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禎 張安杰
【摘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部動力。如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此,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做法。
【關鍵詞】教育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19-01 一、趣味與幽默
恰當?shù)剡\用幽默藝術,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調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許多笑話、相聲、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廣告、漫畫等,無不妙趣橫生,教師只要恰當運用,便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疑問與懸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的思維。講到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時,我引用了這樣一個事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碰到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極不尋常”的提出,初設懸念)。這位飛行員在2000m的高空飛行時,發(fā)現(xiàn)臉旁有一個什么小玩意在游動著,他以為是一只小昆蟲,便敏捷地一把將它抓了過來(渲染鋪墊)。一看,他大吃一驚(又設懸念):原來是一顆德國制造的子彈。(反轉突變)飛行員為什么能抓住飛行著的子彈呢? (又設懸念)我們知道,子彈從槍膛發(fā)出,與空氣摩擦會產生近100℃的高溫,為什么飛行員不怕燙呢? (又設懸念)一連串懸念的設置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求知欲。
三、音樂與表演
使用音樂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如在講“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時,播放北京奧運主題曲《我和你》:“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悅耳的歌曲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學原理學得形象生動。
表演,寓教于動、寓教于樂,不僅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學過程中學生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詩詞與典故
詩詞音韻和諧,言簡意賅,意境深遠,讀后使人興趣大增。如我在講述意識的能動作用時,告訴學生意識可以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一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樣。并引用了一個有趣的例子:面對一朵花,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高興的人會說“映日荷花別樣紅”;憔悴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欣賞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客觀上“花自飄零水自流”;人在主觀上卻會想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我巧妙地將哲理寓于古詩詞的欣賞之中,使抽象的哲理變得形象生動,學生也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典故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如,可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guī)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道理;用“愚人吃餅”說明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五、辯論與競賽
俗話說: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政治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對壘的雙方各抒己見,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講“文化多樣性”,對待洋節(jié)的態(tài)度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正方支持洋節(jié),反方反對洋節(jié)。再如,講“我們的中華文化”時,正方中華文化在崛起,反方中華文化在衰落,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自然受歡迎了。
六、時政與熱點
高中生思想活躍,對國家和社會的熱點問題極為關注。因此,政治課教學應該從豐富、變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把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政治課煥發(fā)勃勃生機。把時政材料融入課堂教學,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
1.用于導入新課。在新課教學前,恰當?shù)剡x取時政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知識懸念,為學好一堂課作好鋪墊。如,學習《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時,我講到2014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這與我國的客觀經濟形勢密切聯(lián)系。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新課教學打下了基礎。
2.用于講授。政治課的基本理論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較難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x用一些時政熱點材料,由學生進行分析,教師適時地加以點撥,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論。例如,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之一守護開國將軍夢想,為群眾服務的道德楷模龔全珍。結合她的事跡,我們可以分析《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關系,文化的作用等;也可以分析《生活與哲學》中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等。
3.用于練習和作業(yè)。在教學中,要選取有時政熱點問題作背景材料的習題供學生練習和作業(yè),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以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例如: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發(fā)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們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與時俱進營造政治課教學的碧海藍天,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喜愛的、充滿魅力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