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華林 趙樹元
摘 要:本文梳理了《晉書音義》所引《說文》的21個條目,將之與二徐本進行比較,指出相異之處並加以考證,或校正《音義》引用之誤,或補《說文》注音釋義之失。
關(guān)鍵詞:《晉書音義》;《說文》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2
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唐代房玄齡等二十一人奉詔合著。以南朝齊人臧榮緒所著的《晉書》為藍本,參考其他諸家晉史和有關(guān)著作,記載了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至劉裕廢晉自立的歷史。所引材料,無論是來源還是時間跨度都很複雜,音義變化也存在差異。於是唐何超于天寶年間編寫《晉書音義》以明其義。何氏為《晉書》加注音義時,廣泛徵引《說文》、《字林》等字書,保留了部分關(guān)於《說文》等字書的資訊。而《說文》在成書之後,于大歷年間經(jīng)李陽冰改編,失去本原,雖經(jīng)徐鍇、徐鉉校訂,但仍有瑕疵。何氏徵引《說文》,比李陽冰刊定《說文》要早30年,比二徐的修訂也要早200多年,其保留的信息或許更能反映許書原貌,對我們校訂《說文》有很大的幫助?,F(xiàn)將《晉書》引文條目與通行本《說文》進行對比,以勘正二者之誤。
《音義》引《說文》共21條,其作用在於證音或者證義。將此21條與通行本《說文》中的條目進行比堪,我們發(fā)現(xiàn)引文與《說文》相比改字、增字或者少字。具體情況如下:
1.因引文字頭相同,釋文因少字或改字而意義不準(zhǔn)確
a,孴,魚紀反?!墩f文》曰:“孴,讀作薿。”
孴,盛皃。從孨從曰。讀若薿薿。一曰若存。
按:此條目用於證音?!稄V韻》職韻:“·薿,魚力切。茂盛?!庇种鬼崳骸棒~紀切。草盛皃?!薄稄V韻》止韻:“孴,魚紀切。盛也?!庇志冺崳骸皩T,羊入切。多皃?!薄八o”與“孴”都有兩個讀音,《音義》所引《說文》“孴,讀作薿”,僅僅根據(jù)“讀作薿”,我們得出“孴”的讀音或者為“魚紀切”或者為“羊入切”??甲C各版本的《說文》,我們發(fā)現(xiàn)都是“讀若薿薿”?!八o”字重疊,其義為“茂盛”,其音為“魚紀切”?!恫┭拧め層?xùn)》:“薿薿,茂也?!薄墩f文解字系傳》艸部薿引《詩經(jīng)·小雅·甫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徐鍇注:“薿薿,苗盛之貌。魚己切?!薄八o”字重疊表達“茂盛”義,在古代詩文中很常見。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種穀故薿薿而盛也,其耕耘下種田器皆有便巧?!表n愈《秋懷詩十一首》:“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吳融《沃焦山賦》:“大地蜿蜿,兩頭何異。嘉榖薿薿,五獲何利?!薄度莆摹りI名》:“觀黍稷之薿薿,見麻麥之芃芃?!眴我艄?jié)“薿”在詩文中很少見,大都是人名?!逗贾莞尽みx舉·進士》:“五年丙戌,蔡薿榜?!薄逗莞尽な亓睢たな亍罚骸巴踔偎o?!薄豆俪5洹洸棵剂袀鳌ぺw方》:“董薿、范葵、範(fàn)葵有傳?!贝蟾拧八o”字只有在重疊的情況下才讀為“魚紀切”,以表達“茂盛”意義。因此,或者許書在流傳過程中增字或者少字,注音不準(zhǔn)確。
b,虪,《說文》:“黒獸也。”山六反。
b , 虪,《説文》:“黒獸也。”
虪,黑虎也。從虎儵聲。 式竹切
按:此條目在證義?!疤牎弊帧墩f文》各本都作“黑虎也”?!段褰?jīng)文字·虍部》:“虪,音叔,黒虎。”《王一》:“虪,黑虎。”《爾雅·釋獸》:“甝,白虎。虪,黑虎,貀無前足?!彼五ァ堆鄷罚骸爱]虪,亦靈獸?!备饔?xùn)詁材料及作品用詞都可知“虪”屬虎類,《音義》中作“黑獸”解,大概是誤引。
c,疁,《說文》:“疁,種也。”音流。案:通溝溉田,亦為疁。
疁 ,燒穜也?!稘h律》曰:“疁田茠艸?!睆奶锪捖?。
按:此條目在證義?!兑袅x》所引《說文》脫“燒”字?!墩f文》各本都作“燒種”,其餘字書都從之。《玉篇·田部》:“疁,力周切。田不耕燒種也?!薄稄V韻》:尤韻“疁,力求切。田不耕而火種?!薄杜逦捻嵏酚软崳骸爱湥瑓钱溕?,在湖州城西南,昔有吳人於此焼山為田故名。”
2.引文字頭以異體字俗字代正字
