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山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方法這四個基本元素,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元素都不能稱之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尤其是學生這個主要元素。我們通常所說的要“吃透二頭”,就是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學生,充分發(fā)揮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功能。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著重應抓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備課、學生自學、課堂講解、作業(yè)練習,他們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有關整體,特別是教與學的相互作用,這是實現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的關鍵?,F就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功效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提高教學質量體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54-01 一、備課
提高教學質量必須立足于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而關鍵是抓好備課,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備課的要旨在于“吃透二頭”,一是吃透教材,二是吃透學生。課堂教學就其本質屬性和主要特征而言,是一種認識過程,它首先旨在達成一定的認識目標,就是完成對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水平,就是要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及具體的檢測知識的反饋措施。正如布魯姆所說的“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實際上,目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師必須圍繞目標開展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使內容的落實、方法的應用都處于目標的調控之中,它就像一根紅線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每一措施和每一個手段。為此要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必須對教材努力做到整體(整個初中、整個學年、整個單元),而不是局部的(一章一節(jié)或一堂課)分析研究,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對習題類型加以分析歸類。在教學總目標的統領下,設計每一節(jié)課時,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復習哪些舊知識為新課打下基礎;2.如何引入新課,如何為以后學習知識打下“伏筆”,即承前啟后;3.重、難點的講授方法,如何應用啟發(fā)式進行教學;4.如何精講多練;5.如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開發(fā)學生固有的求知欲望。
二、自學
自學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這不僅是教學主體在認識過程是學習實踐的需要,而且確保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扭轉了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的狀況,并從復制式的學習困境中解脫出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它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個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這里必須明確,自學的涵義不是了解教材,而是理解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對每一章節(jié)的學習都要提出具體要求,特別是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教師要獨具匠心地提出恰當的思考題,列出自學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針對學生自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容易發(fā)生(a+b)2=a2+b2的錯誤,帶著這個問題,教師就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出錯的因由,列出幾個思考題:1.完全平方公式是根據什么法則推導出來的?2.其公式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征?與(ab)2=a2+b2有何聯系和區(qū)別?3.公式中的a和b各表示什么?并要求學生做到:1.理解并熟記公式,2.能運用公式計算。在自學指導中,要對癥下藥,讓學生搞清公式的來源,其次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其次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學生發(fā)生(a+b)2=a2+b2的錯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和舊知識(ab)2=a2+b2產生混淆,因為(ab)2和(a+b)2在形式上相近,心理學告訴我們“兩個材料的類似愈大,相互干擾的影響也就愈大”,要排除干擾,關鍵在于搞清新舊知識之間的異同點。(a+b)2和(ab)2相同點都是一個代數式的平方,區(qū)別在于(a+b)2是兩數和的平方,(ab)2而是兩數積的平方,引導學生弄清兩者的異同點,有利于排除兩者之間的干擾,且使所學的新知識留下深刻的記憶,又能強化舊知識的記憶。在學生嘗到甜頭,初步掌握自學方法后,教師要緊追不舍 ,及時跟蹤反饋,了解自學的效果。首先要對前一天的思考題及重要概念,進行提問和列出相應的練習題,可采取個體回答或板演,下面全體學生演算的形式,對發(fā)現的共同問題和難點,教師重點講解、批改、訂正。這樣,可以使學生保持映像的連續(xù)性。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多方面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斷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討論中去探索、求發(fā)現,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確保學生的主題地位,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自學確是一個舉足輕重、受益匪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和賦予實施。
三、精講
課堂教學時教學過程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專在精講。由于自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教學過程的內部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講授的內容不能像常規(guī)那樣,而要根據自學“巡視”中反饋出來的信息,已掌握的不講,已理解的少講,重點應放在講解分析水平的知識內容,所以說,精講這個環(huán)節(jié)應是對自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個深化和擴展。同時要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學生情況區(qū)別對待,有的內容放手讓學生回答,簡單內容讓差生回答,培養(yǎng)他們的膽量,鼓勵他們上進;一般問題可由中等生回答;較難問題可由優(yōu)生回答,使優(yōu)、中、差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對涉及本節(jié)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應采取設問題(把教學內容轉化成一個對全班同學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或題組)的形式,順著學生的思維的腦子,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撥動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躍躍欲試,爭先主動搶答,發(fā)表見解。教師的引導點撥,贊賞的主導作用在于促成全班的共識,有效地糾正錯誤,克服片面,強化正確。這里特別要強調,不能讓差學生淪為陪讀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而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能獲得成功和自尊的機會,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了這一方面的積極因素,更能使課堂氣氛呈現出參與、思維、趣味、競爭、和諧的良好形象,總之,要本著“精講多練、照顧全局、區(qū)別對待、全面提高”的原則,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練習
經過“自學”和“精講”后,新的知識結構逐步完成同化、順應的認識過程,新的圖式已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心理活動相對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平衡階段,“水到渠成”,這就自然需要通過練習來鞏固強化新知識,這就是“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任務之所在。由于減少了面面俱在的講解,課堂的時間變多了,這就為加強對進行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和可能。作業(yè)練習中,常用的是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教師要根據練習的具體內容,抓住火候,引導學生討論,隨著題目中符號的變化,結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有時教師可對練習題適當設置一些陷阱,讓學生失誤,從中發(fā)現問題,“吃一塹長一智”從而加深學生對公式和概念的記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