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華
[摘要]許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提到,在歌唱過程中要時刻想著呼吸的感覺,呼吸與發(fā)聲的正確與否、能否形成良好的共鳴,以及歌曲思想感情能否得到準確的表達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在歌唱時,只有有了正確的呼吸,才會使歌唱者的發(fā)聲更具有力度和穿透力,使歌者的歌唱更富有藝術的表現力。
[關鍵詞]呼吸;控制;音高;音樂情感表達
什么是正確的呼吸?具體方法是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氣,吸氣過程中,胸廓上提,腹部會慢慢鼓起,再繼續(xù)吸氣,使整個肺充滿空氣,這時肋骨部分會上抬,胸腔會擴大,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秒。然后屏住呼吸5~10秒,停頓2~3秒鐘后,再開始新一輪的呼吸,如此反復練習就會形成正確的呼吸。呼吸正確與否,會影響到歌唱者的聲音、音準、咬字吐字和情感表達等方面。接下來,我們就逐一做分析。
一、呼吸對歌唱聲音的影響
(一)良好的共鳴需要正確的呼吸
良好的共鳴是獲得一個好的聲音的必要條件,共鳴需要腔體,而正確的深呼吸是能夠自然打開共鳴腔體最好的方法,所以頭腔、口腔、胸腔不但要積極又松弛地打開,而且要聯通起來,這樣在深呼吸的狀態(tài)下,利用氣息的支持發(fā)出的聲音就會有良好的共鳴和帶有金屬感的音色。
(二)準確的音高需要正確的呼吸
有時候聽別人演唱或者自己歌唱時會出現個別音偏低或偏高的情況,除了五音不全外,主要應該是呼吸支持力、控制力的問題了。個別音偏低是因為歌唱者深呼吸時想找出聲音從腹部發(fā)出的感覺,而共鳴腔體沒有適當地打開,口腔軟腭部位沒有自然抬起,氣息上支持、控制力度不夠,這樣會形成上下的氣息對抗力不足,當歌唱時個別音就會偏低,聽起來極不和諧。個別音偏高是因為歌唱一方面需要腹部氣息的下沉支持,另一方面還要共鳴腔體的打開尋找共鳴的聲音,如果一味地只求高位置共鳴而忽略氣息下沉的支持,就會在發(fā)音時出現個別音偏高的問題。以上兩點在聲樂學習中不容小覷,故,歌唱者要不斷加強呼吸的控制與支持去解決音準的問題,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呼吸對咬字、吐字的影響
清晰的語言文字和優(yōu)美的旋律相結合才能表達出歌曲的內涵和情感,在這里,“字正腔圓”就成了每個歌唱者都希望達到的要求了。但事實上卻是很多人只注重口腔的咬字,結果導致唱出的歌詞又白又干燥,氣息又淺,那是因為他(她)們沒有正確地呼吸。要知道清晰的字音,圓潤的音色是要靠深呼吸支持才能做到的,“以氣帶聲”中的“氣”是“字正腔圓”的關鍵,要做到咬字清晰,吐字準確,就要學會使用氣息去幫助你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的呼吸不正確,氣息也不夠深,共鳴腔體就不能自然地打開,此時,歌唱者的聲音將會渾濁不清,別人也就不知道你唱的歌詞,自然也就不會理解歌曲中的內容和情感了。
三、呼吸對音樂情感表達的影響
音樂表情一般含有音量的漸強、減弱、延長音、滑音、連音、裝飾音、顫音、跳音等等。這些音樂表情在歌曲演唱中對呼吸的要求極高,如果沒有呼吸的支持、控制,每個表情音的技術將無法表現出來。對于唱歌時出現的音量沒有強弱對比,速度沒有急緩變化,只能刻板地把歌曲的旋律、歌詞演唱出來情況來說,可能是因為不會使用氣息而造成的。所以,歌唱者如果想要更好地詮釋歌曲,必須要有正確的呼吸,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氣息沉在丹田,在腹部、腰部肌肉和橫膈膜的控制下,把氣息均勻地呼出來。
有了均勻的呼吸,就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去表現音樂的情感內容了。在演唱時,情感表達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調整演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動作。呼吸的各種變化是一個人用來表達情感的外部特征之一,在歌唱中,歌唱者任何內心活動的變化都會使呼吸隨之自然變化:一方面,呼吸的支持增強了情感的表現,有了正確的呼吸,歌唱者才能夠順暢地演唱,從而表現情感;另一方面,歌唱者要在歌唱中發(fā)展呼吸,即隨著歌唱者對歌曲中感情的詮釋而不停地調整呼吸,使呼吸得到自然控制。由此可見,呼吸直接影響歌唱者的情感表達。歌唱的技巧強調“聲情并茂”,而“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在于氣息的運用正確與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樂表現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訓練時應當按歌曲的感情需要進行呼吸。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對于歌唱者而言,它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從古到今,人們都強調呼吸的重要性,并且還把它放在歌唱的首要地位。呼吸在最自然、最安靜、最舒適的時候,也正是一個歌唱者最能充滿內活力、感情最激發(fā)舒展和想象力最豐富的時候。當找到這種呼吸感覺的時候,就找到了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歌唱物質動力,它會使你毫無顧慮地進入藝術歌唱的境界,同時具有信手拈來的激情和藝術演繹,從而達到精神和身體之間的和諧、藝術的一致、聲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