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人體不可避免的會產(chǎn)生酸性的代謝產(chǎn)物(碳酸、乳酸等)。但人體有三大調節(jié)系統(tǒng)可維持酸堿度的平衡: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多余酸性成分;體液也會中和酸性廢物。在這三大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堿度(PH值)總是穩(wěn)定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即7.35 到7.45 之間,也就是說人體細胞在這樣一個弱堿性的環(huán)境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新陳代謝最旺盛,并且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1] 但有調查顯示: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圍內(nèi),屬于堿性體質,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常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酸性體質;健康;酸堿性食物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38-02
美國BHL首席技術專家,美國著名科學家,安可健產(chǎn)品發(fā)明人Sang Whang先生提出了最新的人體酸堿性的理論。[2]
其中有以下主要觀點:
1 人體體質確實有酸堿性。這個結論目前在醫(yī)學界是大家公認的,并不存在分歧。
2 正常人體的體液正常pH值精確保持在7.35 ~ 7.45之間,也就是呈弱堿性的時候是最佳狀態(tài),而且要求非常嚴格,高一點低一點都不行。只有過量服用和接觸化學堿或者化學藥物,才會形成人體過堿,造成堿性中毒(如痛風病人過量服用抗痛風藥,會造成秋水仙堿中毒)。
3 酸性體質的三元酸性界定法:
人體血液PH值,尿液的PH值,唾液PH值(三元)都低于標值的人體稱為酸性體質人體(所以酸性體質并不是整個人體組織都是酸性)。經(jīng)檢測,如果人體血液PH值低于7.4,尿液PH值低于5.5,唾液PH值低于7那就可以判定為酸性體質。
4 酸性體質對人體非常有害。
1 為什么人體會出現(xiàn)酸性體質呢?
總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1 代謝因素
1.1.1 人體本身的代謝產(chǎn)物是酸性的;
1.1.2人體死亡的細胞也是酸性的。
1.2 飲食因素
1.2.1 人體攝入的酸性食物多于堿性食物:我們在平常的飲食中往往是精米白面、雞鴨魚肉蛋,一旦這些酸性食物成為我們的主食,酸性體質也就不知不覺地形成了。酸性食品多,且口味好,誘人,在加上錯誤的觀念認為這些食品營養(yǎng)更好,而堿性食品少,口味不如魚、肉香。
1.2.2 目前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是酸性的。
1.3 環(huán)境因素
包括空氣、食物、水等污染。如生活環(huán)境中汽車尾氣、化工氣體的釋放造成的污染,尤其是農(nóng)藥、化肥、化工污水對水源的侵害 ,這一項在很多地區(qū)對人體酸堿性的影響已經(jīng)超過了食物。
1.4 生活習慣因素
1.4.1 作息不規(guī)律:人體各個工作器官都有正常的工作休息時間,不良的作息規(guī)律如熬夜,通宵工作,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guī)律都會極大的降低人體系統(tǒng)的排酸能力。
1.4.2 不良生活習慣:過度飲酒,吸煙,暴飲暴食等都會在短時間內(nèi)增加人體酸性,超出人體正常的排酸能力,這樣多于的酸就會形成沉淀。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1.4.3 運動不足: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nèi)多余的酸性物質。但現(xiàn)代人以車代步現(xiàn)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nèi),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1.4.4 高度壓力等不良情緒: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1.5 藥物因素
目前我們所知道的西藥(如各種消炎藥,抗生素等)大多數(shù)都是酸性的,個別還是酸性很強的?,F(xiàn)在由于濫用藥物造成的酸性中毒現(xiàn)象越來越多。
2 酸性體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有研究顯示:大部分肥胖的人三項值測試都是偏酸性的、99%的痛風病人的三項值測試也是偏酸性的、85%高血壓、高血脂、癌癥病人的三項值測試也是偏酸性的、大部分皮膚粗燥、發(fā)黑,同時黑斑、色斑較多的女性的三項值測試也是偏酸性的。[3]
另有日本著名醫(yī)學博士柳澤文對100名癌癥患者抽血檢查,結果100個癌癥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體質;Herman Aihara在書里說到:如果我們的體液或血液開始變酸,我們首先會感覺疲勞,容易生病,感覺到頭疼、胸悶、胃痛等。[4]
德國著名醫(yī)學家、1931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OttoHeinrichWarburg(古博格)教授發(fā)現(xiàn),當人體組織細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時,缺氧的組織細胞就容易癌變,從而創(chuàng)立了缺氧致病(癌)學。 OttoHeinrichWarburg博士的理論指出,健康的細胞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可使該細胞變成癌細胞,而體液酸化正好導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試驗證明了該論點,而榮獲諾貝爾獎。[5]
