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工程的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搭設,從荷載計算到架體搭設,再到澆搗完成,陳述了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處理的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加強措施。對搭設一般的高大模板支架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大支模;難點問題;處理措施;施工要點
1 工程概況
對900×3000、850×2500大梁分二次澆筑,這兩種大梁共4條,縱向排列,平均分布在整個樓板下,先把以上兩個大梁澆搗1.5m高,當留置的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達到混凝土強度的75%以上后澆搗剩下的梁和樓板。當進行第二次澆筑時,第一次澆筑的梁已經能承受自身的重量,第二次澆筑的重量也是由支架承受。由于第一次的澆筑的梁的強度已經達75%以上,因此也能承受一部分第二次澆筑的重量。由于有了1.5m高的大梁與已澆好的柱的拉結力,足以保證剩下工程構件的穩(wěn)固。本工程的實際間隔時間為6d。澆搗時我們使用了兩臺泵機進行混凝土澆搗,在混凝土中添加了早強劑,讓混凝土快速的凝結,早產生承載力。澆搗的順序是從一邊到另一邊,不留施工縫,整個過程很順利。施工中我們采用了小型磨盤機在混凝土收水前進行原漿抹面,后觀察混凝土樓板沒出現裂縫。
對支架搭設、模板安裝等施工作業(yè)人員進行施工技術、安全技術、文明施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培訓、交底,使他們熟練掌握本工種的操作工藝以及安全技術要求。
3 加固構造
在危險區(qū)域內,因為縱橫桿是采用對接形式,可由于本工程的危險性較大,我們在對接跨的部位加了一條小橫桿,用扣件固定在兩邊的縱橫桿上,防止由于扣件材質或是接頭施工工藝的不牢固引起安全問題,加強了連接的穩(wěn)固性,如圖1。
施工中我們對扣件的受力進行了測驗,使用力矩扳手對扣件進行檢測,原來工地上使用的是機械扭螺絲,速度比較快但大部分扣件擰緊力矩為30N·m左右,而規(guī)范要求是不應小于40N·m,不應大于65N·m,后我們采取措施,要求用人工扭螺絲加固和加鐵墊塊,后再次對每個螺絲進行檢查,均達到50N·m左右,基本滿足要求。
在交叉剪力撐的交叉點設置固定扣件,保證剪刀撐的牢固、不變形、不移位,確保了剪刀撐的支撐力度,如圖2。
門廳的柱和剪力墻是在樓板施工前完成的,故樓板的支撐支架主要是用已澆好的柱和剪力墻進行抱住連接固定處理,我們在危險區(qū)域內沿柱高每步設一道,非危險區(qū)域內沿柱高每≤4m設一道,這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及作業(yè)平臺鋼管支架構造安全技術規(guī)范》(DB45/T618-2009)來進行處理。由于施工前門廳兩邊的樓層已搗好,在與門廳相靠的梁預埋鋼管,用剛性連接的方法讓支架與梁進行拉結。施工中支架沒發(fā)現有較大的位移。
由于板在寬度方向兩邊都懸挑,故在懸挑部位的每一道立桿下設置了由內往外向上傾斜的豎直剪刀撐,更好的保證了支撐懸挑板的支撐力度和不變形。
所有的梁側支模均采用M12對拉螺栓,通過計算確定螺栓的間距。900mm×3000mm梁側支模布置如圖3。
4 施工監(jiān)測
按施工方案的設計,我們設置的觀察點為8個,設置跨度中間和四個大角,對稱布置。施工過程中我們派人員對觀察點的材料變化情況、標高變化情況、位置變化、構件是否有響聲進行監(jiān)測,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實時監(jiān)測,監(jiān)測頻率按每半小時測一次,并形成記錄。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終凝前至混凝土3天齡期應實施實時監(jiān)測,終凝后的監(jiān)測頻率為每天一次。監(jiān)測過程中要求定人、定儀器、定期觀測。
2012年2月10日到3月9日,由于多天的大雨,由于大廳的一邊是混凝土道路,另一邊是凹下的路面,而在道路那邊由于沒有設置排水渠,道路的積水順著大廳地基與道路的接縫處灌入大廳側的地下室,同時該積水將混凝土地臺下面的泥土帶走了很多,混凝土地臺下約空鼓了10cm左右,且有的立桿與鋼墊板離開了,最大的達到1cm,地臺也有幾道裂紋,損壞面積達3m×2m左右,發(fā)現問題后我們就在有空鼓的地方每間距1000mm挖一個洞,在鑿開的洞中倒入混凝土,一直用了21包水泥才把空洞填實。懸空的立桿則用木塊墊牢。
5 結 語
綜上所述,通過嚴謹的計算程序和結合實際施工情況的方案制定,是確保施工順利完成的關鍵要點,而且根據通過加強構件的連接措施:①在對接接頭設加強小橫桿;②在交叉剪力撐交叉處設置扣件;③大梁底最頂層連接扣件使用雙扣件,都非常有效。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2]《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91).
[3]《建筑施工模板及作業(yè)平臺鋼管支架構造安全技術規(guī)范》(DB45/T618-2009).
作者簡介:劉家津(1973-),男,建筑施工中級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建筑施工項目技術負責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