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wèi)泉,黃柳和
(1.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 康復科,廣東 肇慶 526040;2.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 針灸科,廣東 肇慶 526040)
?
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
羅衛(wèi)泉1,黃柳和2
(1.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 康復科,廣東 肇慶 526040;2.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 針灸科,廣東 肇慶 526040)
目的:研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50例處于中風恢復期14天至1個月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組、單純針灸組和單純康復訓練組,分別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治療,分析比較治療效果。結果: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組患者的痊愈率顯著高于單純針灸組和單純康復訓練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三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提高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風后遺癥;針灸;康復訓練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中風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其臨床表現(xiàn)以偏癱或全癱、語言障礙、半身不遂以及語言或肢體運動障礙為主。中風主要包括出血性腦梗塞、腦血栓以及腦卒中等。在老年患者中,中風的發(fā)病率較高,而且具有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的特點,其致死率高達60/10 萬~120/10 萬,在病后存活的患者中,致殘率為75.0%[1]。中風后遺癥病程一般較長,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尋求一種對中風后遺癥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醫(yī)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我院應用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對15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了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間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住院治療的150例處于中風恢復期14天至1個月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方案獲得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程跟蹤。患者年齡37~69歲;辨證分型:陽虛、氣虛、血瘀、水停、陰虛、痰濁;合并癥:腦血管??;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心功能不全者。納入病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組(A組),單純針灸組(B組),單純康復訓練組(C組)三組。A組男22例,女28例;B組男24例,女26例;C組男27例,女23例,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未按規(guī)定服藥無法判定療效者;②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者;③嚴重不良反應、并發(fā)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xù)治療者(不良反應者納入不良反應統(tǒng)計);④使用影響療效藥物者。退出病例按退出時的療效納入療效判定。
1.3 診斷標準
《中風病中醫(y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 (二代標準)。
1.4 方法
納入病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針灸結合康復訓練組(A組),單純針灸組(B組),單純康復訓練組(C組)三組。A組作為治療組,行針灸與康復訓練聯(lián)合治療;B、C組作為對照組,B組行單純針灸治療,C組行單純康復訓練治療。
針灸治療:患者入院后,在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每天早晨對其進行針灸治療。雙上肢的主穴取合谷穴,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于上肢麻木的患者取穴位為合谷穴、外關穴和手三里;對于言語不清和口角歪斜的患者取人迎穴和內關穴;對于下肢癱瘓的患者取穴位環(huán)跳穴、足三里和三陰交等,針灸過程中的捻轉及提插方法均依據患者的穴位及病情進行適當調整。
康復訓練:安排專業(yè)醫(yī)生對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肢體訓練,包括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主動訓練包括鼓勵并幫助患者每天在治療床上進行翻身和移動運動;被動訓練主要是指由專業(yè)的康復訓練醫(yī)師對患者的麻木肢體進行抗阻力和被動訓練,治療時間為3h/天。肢體癱瘓的患者應每天進行理療;在進行康復訓練治療的同時,給予所有患者心理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兩組均以治療30天為1個療程。觀察治療期間無退出病例,無脫落病例。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進行評定。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連續(xù)治療30天后,A組的總有效率高于B、C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A組痊愈率顯著高于B、C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中風后遺癥對患者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感覺和運動功能上,對其認知功能也存在較嚴重的影響,進而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單純的康復訓練能夠改善中風后遺癥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使其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但這些改善僅限于功能層面,對患者的病情沒有明顯改善。研究表明,康復訓練輔以針灸治療不僅可以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又能延緩病情發(fā)展,對改善預后有良好的效果。中風后遺癥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為中風發(fā)病后的3個月內,在此期間積極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降低后遺癥嚴重程度,減輕家屬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針灸治療能刺激中風后遺癥患者大腦皮層和脊髓神經神經元,使腦細胞得到有效保護,因此能夠改善患者的偏癱和半身不遂癥狀。此外,針灸治療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增強腦細胞和腦神經的營養(yǎng)支持,延緩細胞萎縮。如合谷穴周圍具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走行,對該穴進行適當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及神經元功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選擇此穴位為主穴。
中風后遺癥的病程一般較長,而且大部分患者伴有口角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癥狀,因此進行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尤為重要??祻陀柧氂蓪I(yè)的康復訓練醫(yī)師完成,主要包括主動和被動運動訓練,以防止患者身體各部位發(fā)生失用性萎縮,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3];同時對患者加以心理治療,增加其疾病康復的信心,可明顯減輕家庭的心理負擔。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針灸結合康復訓練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純針灸組和單純康復訓練組,與相關報道[4]研究結果一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強,李鐵山.腦卒中康復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5.
[2] 張利泰,劉文明,劉冰.針灸康復中風之我見[J].中國針灸,2002(S1):174.
[3] 付春愛,李子富,高燕,等.針刺配合康復技術治療中風偏癱120 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10):1371-1372.
[4] 王曉燕,李靜茁.針灸配合康復療法治療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12):72 .
(責任編輯:尹晨茹)
Efficiency Observ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in the Treatment of Sequela of Apoplexy
Luo Weiquan1,Huang Liuhe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tuo Hospital of Duanzhou District of Zhaoqing 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Zhaoqing 52604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Methods:select 150 patients patients whose stroke recovery period are 14 days ~1 month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acupuncture group and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to compare thetreatment results, and make a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group and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ion the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apoplexy, in clinical work, can be applied to.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raining;Sequela of Apoplexy
2014-03-20
羅衛(wèi)泉(1974-),男,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華佗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頸肩腰腿痛。
R245;R255.2
A
1673-2197(2014)12-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