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燕
清晰的思路,睿智的表達。是筆者對毛校長最深刻的訪談印象。采訪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與具體的事實,也讓人感到一份樹德文化的厚重與自信,以及一份身為樹德人的激情與自豪。
樹德中學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所知名中學。學校由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孫震創(chuàng)辦于1929年,以“忠、勇、勤”為校箴,以“樹德樹人”為辦學宗旨并因此而得名。成都市樹德中學副校長毛道生1996年進入成都樹德中學,現(xiàn)任樹德中學副校長,主持光華校區(qū)日常工作,分管光華校區(qū)德育和教學工作。在毛校長看來,學校教育始終要堅持“以學為教”,依據(jù)學生需要,根據(jù)學生發(fā)展,憑據(jù)學生的發(fā)展,來確定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在其著作《人是教育的對象》一書中指出:“如果教育學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必須首先也從一切方面去理解人”。毛校長認為,這說明沒有了解的愛,只能是盲目的愛;沒有了解的教育,只能是主觀主義的教育。庖丁目中有牛從而游刃有余,教育必須要深度“閱讀”學生,把學生這本“無字書”讀透,讀懂,方能信手拈來,進退自如,否則就是隔山打牛費力不討好。
首先,教育成就應從學生需求出發(fā)。學生的需求就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教育既要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服務,也要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例如,關于“手機進校園”這現(xiàn)象,毛校長說:“手機是時代進步的產(chǎn)物,正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喇叭褲一樣,都代表著一種時代精神的追求。”學生使用手機是學生的客觀需要,是學校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們不能也不可能進行簡單的封堵,而應該引導學生合理何用。合理使用的標準在于:不迷失自我發(fā)展的方向,不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不打擾他人的日常生活作息?!懊恳粋€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一個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良好契機。
其次,管理意圖要激發(fā)學生內心認同。制度、管理、規(guī)定等詞眼似乎給人“硬”、“冷”、“死板”等消極感覺而影響其作用的發(fā)揮,而樹德中學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去制定和實施制度,實行人性化的管理而深受學生歡迎。比如,學校每年度評選省三好、省優(yōu)干時,一直把評價權交給學生。“這不是一種矛盾的轉移,而是另一種自我評價的途徑。”評選期間,學校會提前引發(fā)候選人的資料,給學生時間去了解每位候選人的事跡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斷。在此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激勵了學生像優(yōu)秀同學學習的精神。
再次,教學實踐必以師生平等為基礎。在教育發(fā)展的新背景下,教師已經(jīng)不再站在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地,師生在本質上是平等的,“為了學生發(fā)展而教”已成為共識,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然而,很多時候很多教師更多地把學生看做教育對象,而忽略學生本身也是教學內容的資源庫、是教學生成的觸發(fā)點、是問題解決的小助手、是教學達成的裁判員。當然,從學生角度去思考不能一味滿足學生需求,一定要仔細甄別學生需求是否健康,是否適當,必要時也要果斷“否決”學生需求。例如,學生喜歡勁舞,可以鼓勵他們成立相應社團,可以在元旦晚會上表演,但不能在紀念12.9歌詠賽上表演。
“教育情懷是考察教師的首要條件”
成都樹德中學(光華校區(qū))創(chuàng)辦伊始,招聘教師時有一道美國槍擊案的試題令許多教師大為驚奇,也反映出學校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但毛校長始終認為,“教育情懷是考察教師的首要條件?!痹谒磥恚逃閼寻▋煞矫娴恼J知:一是對教育的基本認識,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價值、教育的功能。如果沒有對教育的基本認識,就無法深入教育的內部。二是對自我的清晰了解,除了對自我興趣愛好、能力高低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是否有愿意在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園丁精神。倘若沒有對自我的一個了解評價,就無法擔任起教書育人的重擔。
每一位校長都期望自己的學校有“大師”,至少有一批“名師”。然而,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xiàn)實,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校而言是沒有“大師”的,甚至是沒有幾位“名師”的。即或名校也不例外,因為“名校里的老師≠名師”,名校也面臨師資隊伍參差不齊的困境。新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曾在其微博中說:“校長重要的不是怎樣去管教師,而是怎樣去引導教師,怎樣去激發(fā)每個教師的潛能。換句話說,校長的工作成效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引領和鼓勵教師去做什么,并成功地做了什么?!庇诖?,毛校長說:“歸根結底,學校是要通過教師來實現(xiàn)辦學理念,達成辦學目標,而不是僅靠校長有多么能干。所以,校長要做教師發(fā)展的‘開發(fā)商,要主動出擊,發(fā)展好現(xiàn)有教師?!?/p>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文化和機制的激發(fā)與推動。作為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長,毛校長以抓課堂教學管理工作為例,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構建課堂文化,即“敬畏課堂;立足發(fā)展;教學相長;以學論教;以學定教;以預促生;自主揚棄;主體參與”的課堂。二是建立全員覆蓋的、立體的觀科體系,落實“開門辦學,推門聽課”原則,多層次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能力。三是必要的教學管理前移,未雨綢繆般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有所預見和判斷,并作出相應應急預案。