來自紐約的最先進醫(yī)療中心的歷時一年的研究醫(yī)訊:2005年9月28號的報道:研究的內(nèi)容是將60個腫瘤病人的酸性體液變成堿性,腫瘤會不會消失。所有60個病人在這個研究結束時,腫瘤都消失了。這個研究表明:一個堿性的身體是不會產(chǎn)生癌癥的。如果一個身體是堿性的,就不會形成癌癥。癌癥僅僅能在酸性體液中形成。如果你有癌癥,那么說明你的身體是很酸性的,如果身體開始轉變成堿性,這個癌癥就不能擴展,會進入睡眠狀況或被醫(yī)治。[6] 有人對心血管病人也做了同樣的試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有些病人完全好了,有些病癥得到了基本康復。[7]具體來說,酸性體質對人體健康主要有以下影響:
2.1 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體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環(huán)減慢、血液中的脂質類物質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早期動脈硬化、血栓或心、腦血管疾病。
2.2 對骨骼的影響:偏酸的體液刺激甲狀旁腺,使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釋放到血液中的鈣增多,鈣雖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這樣長期“借”鈣的結果,會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骼變形及牙損害等。
2.3 對眼睛影響:體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環(huán)減慢、對組織細胞供氧減少,易造成組織細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細又長,所以極易受累病變,使循環(huán)不暢,發(fā)生眼部疾病。
2.4 對皮膚的影響:偏酸的體液使皮脂臘的微酸性狀態(tài)受到破壞,失去了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易引發(fā)痤瘡、毛囊炎、癤腫等感染性皮膚病。據(jù)調查,80%痤瘡患者的體液偏酸。粘稠度增高,血循環(huán)減慢,黑色素及酸性產(chǎn)物在皮下瘀積,晚出現(xiàn)色素斑、皮膚干燥,以及皮膚彈性差、晦暗等。此時皮膚還處于高敏感狀態(tài),極易過敏。[8]
2.5 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體液偏酸、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體液的酸堿平衡對健康與美容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 如何判斷是否為酸性體質?
第一種辦法是自我感覺:如果長期體力不支、容易疲勞、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亞健康特征,無疑說明你的體液在酸化。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醫(y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變,就會繼續(xù)發(fā)展成疾病。
第二種辦法是觀察特征:
3.1 身體出現(xiàn)肥胖、困乏、疲倦及精神不振。
3.2 酸性體質容易引起潰瘍、便秘等,當人體內(nèi)的酸素升高引起質變,疾病也就產(chǎn)生了。
3.3 胃酸過多,就會引起胃痛、胃酸水,甚至發(fā)展到胃潰瘍,腸胃功能失調。
3.4 體液中的酸性較高,會產(chǎn)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物質在身體內(nèi)游動,會在關節(jié)部位形成一種結晶,這種結晶直接導致關節(jié)痛風類疾病。
3.5 酸性體質會影響孩子的智力,英國牛津大學曾經(jīng)對42位兒童做過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商與大腦皮層的酸堿度有很大的關系。大腦皮層的堿性越強,智商越高,反之,則智商越低。
3.6 早晨起床精神不振,夜里睡眠不好;
3.7 食欲不振,身體乏力;
3.8 身體肥胖;
3.9 情緒不穩(wěn),易發(fā)怒;
3.10 免疫力低,易生病;
3.11 腰酸背痛,頭疼耳鳴;
3.12 手腳發(fā)涼,四肢麻木;
3.13 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腎病、尿頻尿急等病狀;
3.14 心臟功能差,動脈硬化;
3.15 哮喘,神經(jīng)衰弱,記憶力下降;
3.16 易得皮膚病,牙齦出血,傷口易化膿;
3.17 正常人的血液是鮮紅色的,酸性體質的人的血液是紫褐色的。
第三種辦法是用PH試紙檢測。最簡單的是連續(xù)三天清晨空腹檢測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為酸性體質。
第四種辦法國際上的常規(guī)檢測方法。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nèi)堿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等四個方面進行測。
4 如何改變酸性體質,保持弱堿性狀態(tài)
體內(nèi)酸性物質太多,會導致身體的PH值太低,酸性體液會把我們的血管慢慢的吃掉,把骨頭慢慢的抽空。在酸性體質中,細胞不能自我修復,不管吃什么藥,藥多是酸性的,要讓病好,自己健康,首先要調整身體PH值。[9]
