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香蓮
清晨,我坐在老藤椅上,泡一壺清茶,捧一卷厚厚的《紅樓夢》,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別樣的情愫。迎面的微風(fēng)摻和著花草的馨香,輕輕地掠過我的鼻尖。思緒如氤氳的云煙包圍了我,我漸漸地離開了塵囂,走進了書的世界。
秋雨梧桐,寂寞深院。那份初見寶玉的羞澀原是你如癡如醉的甜蜜,如今卻成為了你撕心裂肺的傷痛。“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瀟湘館內(nèi),你對那憔悴的落花灑下一地傷情,卻化不開自己滿心的凄涼與惆悵。
大觀園內(nèi),月光如水。良辰美景,歡樂何其多!可你卻停駐在這凄清的涼亭中。遠處鼓聲動地,紅光漫天,而你卻要了斷這紅塵之路。這無奈的女子,你憂郁的眼神目睹到的全是遍地的蒼茫。曾經(jīng)的歡樂不再,眼前的鼓聲驚心,可憐這雕欄閣樓的精美也換不回你昔日嬌媚的容顏。
不知怎的,我心底一下子澄澈起來。我似乎聽到殘月竹影旁那銜淚的悵恨,我似乎看到青瓦白墻下那悲戚的淚光。黛玉啊黛玉,在生命盡頭的時刻,你終于看清了這大觀園內(nèi)的人情冷暖。你拿出曾經(jīng)與寶玉共做的詩稿,掙扎著用手去狠命地撕,可不聽話的手只有打顫的份兒。痛心至極的你猛地吐出一大口血,潔白的百合花被子又印滿慘淡的斑斑點點,婆娑樹影中最終飄走了一縷愁怨的香魂。
春雨霏霏,六朝如夢,誰也無力分辨那滿城煙柳是有情還是無意;垂柳如醉,殘陽依舊,大觀園的濃濃綠色卻再也無力編織那亦真亦幻的紅樓一夢。遙想昔日之大觀園,鐘鳴鼎食,歌舞升平,到頭來卻是一場愛恨離別的夢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都是這般斷井頹垣。淚雨歡顏,無數(shù)個悠長的故事,無數(shù)個凄婉的結(jié)局。
我合上書,抿一口茶,一陣陣霧氣飄來,迷亂了我的眼睛,也帶回了我的思緒……
推薦理由
本文采用第二人稱貫穿行文,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位薄命紅顏的多愁善感和悲劇命運。全文首尾呼應(yīng),虛實結(jié)合,想象豐富,語言優(yōu)美。此外,文中對《葬花吟》的引用和迷人的環(huán)境描寫,也顯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及扎實的文字功底。
【指導(dǎo)并置評:夏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