僅2012-2013學年度,樹德中學(光華校區(qū))274位教師共上了598節(jié)公開課,平均每人兩節(jié)多公開課。這種公開課并不是一種形式意義的存在,而是具有一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提高的實踐意義。學校會專門組織教師、領導進行評課,并召開會議聽取匯報,最后評選出優(yōu)質公開課供所有教師學習。此外,作為一名副校長,毛校長除主持光華校區(qū)日常工作,分管光華校區(qū)德育和教學工作外,還有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生導師、四川省教育學會德育專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專家指導組成員、《教育導報》特約撰稿人等兼職??伤繉W期至少要聽50節(jié)以上的公開課。
“名校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優(yōu)質的學校文化”
成都樹德中學(光華校區(qū))當年曾被質疑為“名校擴建有悖教育公平”,因為這將導致強校更強、弱校更弱,有?!敖逃狻痹瓌t,同時抹殺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豐富性、多元性,為“在千軍萬馬中擠上高考獨木橋”的應試教育火上加油。毛校長當時認為:“名校擴建不是‘狼來了,而是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睍r隔7年,毛校長現(xiàn)在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整個教育環(huán)境需要‘鯰魚效應,需要競爭機制。唯有如此,才會激發(fā)整個教育大環(huán)境的活力。”
在他看來,當初很多質疑之人的擔憂和疑慮主要來自于名校對優(yōu)質生源的吸納,但名校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在于生源的質量,而在與是否有先進的、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樹德中學(光華校區(qū))創(chuàng)辦伊始,所有領導和老師只有6個人是老校區(qū)原班人馬,郊區(qū)的生源質量也是很一般,但2010年的高考成績證明了一切,那年光華校區(qū)的高考升學率基本與老校區(qū)一致。此外,成都樹德懷遠中學,其前身是四川省崇州市懷遠中學。2009年加入成都市樹德教育集之后,素質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最初,樹德中學只是派了一位干部擔任樹德懷遠中學的校長以確保樹德文化和管理在該校傳承和生根,而學生、教師、干部通通沒變,結果學校辦學質量逐年提升,由領辦前高考只有10多人上本科線到13年時超過200人。作為農村中學的樹德懷遠中學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認可,以至于對城區(qū)中學形成巨大沖擊,究其原因就是在樹德中學的領辦下,學校文化得到了優(yōu)化和提升。
“天下教育一家人。只有摒棄門戶之見促進整個中國教育提升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人的地位?!泵iL如是說道。他還認為,教育應該四位一體,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自我教育。也曾多次在媒體上發(fā)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當下家庭教育走入的誤區(qū)。針對家校合作這一問題,樹德中學(光華校區(qū))組織成立的家委會是促進家庭教育提升的重要途徑。毛校長介紹說,家委會的作用在于:一是家長可以從自身角度對學校教育發(fā)展建言獻策,二是學校會通過專家講座等形式促進家長對教育、對樹德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唯此,方能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編后語:眾所周知,樹德中學實施“卓越人生教育”,鼓勵和幫助包括老師和學生在內的樹德人“做最好的自己”。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告誡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說明“卓越不是天然的,優(yōu)秀不是速成的”,需要我們在每一天,每一件小事中去精心錘煉和逐步積累,方能使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和卓越。同樣,名校之所以為名校,并不是靠得“一夜爆發(fā)”,而是整個教育團體日積月累的努力。有了優(yōu)秀學校文化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立于名校的不敗之地。
優(yōu)秀學校文化的構建,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但最基礎的出發(fā)點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采訪中,毛校長談到所有問題的落腳點都在于學生。他認為,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對他而言,“最自豪的事,不是獲得了多少榮譽,不是學校名氣有多大,而是孩子信賴他,尊重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