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綿榮
2013年11月18日清晨,榮昌縣古昌鎮(zhèn)沖鋒村。
細雨籠罩的田埂上,走來兩人——一人提著帆布口袋,一人手拿記錄本。
“這是吳吉芳家嗎?”兩人徑直來到一戶人家門前。
村民吳吉芳打開大門:“哎呀,是鄧書記和代主任啊,稀客喲!”
沖鋒村黨支部書記鄧龍彬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就是,很久都沒來了。現在,我們村干部的擔子減輕了,以后就有更多的時間上門服務了?!?/p>
村干部能卸下擔子,沉到基層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得歸功于榮昌縣出臺的“村(社區(qū))工作事項準入制度”。
摸底
2013年10月17日,榮昌縣委組織部。
“今天,召集各位村干部代表來開會,就是想聽聽大家對減輕村(社區(qū))干部承擔事務性工作任務的看法,哪些工作應該做,哪些工作該合并和取消?!笨h委組織部副部長高德山高聲道。
話音一落,前來參會的8個村(社區(qū))的24名干部,就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現在下達到村(社區(qū))承擔的事務中,有的事務我們根本沒有權限,如摩托車安全檢查和整治工作,村干部沒有執(zhí)法權,摩托車司機根本不理會我們,這項事務該取消?!?/p>
“部門要求村干部鼓勵村民購買商業(yè)保險的事務該取消?!?/p>
“要求社區(qū)做的‘社會閑散人員登記,社區(qū)干部無法界定哪些是閑散人員,無法做好工作?!?/p>
“有些會議也該‘打捆召開,讓我們這些‘田坎干部有更多的時間深入到群眾中去,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p>
…………
村(社區(qū))干部們對不堪重負的事務各抒己見。
這是榮昌縣為制定“村(社區(qū))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召開的第三次會議。
“經過摸底排查,各部門向村和社區(qū)攤派的事務,稱得上是名目繁多?!备叩律秸f,縣民政、計生、農業(yè)等26個部門,分別向村和社區(qū)下派了各類事務98項;村和社區(qū)承擔的各類事務有104項,其中上墻制度有31項,基礎信息錄入有13項……
減負
摸清底數后,榮昌縣作出兩項規(guī)定:一是按職責清理,對縣級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下派到村和社區(qū)的各類事務,凡是不在村和社區(qū)職責范圍內,沒有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的,沒有市級以上文件規(guī)定的,一律取消;二是按內容進行清理,對職責不清、難以界定的事項,由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牽頭,召開相關部門、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三個層面的座談會,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按工作內容與村(社區(qū))職責關聯性的大小,確定是否取消。
2013年11月14日,沖鋒村服務中心。
“快來看……”鄧龍彬揚揚手上的文件,快步走進辦公室,“現在,全縣共取消村和社區(qū)各類事務性工作32項、基礎信息錄入工作6項、上墻制度16項?!?/p>
“這樣算下來,村和社區(qū)的工作事務就減少了1/3左右,各類掛牌和上墻制度減少了50%?!鄙鐓^(qū)工作人員驚呼,“社區(qū)有六塊移動展板,一年要更新五次,各種橫幅、標語在100條(張)以上?,F在不搞這些了,一年能省下近萬元?!?/p>
“這次集中減負后,會不會出現反彈?”有干部擔心。
準入
2013年11月18日晚上10點,鄧龍彬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
“鄧書記,請你明天上午9點到我們單位來開一個征求意見會?!笨h里某單位工作人員打來電話。
“你好,很對不起,按照縣里的新規(guī)定,你得向縣委組織部征求意見,再決定我是否來開會。”鄧龍彬客氣地回答。
鄧龍彬的底氣,源于榮昌縣在清理村(社區(qū))事務的基礎上推行村(社區(qū))工作事項準入制。
“準入制規(guī)范了村(社區(qū))承擔事務的內容、審批程序和工作紀律?!笨h紀委黨風廉政室主任方勇說,通過審批準入的是依法承擔或依法協助完成的事務,包括黨的建設、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安全穩(wěn)定、綜合服務四大類共49項。各級各部門可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委托村和社區(qū)承擔的事務有23項。
為確保效果,榮昌縣委組織部設立了“工作準入管理辦公室”,負責基層事務準入的受理和管理工作。
“今后,凡是要求基層承擔在職責范圍以外的事務或在基層新設組織機構、掛牌、開展檢查評比等,都必須由申請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由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聯合審批同意后,才能讓村和社區(qū)落實相關工作?!备叩律秸f,“我們還要實行權隨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不給基層增加負擔。”
開展工作事項準入制后,村(社區(qū))居民開始感受到變化。
2013年11月22日上午8點,沖鋒村4組村民于正菊來到沖鋒村村委會。
“代主任,今天一來就找到你了。”于正菊與坐在辦事大廳內的村主任代朝勇打招呼。
“我們以前辦事還得打電話預約,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檢查,來了也找不到人?,F在,一來就找到了。”于正菊打開紅色布袋,“這是給孫女辦入戶手續(xù)的證明材料,這是新建房屋的申請……”
不到兩個小時,于正菊就辦完了三件事。
“聽朋友說以前辦遷戶手續(xù)很復雜,要跑好幾個地方,還經常找不到人,沒想到這次這么快。”沖鋒村6組村民楊勇,專程從深圳回來為妻子辦理遷入手續(xù),看到遞上去的申請,在一分鐘時間內就蓋上了大紅印,感到有些意外。
“減負不僅讓群眾辦事更方便了,也讓我們有機會跑田坎了。”鄧龍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