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夢林
【摘 要】目的:分析剖腹產切口感染的原因與措施。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產婦,將切口感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為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40人,分析發(fā)生的原因與解決措施。結果:切口感染的發(fā)生與孕婦的基礎性疾病、陰道檢查次數(shù)、術中所用時間等因素有關,觀察組在此方面出現(xiàn)的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提高患者以及醫(yī)生對切口感染的認識,為了防止和降低感染率,我們應該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減少陰道檢查以及縮短手術時間。
【關鍵詞】切口感染;術后;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24-01
剖腹產即剖宮產。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水電平衡知識以及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改進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進步,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現(xiàn)在剖宮產手術是產房中最常見的一種手術,不僅可以解決孕婦難產等問題,還能挽救母嬰的生命,縮短了產程,減輕了孕婦的痛苦??梢?,因為剖宮產手術的切口面積大,容易造成相關的并發(fā)癥,切口感染就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如果不對感染處進行及時的處理,不僅會阻礙切口的愈合還會造成大出血和敗血癥的發(fā)生,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運用剖宮產手術應做好預防感染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產婦,將其中發(fā)生切口感染的40例作為觀察組,未發(fā)生切口感染的4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40例切口感染患者均通過了醫(yī)院的診斷確認,其中橫切口25例,縱切口15例;首次妊娠33例,二次妊娠7例。對照組患者孕39~43周,平均41周;橫切口19例,縱切口21例;首次妊娠28例,再次妊娠12例。兩組在年齡、孕周、產次方面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兩組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從產婦從入院到剖宮產手術,再到出院的一個全過程所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且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可能會導致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詳細的登記,形成一個對照的表格。這些可能導致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孕婦的基礎性疾病、陰道檢查次數(shù)、術中所用時間等。
1.3統(tǒng)計學意義
剖宮產子宮切口感染患者的所有數(shù)據(jù)經過統(tǒng)計學的分析和處理,P值<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切口感染的發(fā)生與孕婦的基礎性疾病、陰道檢查次數(shù)、術中所用時間等因素有關,觀察組在此方面出現(xiàn)的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3.1剖宮產的原因
首先,我國在剖腹產手術技術水平和安全性上的提高,保證了剖腹產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醫(yī)務人員在這方面技術的成熟,特別是時間的縮短以及縫合線技術的提高,更加的促進了剖腹產技術的應用。
其次,剖宮產的安全性在麻醉技術的改進和抗生素的使用下變得更加安全、可靠,產婦術后鎮(zhèn)痛方法的使用也大大的減輕了孕婦的疼痛感。
再次,對于患者來說,部分產婦認為剖宮產所要承受的痛苦較少,對胎兒的出生非常安全,不愿意接受人工助產;有些孕婦認為陰道分娩會造成陰道的松弛影響以后的性生活;部分孕婦害怕陰道分娩失敗所造成的痛苦,不如直接進行手術。
最后,對醫(yī)院來說,行剖宮產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醫(yī)院糾紛。有些產科醫(yī)生對一些助產技術本身就不是很熟練,擔心通過技術陰道分娩造成新生嬰幼兒窒息、產傷、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的發(fā)生,從而產生與家屬不必要的糾紛;孕婦與家屬不容許新生嬰兒發(fā)生任何的意外,醫(yī)生為了不會由于這種意外導致醫(yī)院糾紛,而采取剖宮產技術。
3.2子宮切口裂開的原因
切口術后裂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切口感染所造成。所以在術中,術者應注重對切口感染的預防。當發(fā)現(xiàn)切口被污染后,可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p合淺筋腹,要先使用0.1%碘伏進行消毒。對切口出血要完全止血,預防術后因切口血腫繼發(fā)感染而影響切口裂口。使用電刀要降低因燒灼造成組織變異壞死 引發(fā)感染,縫合切口使用的醫(yī)用器械受到污染,需要及時更換。為防止切口感染,術者通常會在皮下置引流橡皮片,這種方法也能降低切口感染。臨床上任何病癥早期診斷對后期治療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術后切口裂口分為局部裂開和全部裂開兩種,皮膚和皮下組織裂開,肌腱和深組織沒有損傷稱為局部裂開,對于這種情況,使用膠布和腹帶拉攏切口再次固定,切口一般都會愈合;若肌腱膜以深的組織裂開,但皮膚和皮下組織沒有發(fā)生裂開稱為深層部分裂開,這種情況可采用腹布拉攏穩(wěn)固切口,外層再扎腹帶,有特殊患者切口愈合后會有腹壁切口疝形成,為后期進行切口疝修復術留準備。切口從皮膚到腹膜全層裂開時,要及時清創(chuàng)。然后在腹肌保持松弛的狀態(tài)下行腹壁切口縫合術,用10號線重新順序縫合腹壁,并對引起切口裂開的原因進行治療,增大抗感染能力,給予營養(yǎng)支持,提高切口愈合的幾率。
3.3子宮切口感染形成的原因
首先,孕婦本身所患有的一些基礎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的存在,較高的血糖會降低白細胞消除細菌的能力,從而利于細菌的生長,切口的感染和裂開就會變得更容易。還有一些疾病像妊娠期貧血、妊娠合并高血壓等的存在,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子宮切口感染病菌的可能性。
其次,醫(yī)生對孕婦進行陰道的檢查的過程中,會造成剖宮產切口的細菌感染。細菌主要通過醫(yī)生手中的陰道壁直接推入子宮,下生殖道的細菌可以逆行進入到宮腔、羊膜腔內,從而造成上行感染。待胎兒手術出產時會將病菌帶到切口處,從而造成切口的感染。
再次,醫(yī)生的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孕婦剖宮產切口的感染可能性,特別是非主刀醫(yī)師的縫合技術水平,直接關系著切口的感染。很多切口的感染都是由于縫合醫(yī)師在技術水平不高以及無菌觀念不強而導致的。
最后,手術所進行的時間也是影響剖宮口子宮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術的時間越長,切口暴露的時間也就越長,意味著切口感染細菌的可能性就越強。手術過程中,細菌的存在時刻威脅著孕婦切口的細菌感染,時間上的延長會導致空氣中的細菌接觸切口的機會也就越多,而且時間的延長相應的要使用更多劑量的麻醉藥物,從而導致傷口的愈合度降低。
參考文獻:
[1] 楊迎春,韋雙燕. 手術切口感染的防控要點與護理[J]. 天津護理,2013,02: 178-179.
[2] 郭柳容. 婦產科切口裂開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06:137.
[3] 岳文靜. 剖宮產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 河北醫(yī)藥,2013,19:2947- 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