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麗穎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425-01
大葉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病變累及一個肺段以上肺組織,以肺泡內(nèi)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病變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個肺段或整個大葉。臨床上起病急驟,常以高熱、惡寒開始,繼而出現(xiàn)胸痛、咳嗽、咳鐵銹色痰,呼吸困難,并有肺實變體征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等。血液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痰涂片或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肺炎雙球菌。胸部X線檢查:早期僅有肺紋理增多,有淡薄均勻的陰影,實變期可見大片狀致密陰影波及整個肺葉或肺段。病程大約一周,體溫驟降,癥狀消失。該病多發(fā)生于青壯年男性。疾病常見誘因有受涼、勞累或淋雨等。屬于中醫(yī)“風溫”、“肺癰”等范疇。2009-01--2012-01,我們采用清熱平喘化痰湯配合抗生素治療大葉性肺炎6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參照《內(nèi)科學》第七版。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惡寒,胸痛、咳嗽、呼吸困難,肺CT表現(xiàn)為:肺段彌漫性滲出。
1.2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清河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19-50歲;病程3-10天。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15-48歲;病程5-14天。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鋒克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2.4g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靜滴,12小時一次,清開靈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靜滴 日一次,氨溴索30mg靜注日一次。痰多配合霧化吸入日二次。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清熱平喘化痰湯,方藥組成:雙花10g 青蒿20g 桂枝8g 瓜蔞20g 杏仁10g 麻黃6g 百合20g 石膏20g 連翹15g 白花蛇舌草20g 魚腥草20;高熱不退羚羊角粉1g沖服,痰多呼吸困難加射干10g 貝母10g,咽痛加牛蒡子10g 馬勃8g,胸痛加薤白10g 丹參15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
1.3.3 療程 2組均以10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顯效:體溫正常,癥狀體征消失,血象恢復正常,胸部X線檢查,肺部病變吸收;有效:體溫正常,癥狀體明顯減輕,胸部X線肺部病變吸收好轉(zhuǎn);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1)。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AS 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論
肺炎雙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據(jù)免疫血清試驗已測知有86型,其中第3型致病力最強,該菌存在于正常人體的上呼吸道,當機體突然受寒、疲勞、醉酒等及病毒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損時,影響纖毛的活動。細菌在肺泡內(nèi)繁殖而導致肺炎。常呈葉、段分布,病程可分為四期;早期為充血水腫期,細菌侵入肺泡后引起毛細血管充血、擴張、水腫和漿液滲出;繼而為紅色肝樣變期,肺泡內(nèi)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胞及紅細胞的滲出;進而為灰色肝樣變期,肺泡內(nèi)充滿大量白細胞及纖維蛋白滲出;最后為消散期,肺泡內(nèi)纖維蛋白性滲出物被溶纖維蛋白酶所溶解后經(jīng)血液吸收。消散后肺組織可完全恢復正常。
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人體寒熱失調(diào),受涼淋雨,或起居無常,過度疲勞時,正氣受損,衛(wèi)外不固,風溫之邪乘虛犯肺而發(fā)病。《溫病經(jīng)緯》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初起風溫外襲,邪犯肺衛(wèi),衛(wèi)氣郁阻,肺氣不宜,故見惡寒發(fā)熱,咳嗽,頭痛身楚等肺衛(wèi)表征,繼而熱入氣分,熱毒壅肺,肺失宣降,故見高熱、咳喘、汗出、口渴;熱灼肺津,煉液為痰,故咯黃痰;熱傷肺絡,則咯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痰熱交阻,氣血阻滯,則胸痛。若正不勝邪,熱毒熾盛,為傳營血,擾亂心神,輕則煩躁不安,心悸失眠;重則神昏譫語;熱極生風,則抽搐。邪熱太盛,正氣不支,可出現(xiàn)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等,陰竭陽脫之危象。若正勝邪卻,痰熱消退,則可出現(xiàn)神疲乏力,手足心熱,脈細數(shù)等氣陰兩傷之候。王昂云:“氣有余則為火,液有余則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也(2)?!狈街薪疸y花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金銀花體外抗菌范圍廣,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革蘭陰性菌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百日咳桿菌、綠膿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銀花于體內(nèi)也有抗菌作用,能降低綠膿桿菌感染小鼠死亡率,減輕大腸桿菌引起的實驗性腹膜炎。金銀花與連翹、青霉素等合用,抗菌作用互補或增強。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是金銀花重要的抗菌成分。金銀花水提物體內(nèi)外均有明顯的抗病毒活性。體外實驗顯示,金銀花能抑制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孤兒病毒ECH011、單純皰疹病毒等所致細胞病變,體內(nèi)給藥能提高動物抗病毒感染能力,減輕炎癥反應,降低死亡率。金銀花可減少內(nèi)毒素引起的小鼠死亡數(shù),對內(nèi)毒素引起的發(fā)熱有解熱作用,并加速內(nèi)毒素從血中清除。金銀花既能抑制炎癥的滲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蛋清性足跖腫脹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大鼠巴豆油肉芽腫也有抑制作用。金銀花能提高機體的[醫(yī).學敎育.網(wǎng)搜.集整理]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曾有報道認為,金銀花能提高小鼠腹腔炎性細胞及外周血自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加小鼠血清溶菌酶的活性。青蒿水煎液對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揮發(fā)油對多種皮膚癬菌有抑殺作用。青蒿素對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青蒿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以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熱作用強,使實驗性發(fā)熱動物的體溫下降。青蒿水提物還能使正常動物的體溫下降。對化學刺激法和熱刺激法引起的疼痛反應,青蒿水提物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青蒿素對正常動物的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及血漿cAMP含量均無影響。但對皮質(zhì)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青蒿素可使降低的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增高,又可使升高的血漿cAMP降低;在高瘧原蟲血癥時,又可使低下的血漿cAMP升高。青蒿琥酯可促進Ts細胞增殖,抑制Th細胞產(chǎn)生,阻止白細胞介素和各類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從而起到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桂枝具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之功效。桂枝能擴張血管,增加[醫(yī).學敎育.網(wǎng)搜.集整理]和調(diào)節(jié)血液循環(huán),促使血液流向體表,從而有利于發(fā)汗和散熱,與麻黃伍用,則發(fā)汗力增強。桂枝煎劑、揮發(fā)油對多種致炎物質(zhì)所致的急性炎癥具有抑制作用,可明顯降低血管通透性??共≡⑸?體外實驗顯示,桂枝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對結核桿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并對亞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孤兒病毒均有抑[醫(yī).學敎育.網(wǎng)搜.集整理]制效果。射干的藥理作用: ①抗微生物作用 1:10射干煎劑或浸劑,在試管中對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1:20的濃度在體外對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或延緩(即組織培養(yǎng)之細胞受病毒侵害后出現(xiàn)病變較對照組晚)作用。②消炎作用 鳶尾黃酮甙和鳶尾黃酮,在試管中有抗透明質(zhì)酸酶的作用,而且不為半胱氨酸所阻斷,它還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質(zhì)酸酶性的浮腫而不抑制角叉菜膠性浮腫。對大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滲出亦有抑制作用(3)。中藥湯劑起到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增強療效,縮短病程。
參考文獻
[1] 內(nèi)科疾病診斷、檢查、治療及療效判定標準(1) ICD-!0 JB 02093
[2] 《醫(yī)方集解》p.247,195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 [醫(yī).學敎育.網(wǎng)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