a,曣晛,上一見反,《說文》:“曣,日生無雲(yún),暫見也。”
?,星無雲(yún)也。從日燕聲。
按:此條目在證義。“?”與“曣”為異體字?!兑袅x》引《說文》:“日生無雲(yún)”?!墩f文》各本卻作“星無雲(yún)也”。段注引姚鼐的解釋:“星即夝字?!薄皦稹弊帧墩f文·夕部》:“雨而夜除星見也?!薄皦稹奔础扒纭弊?,徐鉉注:“疾盈切?!薄墩f文·晶部》:“星,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毙煦C注:“桑經(jīng)切?!薄皦稹笔菑哪盖囗嵶?,“星”是心母清韻字,兩者屬旁紐。姚鼐把“星”看成假借字,從語音上進行解讀,是可以說得通的,段玉裁也贊同此種說法。
但是,經(jīng)考證,“星”與“夝”通假的用例很少(僅有1例,“星言夙駕”《詩經(jīng)···慵風(fēng)·定之方中》),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姚氏的說法。那麼,這裏的“星”字可能該如何解釋呢?首先,“?”在古文獻中的解釋為“日出也”。《詩經(jīng)·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見晛曰消”毛雲(yún):“晛,日氣也。”引《韓詩》:“曣晛聿消。韓雲(yún):‘曣晛,日出也?!薄队衿と詹俊罚骸?,日出也?!蹦屈N,《說文》中對“?”的解釋為“日生無雲(yún)”是有可能的,《音義》因古書豎排的形式,是否將“日生”寫作“星”字也是值得懷疑的。
b,槎枿,五曷反,《說文》:“枿,伐木餘?!?/p>
,伐木餘也。從木,獻聲?!渡虝吩唬骸叭纛屇局屑x?!?/p>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今所見《說文》收錄“”字,注為“伐木餘”,但是未收錄“枿”字?!皷ā迸c“”為近義詞,所指都樹木的餘留,差別在於“枿”指的是重生之後的樹樁。《商書》:“若巔木之有?枿。”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李善注:“斜曰槎,斬而複生曰枿?!薄稜栄拧め屧b》:“枿,餘也。”郭注:“陳鄭之閑曰枿,晉衛(wèi)之閑曰烈,皆伐木餘也?!?/p>
c,渦口,《說文》:“渦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p>
濄,濄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從水過聲。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兑袅x》中對“渦”字的注解引《說文》“渦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而現(xiàn)在所見各版本的《說文》並未收錄此字,只收錄了“濄”字?!墩f文·水部》“濄”字下,徐鍇注:“《漢書》淮陽扶溝縣,渦水首受狠湯渠,東入淮?!薄稜栄拧め屗贰皾銥殇??!薄蹲至帧罚骸颁瑵闼??!薄端?jīng)注》:“濄水,又東徑下城父?!薄稖u陽縣誌》:“渠水經(jīng)陰溝水東南至沛為濄水?!薄稄V韻》戈韻“渦,亦作濄水名。出淮陽扶溝浪蕩渠?!薄锻跻弧罚骸皽u,水名,在淮陽?!薄豆潘鬃致浴罚骸皽u涹,並同(濄)。”可知,“渦水”即“濄水”,“渦”是俗體?!墩f文》原本寫作“濄”字。
d,甝,《說文》:“白獸也。”
?,白虎也。從虎,昔省聲。讀若鼏。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甝”與“?”為異體字,《說文》各本無“甝”字,收“?”字作“白虎”義。《吳都賦》:“虝甝虪”釋文引《字林》:“”《爾雅·釋獸》:“甝,白虎。虪,黑虎?!薄队衿坊⒉俊爱]”“?”兩字都收,作“白虎”義。
3.字頭相同,釋文換字或少字,音義不變
a,震讋,《說文》:“讀若摺?!?/p>
讋,失氣言。一曰不止也。從言,龖省聲。傅毅,讀若慴。
按:此條目重在證音。對“讋”字的讀音,《音義》中所引《說文》“讀若慴”。然目前所見《說文》各版本“讋”字下都作“讀若慴”。 且《說文》中“慴”,懼也”,鉉注“之涉切”,與《音義》注音同。段注:“讋”“與慴音義同。”《史記·項羽本紀》:“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薄缎l(wèi)將軍驃騎列傳》:“輜重人眾慴慴者弗取?!薄稘h書·項籍傳》:“諸將讋伏?!薄!读骸け炯o》:“帝謂諸將曰:‘夫征討未必須實力,所聽威聲耳。今加湖之?dāng)?,誰不讋服?!薄杜f唐書·列傳·第六十七》:“嚴震眾皆讋服。”可見,“讋”與“慴”意義相同相近,都有“害怕、恐懼”意義,在東漢前就已經(jīng)經(jīng)?;ビ谩?/p>
