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一次,在車上,坐我身旁的一年輕的同事與我閑聊時提到她一吃東西便會咽喉痛咳嗽,講不出話來。這勾起我的興趣,于是細問病程。她說道她這病約有一個月了,起初就是一般的感冒咳嗽,進而發(fā)燒,吃過一些治療咽喉痛的中成藥和一些抗生素藥都沒有用,最近變得一吃東西就想咳嗽,咽痛,吃完飯不久就想去廁所,一日大便由原來的一次變成兩次甚至便溏。
風熱外襲所致咽喉痛吞咽或咳嗽時疼痛會加重,完全符合我同事的咽喉痛的特征。所以該病應(yīng)當是一開始外感風寒,由于年輕人體質(zhì)偏熱,進而轉(zhuǎn)換成風熱證。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傷寒……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yōu)闇夭?,至夏變?yōu)槭畈??!眳蔷贤ㄔ谄錅夭W(xué)典及里面提到:“凡病溫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陰?!蓖碌牟〕探辉?,寒毒藏于肌膚,時值春季,已致溫病。春季風溫為病,溫邪上受,肺胃經(jīng)脈相通,可順傳于胃,肺胃同時得病??梢娢敢彩茄屎砟[痛的一個相關(guān)病位,如果咽喉腫痛服用寒涼的清熱無疑便會加重病情,造成疾病久久不愈。故張仲景在治療傷寒病時為避免寒邪傷陽,傷中很注意保存陽氣顧護脾胃;吳鞠通在治療太陰溫病選用的白虎湯中的甘草恰好可以起到“兼和脾胃”的功效。
在仔細思量同事所遇到的問題感到是在許多自行治療治療咽喉痛的患者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人們?nèi)菀鬃呷氲恼`區(qū)。
如果遇到咽喉痛,我們一般想到的是“上火”了。那很多時候呢,都會去藥店購買一些OTC的中成藥服用。但因為一般咽喉痛分為三個病因:風熱外襲、火毒上攻、虛火上炎。中成藥在上市前都是根據(jù)這些病因設(shè)計配方的,不如優(yōu)秀的中醫(yī)師可以隨證遣方對病患進行個性化治療,所以市場上所有治療咽喉痛的中成藥配方中都少不了清熱藥,要么是清熱解表藥、要么是清熱解毒藥,或是清熱瀉火藥,或是清虛熱藥,這些藥的藥均是寒涼之品。眾所皆知,苦寒傷胃,脾胃互為表里,同居中焦,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喜溫惡寒。所以服用清熱藥過多或時間過長,清瀉過度,會引起脾胃不適,脾為虛寒所困,脾虛運化無權(quán),造成脾虛便溏。
因為傷寒病的病位恰與脾胃相關(guān)聯(lián),咽喉痛亦是傷寒傳經(jīng)熱邪的一種表現(xiàn)癥狀,所以我們在選用藥物的時候需要慎用清熱藥,即使在服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顧護脾胃,避免加重病勢,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