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濤
【摘 要】目的:比較不同切口縫合法在闌尾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對89 例右下腹切口闌尾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采用腹膜外單層縫合(單層縫合 A組 =43 例) 或常規(guī)切口分層縫合( 分層縫合 B 組 = 46 例) ,對其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單層縫合組在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時間等方面明顯低于分層縫合組( P <0. 01) ; 兩組在術后鎮(zhèn)痛藥物應用、切口疝及腹腔膿腫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 >0. 05) ,A 組總住院費用稍低于B 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 P > 0. 05) 。結論:對闌尾炎開腹闌尾切除術,右下腹橫切口腹膜外單層縫合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
【關鍵詞】闌尾炎;闌尾切除術;縫合技術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489-01
急性闌尾炎為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切口感染率較高。改良的單層縫合切口法有其自身優(yōu)點,一些研究已經(jīng)有所報道。
2007 年 3 月 ~ 2010 年 5 月對 89例闌尾切除術采取 2 種不同切口縫合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經(jīng)右下腹開腹闌尾切除患者 89 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腹膜外單層縫合組43 例( 治療組) ,傳統(tǒng)分層縫合組 46 例( 對照組) ;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術前 30 分鐘均預防性應用第 3 代頭孢菌素靜脈推注,0. 5%甲硝唑 250ml 靜脈點滴,隨訪 3 個月。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 術后切口感染率、術后疼痛程度( 以需否藥物鎮(zhèn)痛為標準) 、術后住院時間( 以臨床痊愈為標準) 、術后切口疝發(fā)生率,總住院花費。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常規(guī)麥氏點切口,切口采用腹膜外翻固定,避免切口污染等措施; 吸除滲液或膿液后,常規(guī)切除闌尾,無菌濕鹽水紗布反復蘸擦,洗凈髂窩和盆腔積液,腹腔有膿液者用甲硝唑 50ml 留置右髂窩及腹腔; 懷疑術后滲液者于右側髂窩處留置硅膠引流管 1根,遠端深達盆腔直腸前間隙,在切口外下方另戳孔引出固定。①單層縫合組: 應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腹膜 1 ~ 2 針,關閉腹膜后常規(guī)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沖洗傷口。術畢用 4 號三角針穿 4 號絲線腹膜外豎“8”字全層依次按切開方向縫合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nèi)斜肌肌膜 1~ 3 針; 先縫中間 1 針,如關閉肌膜嚴密,皮膚切口加 2 針“8”字全層縫合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p合完畢,抽動縫線確認其滑暢無阻力,方可松緊適度打結,結束手術。②分層縫合組: 絲線連續(xù)縫合腹膜,關閉腹膜后常規(guī)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沖洗傷口,絲線依次分層間斷縫合腹內(nèi)斜肌肌膜、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和皮膚。懷疑切口感染者切口內(nèi)放置皮片引流,引流條 1 ~3 天拔除。統(tǒng) 計 學 處 理: 所 有 數(shù) 據(jù) 采 用SPSS11. 5 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t 檢驗或 X2檢驗。
2結果
A 組切口感染人數(shù)和平均住院天數(shù)( 8. 5 天) 低于 B 組( 13. 2 天) ,P < 0. 01。兩組其他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闌尾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腔鏡手術已經(jīng)開展,但開腹行闌尾切除術仍是最常用的手術方法。常規(guī)闌尾切除術后分層絲線縫合切口感染率較高 7% ~9%。給患者帶來經(jīng)濟負擔與痛苦。組織缺氧、異物存留、細菌數(shù)量、毒力及組織損傷情況等是常見影響切口感染的局部因素,闌尾切除屬于污染手術,細菌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切口單層閉合有以下優(yōu)點: ①“8”字縫合后腹外斜肌腱膜和各層腹肌呈嚴密交叉狀,減少傳統(tǒng)的逐層縫合所形成的組織間隙及死腔。②單層閉合切口內(nèi)縫線少,對切口邊緣血運影響小,利于切口愈合。③腹膜層留有間隙,有利于減少切口內(nèi)積液發(fā)生可能。④縫合簡單,易于操作且節(jié)省手術時間。腹膜外單層縫合法應用于闌尾切除切口,降低了切口感染率,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并不增加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該縫合方法操作簡單,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振華,王小山. 抽出式縫合法預防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8,15( 7) : 20 -21.
[2]王彥峰,裘華德. 切口負壓封閉引流預防闌尾炎切口感染[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 7) :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