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潔
基層黨員干部要走好群眾路線,切實解決存在問題,達到預(yù)期效果,離不開群眾參與、離不開“群眾指點”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深入推進。與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比,參與第二批活動的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更近、接觸更直接、聯(lián)系更緊密,存在的問題群眾感受更深切、更直接。所以,基層黨員干部要走好群眾路線,切實解決存在問題,達到預(yù)期效果,離不開群眾參與、離不開“群眾指點”。
要靠群眾“點”毛病?;鶎狱h員干部長期與普通群眾面對面、朝夕相處,哪些干部脫離群眾、高高在上,哪些干部精神松懈、推諉扯皮,哪些干部好大喜功、鋪張浪費,群眾心里最有數(shù),也最有發(fā)言權(quán)。群眾原汁原味的意見是治病的“良藥”。要敞開大門搞活動,請群眾進來點毛病,不搞封閉運行、體內(nèi)循環(huán),更不能“自說自話、自彈自唱”,從而使病灶查得更清,病因找得更準,真正觸及問題實質(zhì),做到“紅紅臉、出出汗”。
要靠群眾“擺”問題。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在于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果教育實踐活動沒有解決群眾最關(guān)心最迫切的問題,就等于“白走一趟”。群眾的利益問題既要靠上級找,更要靠群眾自己擺。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做到問需于民,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從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使群眾的生活發(fā)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
要靠群眾“指”方向。檢驗活動成果好壞的標準是群眾答不答應(yīng)、群眾滿不滿意、群眾高不高興。當(dāng)前,有的地方在制定整改措施上,搞領(lǐng)導(dǎo)“拍板”,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刀切:讓適合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不顧群眾意愿讓群眾住進“高樓”……結(jié)果適得其反,讓活動起到了反效果。所以,各級黨員干部要積極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整改措施更符合當(dāng)?shù)貙嶋H,更符合群眾需要,達到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