。要想提高自己的語言,最快方法是引用別人的,其次化用優(yōu)美的詩詞,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詞里面意象。好的語言無外乎,句式的節(jié)奏整散和諧,音律的押韻和諧,修辭準確和諧,選詞的搭配和諧。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去做,一開始或許舉步維艱,但久而久之,便可熟能生巧。
四、審題立意不準。
面對一個話題、一段材料、一幅漫畫、一個命題,不知道如何確立主題論點,寫成作文后,往往離題萬里,不著邊際。高考作文的“審題關(guān)”、范圍和要求的審定。審題正確,寫出的作文才切題;反之,就文不對題。偏題、離題,是高考作文最忌諱的,因此,審題要慎之又慎,千萬不可粗枝大葉,主觀臆想。審題的過程,不僅是理解題目含義的過程,還是確定文章體裁、題材、中心和寫法的過程。審題與構(gòu)思密不可分,審題是構(gòu)思的前提和基礎(chǔ),構(gòu)思是審題的拓展和細化。審題立意這一關(guān)過好了,文章的布局謀篇也就有底了。
寫高考作文時如何正確、有效地審題呢?以下幾點應該注意:首先,看懂字面義。準確地理解題目的字面含義(尤其是關(guān)鍵詞語),是領(lǐng)悟題旨的第一步。如:題目“成熟”本義是指植物果實等完全長成,轉(zhuǎn)義指發(fā)展到完善的程度。一般來說,命題的意圖在“成熟”的引申義,多指人的成長、完善。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題目的文字一般比較多,這就更需要仔細閱讀,正確理解,全面把握。其次,吃透深層義。深層義是蘊涵在題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認識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有些題目附有提示語,提示語是命題人對考生的一種暗示,是為考生審題立意、打開思路鋪設(shè)的臺階。提示語不論長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視,仔細閱讀,認真揣摩,積極地從中獲取寫作的啟示。
倘能這樣理解此題的提示語,對確立中心、開拓視野、活躍思維、構(gòu)思謀篇不都是大有裨益的嗎?審題的過程,其實就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認識和分析能做到準確、全面、深刻,就為作文創(chuàng)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chǔ)。因此,要提高審題能力,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和分析能力,這就離不開思想理論修養(yǎng)和生活閱歷和積累。這方面,正是目前廣大高中生所欠缺的,應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過好“審題關(guān)”,還要求考生具有審慎、縝密的科學態(tài)度,主觀隨意、粗枝大葉、淺“思”輒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表象無視本質(zhì),諸如此類,都是審題的大忌,千萬不能犯!
五、有效反饋不到位。
反饋必須及時。包括作文的講評和修改,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欠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反饋的形式必須靈活多樣。作文的反饋不宜精雕細琢,也不應拘泥于單純的一種形式,而應當更開放,更多樣。而且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來,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別人的文章。這里我羅列了自己在平時經(jīng)常使用而又比較有效果的幾種方法:①把自己的作文大聲地讀給自己聽?!白屪约旱亩洚斝±蠋煛?。②學生上臺讀自己的作品,老師適時地簡單點評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或?qū)W生互評。③小組內(nèi)閱讀自己的作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一篇全班交流。④開辟張貼專欄,張貼學生的作品,及時讓他們推薦出當中的優(yōu)秀文章。被推薦到的孩子上臺大聲地朗讀自己的作品。⑤同學互相書面批改,如果你的同伴作文上好詞、好句、增添等一些符號越多,那么批改者為優(yōu)秀。否則為不及格。把你批改到的好詞好句大聲地念給同學聽,并說說為什么。⑥大量地為孩子提供同類作文,讓他們盡情欣賞,然后再大膽修改。⑦傳送上網(wǎng)或寄去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