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忠剛 蒙日業(yè) 韋啟光 農(nóng)吉
摘 要:紫圓慈姑原產(chǎn)江蘇省寶應縣,柳江縣于2010年引在秋藕田套種,表現(xiàn)出豐產(chǎn)、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球大、肉質(zhì)緊密,略帶苦味,品質(zhì)佳的特點,取得了較好的高產(chǎn)效果。本文研究了紫圓慈姑品種特征、植物學特性等引種表現(xiàn),總結了育苗、剝?nèi)~、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一整套秋藕套種紫圓慈姑高產(chǎn)栽培技術。
關鍵詞: 紫圓慈姑 ;引種表現(xiàn) ;栽培技術
慈姑(Arrowhead),屬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箭頭,開白花。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及鉀、磷、鋅等微量元素,對人體機能具有調(diào)節(jié)促進作用,特別是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有防癌抗癌、解毒消癰作用。慈姑原產(chǎn)我國東南部沼澤地區(qū),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普遍栽培。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shù),柳江縣農(nóng)業(yè)技術部門摸索出了雙季蓮藕套種慈姑的配茬生產(chǎn)模式,在秋藕生長后期套種紫圓慈姑,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采收上市,常年套種慈姑面積1 200公頃左右,平均每667平方米產(chǎn)量750千克。
柳江縣地處桂中,位于東經(jīng)108.53°~109.45°,北緯23.45°~24.33°,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度的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1℃,平均氣溫穩(wěn)定≥10℃的時間289天,年活動積溫6 135℃,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65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339天,年平均降雨量1517.8毫米,相對濕度80%,是我國典型的南方氣候。
為了調(diào)整慈姑品種結構,2010年,柳江縣開始從江蘇省寶應縣荷藕研究所引進紫圓慈姑品種(又名哼老烏、刮老烏,原產(chǎn)江蘇省寶應縣),在百朋鎮(zhèn)秋藕套種,表現(xiàn)出豐產(chǎn)、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球大、肉質(zhì)緊密,略帶苦味,品質(zhì)佳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歡迎。2013年秋藕套種紫圓慈姑的面積已達350公頃,單球重40~50克,單株產(chǎn)量850克,平均每667平方米產(chǎn)量達1 150千克。目前,紫圓慈姑已成為柳江縣調(diào)整蔬菜品種結構的主要品種之一。其引種表現(xiàn)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如下:
1 引種表現(xiàn)
1.1 品種特征與植物學特性
1.1.1 植物學性狀
紫圓慈姑原產(chǎn)江蘇省寶應縣,引種到南方地區(qū),由于生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植株比較高大,株高常達95厘米左右。葉箭形,色深,葉片長15~20厘米,寬8~15厘米,具長柄,柄長30~50厘米;莖為短縮莖,向下著生須根,向上環(huán)生葉柄,短縮莖上各葉腋向地下四周斜下方抽生葡匐枝,枝長約20~40厘米,粗0.8厘米左右;每株有葡匐枝10~12個,每枝先端著生膨大的球莖,卵圓或近球形, 一般高3厘米,橫徑4厘米,有2~3道環(huán)節(jié),皮青紫色,肉白色,單球重40~50克,球莖先端有一頂芽,長2~4厘米,稍彎曲,外有數(shù)層芽鞘包被。
1.1.2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紫圓慈姑在南方地區(qū)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表現(xiàn)為:喜溫暖、水濕,不耐霜凍和干旱。球莖頂芽在15℃以上才能萌發(fā),25℃萌發(fā)較快; 葉片生長以25~30℃為最適;抽生葡匐莖和球莖膨大以20~25℃為最適;球莖休眠過冬,以保持7~12℃為宜,過高、過低都不利于貯藏;紫圓為淺水生植物,萌芽期水位3~5厘米為宜,旺盛生長期水位加深至15~20厘米,最大不宜超過30厘米,結球期回落到10~15厘米為宜,進入休眠越冬期保持田間薄層淺水或濕潤即可。
1.2 適應性和抗逆性
在華南地區(qū),凡能種沙姑的地方均可種植紫圓慈姑,紫圓適應性廣,株高、球大而喜肥,適應于土壤質(zhì)地軟爛、肥沃的田塊栽培,以pH值為5.0~7.0,有機質(zhì)含量達1.5%以上的壤土或粘壤土為好;紫圓喜光,不耐遮蔭,特別是結球期光照要充足。紫圓對慈姑黑粉病抗性強,在常規(guī)栽培條件下,黑粉病危害率僅為0.45%。南方地區(qū)氣溫高,柳江縣田間氣溫高的可達42℃,但紫圓平均畝產(chǎn)量達1 150千克,說明紫圓耐性好,抗逆性強。
2 高產(chǎn)栽培技術
2.1 育苗
2.1.1 秧田準備
