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卿 張楠
【摘 要】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是腹部空腔臟器穿孔的并發(fā)癥,需手術治療,術前需對原發(fā)病作出診斷。我們對本院外科收治的81例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的診斷治療進行了總結,以便今后更好地診治病人。
【關鍵詞】繼發(fā)性彌漫性腹膜炎;診治體會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508-01
1 臨床資料
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是外科的常見病。1983年以來,我們收住了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81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17例,年齡22~67歲?;颊呷朐汉笪覀儗ζ湓l(fā)病進行相應的檢查診斷。81例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原發(fā)病見表1.
2 治療
81例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后積極作好術前準備,給予禁食、留置胃管持續(xù)胃腸減壓、補液糾正水鹽電解質紊亂、抗炎等處理后全部行手術治療。81例患者的手術方式、術后并發(fā)癥及預后見表2.
3 討論
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是腹部空腔臟器穿孔的并發(fā)癥,需手術治療。術前需對原發(fā)病作出診斷。在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出現之前,多有原發(fā)病的臨床表現。腹部壓痛最明顯的部位,常為原發(fā)病所在之處。故仔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檢有助于原發(fā)病的診斷。既往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上腹部或右上腹痛發(fā)生后才出現全腹劇痛,提示為消化性潰瘍穿孔所致,體檢時上腹部或右上腹壓痛、反跳痛較其他部位明顯,腹透時膈下又有游離氣體,即可作出診斷。但腹透時膈下無游離氣體,也不能否定消化性潰瘍穿孔,應行腹腔穿刺,若仍為陰性,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檢查,以防誤診。膽囊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時,全腹痛發(fā)生前多有膽石癥膽絞痛病史,右上腹壓痛反跳痛較其他部位明顯, 腹透膈下無游離氣體、B超檢查可見膽石癥、膽囊炎改變,腹腔穿刺抽出黃色的膽汁即可確診。腹部閉合性損傷數日后,突感腹痛加劇及腹痛范圍擴大又有急性彌漫性腹膜炎體征,腹穿未抽出血性液體,為腹部空腔臟器挫傷并發(fā)急性穿孔。急性闌尾炎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時,患者多有轉移性右下腹痛病史,穿孔后出現全腹痛,但右下腹壓痛反跳痛較其他部位明顯,結合輔助檢查,即可作出診斷。腹部空腔臟器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往往需要急診手術治療,應及時作好術前準備。手術切口以右旁正中切口為好,開腹后根據病灶部位所在,向上或向下延長。腹腔探查時動作要輕柔,不要過多的解剖和分離以免感染擴散,找到原發(fā)病灶后決定處理方法。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時間在12小時以內,腹腔炎癥不激烈、年齡輕、全身情況好時行胃大部切除術,若穿孔時間長,腹腔感染嚴重或患者全身情況不好時,只能行穿孔修補術。小腸穿孔無腸管壞死行穿孔修補術即可,若有小腸壞死,應切除壞死腸管后行腸吻合術。結腸穿孔合并部分腸壞死若患者全身情況不好,切除壞死結腸后無法行腸吻合術,可行兩斷端外置造口術。膽囊穿孔后,若全身情況好、局部解剖清楚,應作膽囊切除術,若全身情況不好或局部解剖關系不清楚則行膽囊造瘺術。闌尾穿孔時,因手術小,患者都能耐受闌尾切除術。術中認真清理腹腔,盡可能清除腹腔內的食物殘渣、壞死組織、膿液。原發(fā)病灶處理后,應放置腹腔引流管進行引流。放置腹腔引流管:(1)可防止發(fā)生腸漏;(2)可引流出術中未能清除的壞死組織和膿液;(3)可防止形成腹腔內膿腫。術后仔細觀察腹腔引流液,必要時作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指導用藥。術后繼續(xù)胃腸減壓、抗炎對癥支持治療。術后繼續(xù)胃腸減壓可防止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破裂。術后給予足夠的熱量和營養(yǎng),防止因熱量不足體內蛋白質被消耗而產生的低蛋白血癥。低蛋白血癥常導致病人抵抗力及組織愈合力下降。故術后應給予高熱量的脂肪乳,同時補充氨基酸、蛋白質促進組織愈合,必要時補充血漿,增強抵抗力,促進患者恢復。
作者簡介:
王家卿,男,生于1956年5月23日。1983年2月畢業(yè)于昆明醫(yī)學院醫(yī)療系醫(yī)學專業(yè),從事外科臨床工作31年。2003年晉升為外科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