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麗
【摘 要】目的:探討子宮異常出血與宮內節(jié)育器的相關性。方法:本次共選擇100例IUD放置后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作觀察組,均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與同期收治的IUD放置后子宮無異常出血50例及無IUD放置子宮異常出血50例患者作對照組,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觀察組選取100例患者中,子宮內膜炎43例,占43%;子宮內膜癌2例,占2%;IUD移位且有子宮內膜炎并發(fā)23例,占23%;子宮內膜息肉4例,占4%;IUD移位18例,占18%;黏膜下肌瘤7例,占7%,子宮內膜增殖癥3例,占3%。觀察組子宮內膜炎發(fā)生率為66%(66/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未放置IUD子宮出血者內膜炎發(fā)生率20%(10/50)(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IUD放置無子宮出血者IUD形狀均以圓形為主。結論:針對宮內節(jié)育器放置引發(fā)子宮異常出血因素,行定期婦科檢查具有十分必要性,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異常,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保障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宮內節(jié)育器;子宮異常出血;相關性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968-01
我國婦女長效避孕方式中,宮內節(jié)育器(IUD)為最常用之一,具可逆、安全、簡便、經濟、有效的優(yōu)點,婦女有較高依從性。但約52.6%放置IUD婦女有程度不等的副反應發(fā)生,以子宮異常出血最為常見,分析子宮異常出血與宮內節(jié)育器放置的相關性,是針對性制定預防措施的關鍵[1]。本次選擇IUD放置后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作觀察組,與IUD放置后無異常出血及IUD未放置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作對照組,比較臨床情況,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觀察組100例為IUD放置后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年齡20-69歲,平均(35.9±27.6)歲,絕經后11例,置IUD時間6個月-30年。對照組分別為IUD放置后子宮無異常出血及IUD未放置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各50例,年齡21-70歲,平均(35.8±27.9)歲,絕經10例,其中放置IUD患者置器時間為6個月-29年?;颊呔栽负炇鸨敬螌嶒炛橥鈺?,兩組均無血小板、出凝血時間、血紅蛋白異常,在年齡、是否絕經等一般資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術前準備,在2%利多卡因作用下,行宮頸表面麻醉。膨宮液由慶大霉素8萬U+10%葡萄糖500ml制成,膨宮壓力設置為16-24kPa,宮內壓力維持由自動電動控制加壓膨宮裝置完成,針對疑似惡性腫瘤患者,可將壓力調低至13-16kPa。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情況 觀察組選取100例患者中,子宮內膜炎43例,占43%;子宮內膜癌2例,占2%;IUD移位且有子宮內膜炎并發(fā)23例,占23%;子宮內膜息肉4例,占4%;IUD移位18例,占18%;黏膜下肌瘤7例,占7%,子宮內膜增殖癥3例,占3%,與子宮內膜活檢病理診斷和鏡下診斷結果符合。
2.2 子宮內膜炎與IUD放置子宮出血相關性 觀察組子宮內膜炎發(fā)生率為66%(66/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未放置IUD子宮出血者內膜炎發(fā)生率20%(10/5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3 IUD形狀與子宮異常出血相關性 觀察組與對照組IUD放置無子宮出血者IUD形狀均以圓形為主,分別為66%(66/100)和62%(31/30),另外對照組T型IUD引發(fā)出血比例為24%(12/50),明顯高于觀察組T型2%(1/5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宮內節(jié)育器具一定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操作簡便,價格相對較低,婦女易于接受,目前在我國為育齡婦女避孕的主要手段。但受多種因素影響,IUD放置易引發(fā)程度不等的不良反應,以子宮異常出血最為常見。而實際上,部分患者出血原因與IUD放置無明顯關聯(lián)。據(jù)有關研究表明,刮宮技術優(yōu)良者,刮宮面積也僅達70%-80%內膜面積,不可避免在某些情況下有誤診或漏診情況發(fā)生。本次加強病理檢查,使確診率明顯提高,減少了盲目操作引發(fā)的不良事件[2]。依據(jù)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炎為IUD放置后子宮異常出血原因,子宮內膜鏡下可見局限性出血,局部因IUD壓迫而出血、水腫甚至潰瘍。其發(fā)生機理可能與放置IUD后,子宮內膜有創(chuàng)面產生,為支原體或細菌生長提供了條件,引發(fā)慢性炎癥。別外,IUD對子宮內膜造成機械性刺激,進而引發(fā)損傷,局部因纖溶酶原激活劑釋放而出血凝血障礙,引發(fā)出血事件。故IUD放置后有異常出血情況發(fā)生時,應加強抗感染治療,制定止血方案適當應用[3]。另外,多數(shù)IUD放置后異常出血病例因IUD移位引起,與IUD型號不符合宮腔、IUD偏位、下移甚至嵌頓、變形相關。本次以圓形IUD引發(fā)的出血最多,部分T型IUD尾絲檢查示在宮頸外,除月經期、性交后細菌易沿其上行誘發(fā)感染外,置器時間較長,發(fā)生老損脫落,后入宮內,性生活或宮縮刺激,誘導IUD嵌頓或變形,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進而引發(fā)出血。
綜上,針對宮內節(jié)育器放置引發(fā)子宮異常出血因素,行定期婦科檢查具有十分必要性,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異常,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保障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鳳葵,李素春.宮內節(jié)育器機械性損傷因素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706-3707.
[2] Celen S,Sucak A,Yildi Y,et al.Immediate postplacental insertion of an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during cesarean section[J].Contraception,2011,84(3):240-243.
[3] 閆麗華,孫濤,宋永昌,等.宮內節(jié)育器與子宮異常出血的關系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5):64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