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3-079-02
素養(yǎng)是平素的修養(yǎng),即人們應該具備的修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即指學生應有的語文修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薄罢Z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迸囵B(yǎng)、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中學語文教育應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哪些語文素養(yǎng)呢?《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擴大視野,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笨梢姡袑W語文教育應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包括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等。
明確了目的和方向,又應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理論,變?yōu)閷W生的實際所得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們:有的教師為完成任務而教——死教課文;有的教師為發(fā)展能力而教——撇開課本,轟炸式的課外題海訓練。前者讓學生感覺語文無序無規(guī)律,學了此,不會彼——不會運用,不會自己解決問題;后者讓學生淹沒于題海,少了系統(tǒng)指導、有序整理,訓練效率、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探尋——語文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們手中為什么要有一套教材?教材編寫的內在規(guī)律是什么?教學中應如何將目標與教材有機結合?諸多疑惑,引發(fā)系列思考,帶動不斷實踐探索,也帶來“柳暗花明”時——這就是“立足課本,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適當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方能全面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p>
一、課本閱讀資源的利用:挖掘教材閱讀資源,梳理知識,整理方法;課內教學有序突破,課外訓練幫助內化,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重要語文素養(yǎng)之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苯虒W中應如何將目標與教材有機結合? 細析課文、知識、方法、能力素養(yǎng)幾者的關系,:學習是為了獲得知識,獲得知識需要方法,方法得到內化,形成能力素養(yǎng)??梢?,幾者的關系中,方法指導是是連接點。如何指導學生獲得方法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關鍵,指導學生獲得方法的途徑在哪里?教材,課文——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用好課文是關鍵。如何用好課文呢?——具體做法是:研究教材,通曉課文,梳理知識,整理方法;課文指導,有序突破;課外訓練,理解內化。下面,我以小說閱讀為例加以闡釋。
1、挖掘教材閱讀資源,梳理知識,整理方法,指導學生探究基本閱讀規(guī)律
教材編寫、課文的選擇有它的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通過研究教材,可以看出文體安排的系統(tǒng)體系;對各文體的系統(tǒng)知識進行梳理,從中發(fā)現學生形成該文體閱讀能力需要的方法。
以小說閱讀為例,通過研究教材我們會發(fā)現: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是學習小說的切入點,落實好這三要素,也就讀懂了這篇小說。如何分析三要素呢?通過研究具體課文,我發(fā)現:《孔乙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寫法突出,《故鄉(xiāng)》可以側重環(huán)境描寫運用作用的指導,《我的叔叔于勒》在故事情節(jié)、及借助分析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把握人物心理,抓住人物性格方面有很強的指導性。
2、切入點的有序化,課內閱讀教學有序突破
具體做法是:研究具體課文,通曉每篇課文體現該文體知識體系的側重點,將各知識、能力點有序分至每篇文章,教學中具體指導,有序強化落實,分點突破。
以小說閱讀為例。
《孔乙己》的教學重點放在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的指導上:(1)圍繞孔乙己,小說寫了哪些事?從這些事情的敘述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孔乙己?(2)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這些人物描寫方法在文中承擔著什么作用?(3)文章題為《孔乙己》,為什么要寫“我”和丁舉人?三個問題帶動了學生思考;思考后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接受;指導后的整理歸納,使學生獲得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概括事件,把握人物性格(品質):(2)分析人物描寫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品質):(3)分析襯托人、景、物,把握人物性格(品質)。
《故鄉(xiāng)》側重環(huán)境描寫運用作用的指導:(1)環(huán)境描寫包括哪兩類?請在文章中勾畫出來。(2)文中二十年前后的景物描寫各有什么特點?作用如何?(3)文章為何要寫第74段“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一句?思考,指導,理解、接受,整理歸納,使學生獲得了“分析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方法”——(1)景物描寫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或表現人物性格等)。(2)社會環(huán)境描寫作用:交代(揭示)社會背景,更好表現人物,突出中心。
《我的叔叔于勒》在故事情節(jié)、及借助分析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把握人物心理,抓住人物性格有很強的指導性:(1)文章圍繞于勒,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靠什么來串聯?(2)文中“見于勒”部分主要通過哪些人物描寫方法來寫菲利普夫婦的?從中你看到菲利普夫婦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思考,指導,理解、接受,整理歸納,使學生獲得了“借助分析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把握人物心理,抓住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適當延展的寫作,讓學生懂得心理描寫可以外向化、形象化,懂得心理描寫要有層次的展開,要表現人物的行李變化過程。
3、外化促進內化,即課外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內化
扶著學生“走”了,還要給學生理解、消化的時間空間;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適當輔以課外練習,有序展開,滾動推進,幫助學生內化形成閱讀能力。
二、因“讀”導“寫”的升華:挖掘課文,細研寫法,以讀導寫,延展課外,發(fā)展學生寫作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如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一般側重于“有表達的內容”的指導。其實,“有表達的內容”的同時,掌握“如何表達”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指導“如何表達”的方法,向課文要方法是不錯的途徑。教學中,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還是以課文的挖掘、運用為例加以闡釋。
初中高年級寫作要求會寫復雜敘事類文章,其復雜性如何體現?多人、多事、多線、多手法。沒有實例,學生很難理解和運用。而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中典范,是很好的示例。教學中,把課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多人、多事、多線、多手法”這些抽象的概念直觀可感,會使學生豁然開朗。如《背影》《藤野先生》是鋪墊、線索運用的典型范文;《我的叔叔于勒》是教授學生如何表現人物心理的最佳范例:《故鄉(xiāng)》的對比寫法,可以成為指導學生積累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題方法的例子等等。
三、挖掘教材資源的綜合性,拓展學習空間,指導與實踐結合,全面發(fā)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課程應從識字與字字、閱讀、寫作、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 口語交際、綜合學習等方面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币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所給資源,用好教材資源,全面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如對學生“讀“得能力的培養(yǎng),除課文閱讀外,教材還在“讀的技能”指導方面提供了大量資源——七年級下冊,關于“讀”提供了第12頁《朗讀的好處與基本技能》,第165頁《朗讀要注意重音》,第58頁《朗讀要讀出感情》,第189頁《學習默讀、速讀》,第200頁《梁啟超的“三步讀書法”》。教材所給資源簡明、有序、易理解,輔以課文學習帶動及實踐練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讀”的能力,對學生“說”得清晰、有感染力也有極大的促進,對學生“讀”“說”素養(yǎng)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标P于此要求,除課文閱讀外,教材還在“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等專題中提供了大量資源——綜合性學習《微笑面對生活》,可以讓學生認識到 “微笑面對失敗”“學會善待他人”“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青春隨想》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青年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學會珍惜青春”;《話說千古風流人物》可以認識到“從小立志,有理想、有抱負,人人可以成為平凡崗位上的風流人物”。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學生思考“人到底應怎樣度過一生”;《童年》讓學生思考“該怎樣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傅雷家書》讓學生思考“年輕人該如何愛國,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充分用好這些資源,對學生品德修養(yǎng)、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會有極大的促進。
綜上所述,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立足課本,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適當拓展語文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