4.1 既然飲食結構不合理可以導致酸性體質,那么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一定能糾正酸性內(nèi)環(huán)境。
我國多數(shù)家庭的膳食結構,長期以來是以米、面為主食,尤其是小學生,大多以肉、魚、蛋等酸性食物為主,并不注意配蔬菜等堿性食物,這就導致體液偏酸,成為酸性體質。這樣的體質,一方面增加了體內(nèi)鈣、鎂元素的消耗,另一方面常見青少年兒童發(fā)育不良、食欲不振,容易疲勞、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出現(xiàn)佝僂病、齲齒、便秘、胃酸過多等癥。中老年會因體液偏酸,而患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胃潰瘍、骨質疏松、心腦血管疾病等病態(tài)反應。若體液呈堿性,成為堿性體質,也會使人因攝入重金屬過多而影響身體健康。相比之下,現(xiàn)代社會過多的酸性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更大。所以,為了防病與保健,平時飲食應注意多吃些堿性食物,酸性食品和堿性食品之間保持一定比例,維持酸堿平衡,才有利于各種生理功能的發(fā)揮。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堿性食物,堿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nèi)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chǎn)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堿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某位醫(yī)生說“海帶可以說是堿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很好地糾正酸性體質”,[10]平時感到勞累、疲乏、渾身酸痛的時候,不妨吃些海帶。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堿“中和”體內(nèi)的酸性物質,也起到緩解疲乏的作用。大量運動過后,體內(nèi)脂肪動員產(chǎn)生乳酸,讓我們肌肉酸痛,這時吃個蘋果,吃飯時以蔬菜為主就能緩解一下。
既然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那么平時就盡量少吃這些食物。
一天三餐中,早餐占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許多學生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nèi)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將導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睡覺時,處于休息狀態(tài),因此食物留在腸子里會變酸,發(fā)酵,產(chǎn)生毒素傷害身體。
4.2 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nèi)多余的酸性物質。
4.3 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么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后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鐘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fā)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4.4 早睡
晚上 1:00以后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nèi)分泌燃燒,用內(nèi)分泌燃燒產(chǎn)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參考文獻
[1] 黃翠新.合乎生態(tài)自由的改變自然界[J].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25(10)
[2]人體酸堿平衡[EB/OL]. http://www.twwiki.com/wiki/%E4%BA%BA%E9% AB% 94%E9%85%B8%E9%B9%BC%E5%B9%B3%E8%A1%A1.google.2013.9.2
[3] 王晶.人體酸堿平衡與食物無關[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12,12(24-25)
[4] 韓華,陳雪紅. 酸堿平衡實驗教學設計及效果探討[J]. 《實驗室科學》 2011,5(78-82).
[5] 段志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成因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05.98- 100.
[6] 楚廷勇.中國醫(yī)療保障制度發(fā)展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 2012.122-124.
[7] 陳昊.基于移動物聯(lián)網(wǎng)的區(qū)域協(xié)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56.
[8][9] 清風,李群,袁媛 酸堿平衡與癌《美食》 2013.9(64-73)
[10] 劉云海,劉棟材,曾紅華.淺談堿性體質與癌癥[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