而“折”字《說文》“敗也?!便C注“之涉切”?!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罚骸拔糊R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彼抉R貞:“摺,音力答反?!薄洱R太公世家》:“因命彭生摺其脋,公死于車?!倍蓬A(yù)注:“摺拉音義同也?!薄稄V韻》合韻:“摺,敗也。盧合切?!庇秩~韻:“摺,折疊也。之涉切?!薄斑 弊帧皵∫病绷x應(yīng)讀“盧合切”,“ 摺疊義”才讀為“之涉切”。徐鉉所注有誤。
儘管,“摺”字也有“之涉切”一音,但是,根據(jù)目前各種《說文》版本及“讋”與“慴”在東漢時互用的情況,我們推斷許慎為“讋”字注音時,選擇“讀若慴”的可能性大,何氏因字形相近的緣故而誤將“慴”看作了“摺”。
b,矢旝,《說文》曰:“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以擊敵也。”
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以機,以追敵也。從?會聲。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兑袅x》引《說文》少“以機”二字。各本《說文》及其它古書中引《說文》都有“以機”二字?!蹲髠鳌せ腹の迥辍罚骸皯?zhàn)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倍蓬A(yù)注:“賈逵以旝為發(fā)石,一曰飛石。引《範(fàn)蠡兵法》作飛石之事以證之?!墩f文》亦雲(yún):‘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其機,以追敵?!薄侗碧脮n》:“大木拒敵?!笨讖V陶注:“《說文》雲(yún):“旝,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為機,以拒敵也。”
4.字頭相同,釋文完全不同
游馬以度,《說文》曰:“游,水上也?!币粲伞?/p>
遊,旌旗之流也。從?汓聲。 以周切
按:此條目用於證義。許慎撰《說文》大體根據(jù)字形分析字的本義。“游”字《說文》各本皆作“旌旗之流也”,段注:“流,宋刊皆同,《集韻》、《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惫盼墨I中所引《說文》皆從“旌旗之流也”解。《左傳》:“傳二年,鞶厲遊纓”《周禮正義》:“游,讀如囿游之遊?!辟Z氏:“《說文》旌旗之流字作遊?!薄墩f文》旌旗之流字作游《毛詩正義》:“漢有游女”阮元注:“《說文》雲(yún)旗流者,正訓(xùn)也?!薄兑袅x》引作“水上也”,大概不符合《說文》原貌。
《晉書音義》作于唐代,保存了《說文》的21個條目,其中相對于《說文》增字、減字或者以俗字代正字,或以異體字代本字的條目很多,或因作者不明許慎用意而減省字目,更改注釋,或者因字形相近認讀錯誤而更改字目,導(dǎo)致原本清晰的音注意義變得模糊?!兑袅x》所引的《說文》條目對我們認識許書原貌有一定啟示,對訂證通行本許書也有一定參考價值。部分失去本原的條目有待進一步論證。
注:
參考《說文解字》的版本有:汲古閣本、上海古籍、平津館叢書、續(xù)古逸叢書、陳昌治本、四部叢刊本、文淵閣本、藤花榭本、日本刊本。
參考文獻:
[1]許慎 說文解字(四部叢刊本) 中華書局 2012.10.
[2]萬久富 <晉書音義>的漢語史史料價值 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 2000(6).
[3]何超. 晉書音義 晉書 [M]. 北京:中華書局,1974(11).
[4]邵榮芳. <晉書音義>反切的語音系統(tǒng)[J]. 語言研究,1981(7).
[5]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四川:成都古籍書店,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