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蘭
摘 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中應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三:一是指導學生制定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相結合、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的閱讀計劃;二是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合作探究;三是指導學生開展個人反思與合作交流。
關鍵詞:英語;課外閱讀;合作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6426(2013)08-026-03
前 言
目前,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大都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在這種自我封閉的閱讀中,許多因素(如態(tài)度不堅定、缺乏意志力、語言材料匱乏、語言能力差、缺少閱讀技巧及策略等)制約著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且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學生成功的閱讀體驗較少,讀后又缺乏評價。在課外英語閱讀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則可大大降低自我封閉式閱讀的這些弊端,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筆者擬就英語教師指導學生在開展課外英語閱讀中合作學習的策略提出一些淺見,以供參考。
一、制定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相結合、長遠
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的閱讀計劃
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是成功進行課外閱讀的前提,并且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因此,在開展英語課外閱讀前,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制定出閱讀計劃。閱讀計劃主要涉及閱讀目標和任務、材料選擇、時間控制、閱讀策略和措施等。
(一)目標和任務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討論確定近期要實現(xiàn)的特定目標以及現(xiàn)階段閱讀的任務、要運用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如運用“skimming”閱讀方法,閱讀10篇總詞數(shù)在1500——2000左右的英語短文,重點形成和發(fā)展掌握文章主旨及大意的能力。教師要進行英語閱讀方法、技巧的指導與培訓,并在學生實踐閱讀過程中隨時給以指導和糾正。
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時,要避免過高和過低的現(xiàn)象。目標過高則超越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挑戰(zhàn)性過強會給學生造成極大壓力,會使學生喪失興趣,導致“欲速則不達”的后果;反之,目標過低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閱讀材料的選擇
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推薦共同選定閱讀材料。最終選定的材料要難度適宜、符合學生目前的英語水平和能力、要接近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貼近學生學習生活、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產生閱讀的內在驅動力。
(三)時間控制
應采取總體要求與個人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允許個體差異。能力強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用時則短;而基礎較弱、能力較差的同學用時則長些。在小組內全體學生按規(guī)定時間各自獨立完成指定材料的閱讀后再開展合作學習,當然也可以在完成一篇或幾篇閱讀材料后再開展合作學習。
(四)閱讀策略的選用
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確定語言材料后,教師要確定某階段學生應重點使用的閱讀策略,如猜測詞義的策略(根據上下文猜測、利用構詞法、根據同義詞或反義詞猜測等策略)、迅速瀏覽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的策略、仔細閱讀以把握文章細節(jié)的策略等。
(五)書面計劃的制定
小組討論商定后要形成完整的書面計劃(包括前面提到的四方面)。閱讀計劃一定要具有很強的適宜性,即要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總體閱讀計劃的差異性,即在總目標的前提下,閱讀計劃要因人制宜,尤其要關注兩級學生的閱讀計劃。每位學生要根據小組的總體計劃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智力、英語水平、學習能力等),對小組計劃做適當調整,并將調整后的書面計劃保存好,以便參照執(zhí)行。
二、在自主閱讀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合作探究
在以往的英語閱讀中,學生主要采取自我封閉的閱讀方式。由于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無同伴幫助,學生會失去閱讀興趣和信心,閱讀效果也會不理想,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或同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課外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理解能力,合作學習和合作探究要為實現(xiàn)此目的服務。學生在開展合作探究之前要現(xiàn)根據閱讀計劃開展自主閱讀,以便在合作探究時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幫助他人解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實現(xiàn)互贏。
(二)合作學習、合作探究
因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和能力不盡相同,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會因人而異。有的困難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如查閱詞典、根據已有經驗或嘗試猜測或推測、根據上下文推斷等)解決疑惑,自己實在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謀求答案。合作探究時,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提問和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共同提高。
在開展合作學習、合作探究時,小組內要有分工明確,組長負責,組員輪流擔任主持人。組員之間要相互幫助。對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組內其他成員要給他們多提供機會,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時要注意傾聽他人的見解。只有全體組員真誠地合作,才能實現(xiàn)共同提高。
(三)相互檢測、相互評價
每個成員可根據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自己的英語水平設計一份閱讀理解檢測題,成員之間相互交換以便檢測各自的閱讀理解情況。每個學生設計的檢測題中最好有一些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以便在加深對閱讀材料理解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三、開展個人反思與合作交流
在某一階段的閱讀任務完成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個人反思和合作交流,這樣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和成長的“基因”。沒有積極的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無法實現(xiàn)同伴互助、彼此提高。英語課外閱讀也離不開自我反思。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在完成某一階段的閱讀后進行自我反思。這不僅僅是自我總結、自我評價,更有利于激發(fā)自己的深層思考,為實現(xiàn)自我提升找準定位。反思的形式多樣化,如,讀書筆記(可以是文章節(jié)選摘抄、名言妙句摘抄、文章改寫、故事續(xù)寫等)和讀后感及讀書報告(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閱讀計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如目標、任務等的完成情況,閱讀策略的使用,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自我評價等)。
(二)合作交流
小組內定期開展讀書筆記交流、讀書匯報會、閱讀測試與評價、閱讀成果展示等活動。讀書匯報會的最終結果最好是在交流各自讀書報告的基礎上形成小組內的讀書報告。閱讀測試與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閱讀速度、理解能力、閱讀策略等。在閱讀成果展示和測試后要及時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的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評價、小組內同伴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等。教師將綜合評價結果記錄在冊,以便跟蹤管理。
結束語
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種不良現(xiàn)象:一是部分優(yōu)秀學生掌控小組發(fā)言權,這些學生有極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極易占用過多發(fā)言時間,不給其他學生發(fā)言的機會;二是部分優(yōu)秀學生有極強的優(yōu)越感,他們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能力高于其他學生,不屑與那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為伍,不積極參與交流活動;三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卑感,唯恐自己的問題會引起同伴發(fā)笑,不敢參與交流;四是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不善于交流與溝通。上述幾種現(xiàn)象都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給于高度注意,隨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2] 王 坦. 合作學習導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94.4-11.
[3] 王 坦. 合作學習的原理與策略[J].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