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貴
摘 要: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但哪些方法能使課堂更高效呢?一節(jié)課中如果能恰當應用一些方法,使學生樂意參與到學習中,則能顯著增強對課堂教學效果。作者認為陳立冰老師的《看我七十二變》這節(jié)課是堂高效的課。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看我七十二變》
《看我七十二變》這節(jié)課是深圳市小學四年級信息技術課中關于形變動畫的一個內容。在陳立冰老師所展示的這節(jié)課里,她將形變動畫這一節(jié)單純的操作課非常巧妙地轉化成一節(jié)充滿趣味的探究課。無論從教學的設計還是教學的方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觀摩和學習,我對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質效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一、巧設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是否有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導入是很重要的,好的課堂引入應該是這樣一個結果,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所以應當注重課堂的導入,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進而引導學生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在《看我七十二變》這節(jié)課中,一開始就播放《西游記》里的一個小片段,片段里展現(xiàn)了孫悟空神通廣大的變化本領,孫悟空一會變成樹木一會變成動物……課室里的所有學生都看得津津有味,這時老師順水推舟問了學生一個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孫悟空的變化是怎樣實現(xiàn)的?。繉W生都迫不及待地回答:“想。”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欲望已經被激發(fā)起來,再進行新課的講授便水到渠成。
當然,課堂的導入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形式也可以千變萬化,我認為只要讓學生感到新奇、喜歡聽、愿意學,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方法都可以利用到課堂中。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好的課堂導入會使課堂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所以為每節(jié)課的導入多花點心思實在必要。
二、小組學習,營造和諧學習環(huán)境
現(xiàn)在小學階段每個班學生的人數(shù)都在四十人左右,在課堂上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輔導根本忙不過來,這樣的話肯定會有部分學生不能及時輔導,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就很容易受到挫傷,在陳立冰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她采取一個小組學習的辦法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她將班上的學生按照電腦室的座位分成了六個小組,在分組的基礎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讓平時能力較好的幾位學生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又可以使“小老師”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避免部分學生由于懼怕老師而有問題不敢問的現(xiàn)象。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身份的一樣,溝通起來會更融洽,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且,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更有效、更靈活地把握課堂,可以集中精力了解課堂上學生普遍存在哪些問題,然后集中解決。這樣學生的個體問題和集體問題都得到較好的處理。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共同輔導學習中增進相互間的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chuàng)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所以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既可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又可保持學生的學習情趣,可謂好處多多。
三、利用輔助軟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老師們習慣使用的教學手法是,先將所要講解的內容向學生作操作示范,接著學生就按照老師講解的步驟操作,在當堂看來很多學生都能做出和老師一樣的作品,似乎課堂效率很高。但是,我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情況,學生對課堂記憶并不夠牢固,很容易忘記所學內容,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經過思考,而是生硬地照搬、套用老師的步驟,這種不求甚解、不問原因、被動接受知識的做法即便學生在當時能勉強完成課堂任務,也肯定不會對該知識有太深刻的認識。而且,這種課堂模式大大束縛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不利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在《看我七十二變》的這節(jié)課里,陳老師在上課時并不急著講實現(xiàn)形變動畫的操作,而是先展示動畫效果,然后讓學生操作,面對一個全新的知識時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陳老師就將課前預先做好的一個教學輔助軟件給學生(該輔助軟件已經將本節(jié)課主要的知識和操作步驟都包含在里面,而且能根據(jù)個人的學習能力來調節(jié)學習的進度快慢,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軟件的設計非常直觀、形象且人性化,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主動帶著問題、帶著目的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那么收到的教學效果肯定不容置疑。陳老師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和知識技能的做法,正符合現(xiàn)今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
當然,這個輔助教學軟件的成功是與設計者的精心制作和開發(fā)有很直接的關系,同時也能反映制作者在這點上有較高的技術和素養(yǎng),從這個方面來看,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課堂的情況制作出合適的輔助教學軟件真的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至少要不斷提高軟件開發(fā)水平、操作技能、創(chuàng)作、制作等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優(yōu)秀的輔助教學軟件,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總之,這些新的收獲讓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又成長許多,課后思考讓我對自身的不足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節(jié)高質效的課確實讓我受益良多。我想有了這節(jié)課的啟發(fā),我以后的課應該會愈加得心應手,課堂會愈加充滿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