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的水田作紫圓慈姑育苗秧田,育苗田與大田比例為1∶10。整田時施足基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1 500~2 000千克,帶水耕耙、田平泥化,水層保持3厘米左右。
2.1.2 選擇種芽
為培育壯苗,必須選用成熟、肥大、端正、無病、無損傷頂芽、具有本品種特性、頂芽粗短而彎曲的球莖作種。其頂芽粗度0.6~l厘米為宜。如種球過大,用種量大,且生長速度快,肉質(zhì)疏松,不耐貯藏,育苗栽植后,植株莖葉生長易過盛,所結球莖反而偏小。但若種球莖過小,常導致植株生長量不足,產(chǎn)量和品質(zhì)較差。
2.1.3 插播
育苗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進行,將球莖從留種田中挖出,清洗干凈,在太陽下曬1~2天,至頂芽尖端略有萎縮,然后裝在草包里催芽。催芽期間,每天可將草包放在水里浸泡一下,以保證每只種莖都有充足的水分供給,搬動時注意不要將芽碰斷。在保證溫度的條件下,一般經(jīng)15天左右,頂芽就會開始萌發(fā),頂芽萌發(fā)后,就可以插播到事先平整好的秧田中。生產(chǎn)上常用兩段育秧方式來緩解秧田緊張的局面,即先按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將球莖栽于播種田中進行第一階段育苗,6~7月利用部分春藕田、早稻田作第二段育苗大田,將播種田中的分株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移栽于整理好的水田中,進一步擴大繁殖。
2.1.4 秧田管理
秧苗萌芽生長期間,保持2~3厘米的淺水,以利提高土溫,促進發(fā)根。播后7~l0天,開始發(fā)根生長,可追施苗肥1次,667平方米施20%的腐熟糞肥1 300千克或尿素25千克,促苗早發(fā)。同時應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蟲等。此后,隨著氣溫的升高,應逐步加深水層到6~l0厘米,適當增施磷鉀肥,既要防止生長過旺,又要防止生長不良。
頂芽發(fā)芽生根后長成幼苗,在幼苗長出2~3片葉時,適當追施稀薄腐熟人糞尿或化肥1~2次,促使姑苗生長健壯整齊。幼苗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抽出匍匐莖。隨著氣溫升高和幼苗生長的加快,地下匍匐莖頂芽便發(fā)育成為許多分株,當分株長出了3~4片葉,苗高26~30厘米時即可移栽到大田。
2.2 大田栽植
2.2.1 適時套種
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秋藕的結藕肥施后不久,秋藕有10%以上的藕葉枯黃時套種。按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定植,667平方米栽植4 000株左右。栽植時將苗帶根掘出,摘去主根及外圍葉片,僅留葉柄20厘米左右,每株留3葉1心。用手捏住頂芽基部,將根插入土中10厘米左右,隨時回土填平根旁空隙。保持水層2~3厘米。此時,基肥視藕田肥水情況決定是否施用,若高肥力的藕田,可不施底肥,肥力較差的藕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糞肥1 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作基肥。
2.2.2 田間管理
2.2.2.1 剝?nèi)~
紫圓慈姑生長至7~8片葉時,要進行剝?nèi)~,將外圍老葉和側(cè)芽去掉埋入土中作肥料,每株慈姑苗留新葉4葉1心,以利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一般剝?nèi)~2次。
2.2.2.2 施肥
定植成活后追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第一次剝?nèi)~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10千克、鈣鎂磷肥15~20千克;第二次剝?nèi)~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鉀30~35千克。
2.2.2.3 管水
紫圓慈姑從定植長葉、匍匐莖伸長、球莖膨大全過程都要求淺水灌溉。但不同生長階段又稍有區(qū)別,定植時要求淺水灌溉,水層2~3厘米即可;到生長旺盛階段,水層保持5~10厘米,球莖膨大期,植株需水量減少,水層可以降到2~3厘米,這樣白天水溫、地溫容易增高,夜間水溫、地溫降低,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和球莖膨大。如球莖在田里越冬,只要保持土壤長期濕潤即可。
2.2.2.4 病蟲防治
紫圓慈姑病害主要是斑紋病。為害葉片,也為害葉柄。葉片上的病斑灰褐色,呈圓形、橢圓、多角或不規(guī)則形,上生同心圓狀灰色霉層,周圍具明顯的黃綠色或深綠色暈帶。葉柄上的病斑,呈褐色,短線狀。該病由真菌即慈姑尾孢菌侵染所引起。主要以菌絲塊附著于病部越冬。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慈姑及其它澤瀉科植物。發(fā)病初期,用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輪換使用。每隔7~l0天l次,共噴3~4次進行防治。
紫圓慈姑的害蟲主要是蚜蟲。在植株上集中于嫩葉刺吸汁液,使植株矮縮,生長不良,并可繁殖多代,加重危害,氣溫22~30℃,相對濕度80%~85%,最適蚜蟲繁殖。蚜蟲的發(fā)生初期,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噴霧進行防治。
3 采收
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一般地上莖葉逐步枯黃、球莖充分膨大成熟時即可采收,根據(jù)市場行情和需求或單獨采收或結合秋藕同時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