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梅
【案例背景】
數(shù)學教學中有很多有關(guān)公式、定理的教學,有的教師認為只要直接讓學生知道公式、定理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因此非常注重“結(jié)果教學”,不會用太多時間安排學生進行探索研究,而是把時間主要安排在公式定理的應(yīng)用上。對于文科生更是如此。而我自己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深刻意味。在日常的教學中,比較注重基礎(chǔ)知識的生成,思想方法的滲透,并堅信如果持之以恒,必將收獲沉甸甸的喜悅。
【案例描述】
那是一次月考,試卷的16題、20題錯誤率很高,但有十幾個學生的解法很好,講評課上就請這些學生講解。他們的講解讓我欣喜若狂,覺得自己的堅持是多么的有價值。
16.若直線m被兩平行線l1:x-y+1=0與l2:x-y+3=0所截得的
線段的長為2■,則m的傾斜角可以是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其中正確答案的序號是 。
這道題考查直線的斜率、直線的傾斜角、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等有關(guān)知識點,考查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是直線知識命題中不多見的較為復雜的題目。
我請做對這道題的A學生講解,A學生自信地來到講臺上,開始了他的講解:首先,我們要研究已知條件,題目已知的是兩條直線的方程,老師不是常建議我們要充分地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嗎,所以,我準備用數(shù)形結(jié)合研究這個問題。從圖象可以看出,這是兩條平行線,當然大家從表達式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jié)果。其次,直線m位置不確定,故我想到老師說的“我們要有小馬過河的精神”去嘗試比劃,結(jié)果問題還就變得簡單了!大家把我手中的直尺看作直線m,隨著直線m位置的變化,不難發(fā)現(xiàn),直線m被這兩條平行線所截得線段長在不同的位置,長短是不一樣的,被截得的線段沒有最長的,有最短的。其中最短的就是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兩平行線間的距離d=■,又因為2■=2d,可說明直線m與兩條平行線不垂直,且直線m與直線l1的夾角為30°,符合條件的直線m有兩條。再次,因為直線l1的斜率為1,傾斜角為45°,利用“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和”這一定理,可得直線m的傾斜角為30°+45°=75°或45°-30°=15°。故選①⑤。
他的講解讓我更加堅定,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知識是基礎(chǔ)、方法是骨架、思想是靈魂,只有以思想方法統(tǒng)領(lǐng)知識才能在解題過程中以不變應(yīng)萬變,去攻克一道道難題。
20.已知曲線C:x2+y2-2x-4y+m=0,
(1)若曲線C表示圓時,求m的取值范圍;
(2)若曲線C與直線x+2y-4=0交于M、N兩點,且OM⊥ON(O為坐標原點),求m的值。
從試卷的解答看,此題的解法有三種,前兩種解法是通過聯(lián)立方程組,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再結(jié)合圖形解決問題的。而第三種解法很有新意,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舉一反三解決問題的。
解法三:(D學生)
我們之前學習直線系方程和圓系方程時有這樣的結(jié)論。
過直線L1:A1x+B1y+C1=0與直線L2:A2x+B2y+C2=0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A1x+B1y+C1)+λ(A2x+B2y+C2)=0(除直線L2)。
過圓C1:x2+y2+D1x+E1y+F1=0與圓C2:x2+y2+D2x+E2y+F2=0交點的圓系方程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除圓C2)。
因為OM⊥ON,所以M、N、O三點共圓,不妨設(shè)為圓D,則圓D是過直線與圓C交點M、N的圓,故它的方程可以仿照上述結(jié)論設(shè)為:(x2+y2-2x+4y+m)+λ(x+2y-4)=0,則圓心坐標為D(-■,-λ+2).
因為圓D過原點O,所以有m+λ·(-4)=0 ①;
因為OM⊥ON,所以MN為直徑,圓心D在直線MN上,
所以有-■+2·(-λ+2)-4=0 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λ=■,m=■。
聽到這里,感慨萬千,此學生如果沒有對之前知識的深刻理解,又怎么會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舉一反三呢?
【案例反思】
1.學生具有能夠自主思考與探索的天性,教師要大膽將問題拋給學生,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在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得到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體驗了從無知到有知,從模糊到清晰,從不會到會的歷程,這對他的學習品質(zhì)及人格力量的形成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價值。
2.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有以下幾點好處:
(1)學生通過自身活動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遠比別人強加的要理解得透徹、掌握得更好,也更具有實用性,便于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fā)展,一般來說,還可以保持較長久的記憶。
(2)推導過程包含了發(fā)現(xiàn),而發(fā)現(xiàn)是一種樂趣,因而通過“推導公式定理”來進行學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索研究的學習動力。
3.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自己的成果,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遇到問題要有“小馬過河”的精神去嘗試。學生的想法、問題是在學生探究探索的過程中產(chǎn)生出來的,這也為教學提供了發(fā)展的土壤和養(yǎng)分,這樣的課堂才具有生命的價值。
在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堅持基礎(chǔ)知識的生成、思想方法的滲透,相信可愛的學生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表現(xiàn),讓我們靜靜等待花兒的綻放吧!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太原市實驗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