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5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
王寶玉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51)
目的 探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62 例,均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干預前后臨床癥狀、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zhì)量進行對比。結(jié)果 護理干預后患者咳嗽、咳痰及氣促比率顯著低于干預前,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顯著高于護理干預前,社會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焦慮及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結(jié)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促使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改善,大幅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療;心理護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常見多發(fā)病,其病程較長[1],患者因阻礙氣流易出現(xiàn)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及反復咳嗽等癥狀,在反復發(fā)作下可導致患者肺功能嚴重受損,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2]。目前該病臨床治療除對患者氣道炎癥加以抑制、促使發(fā)病次數(shù)減少并對臨床癥狀加以控制外,還需對患者呼吸功能加以改善,促使其生活質(zhì)量提高。我院在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開護理時,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肺功能,護理成效顯著,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與相應診斷標準相符。其中男38例,女例24,年齡為59~84歲,平均為(73.2±5.4)歲;病程為3~12年,平均為(7.2±1.3)年。將有學習認知能力障礙、有對運動有影響的骨關節(jié)病、結(jié)核、腫瘤及重度肺動脈高壓癥等患者排除。
1.2 護理方法:62例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祛痰藥物、支氣管舒張藥物及自行鍛煉等治療,均未接受呼吸功能鍛煉與康復運動鍛煉,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環(huán)境護理、體位護理、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社會支持、氧療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護理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利用美國森迪斯出產(chǎn)的肺功能檢測儀檢測患者干預前后肺活量(VC)、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 s用力呼氣量(FEV1)、第1 s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呼氣峰值流速(PEF)。干預前、后6個月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主要內(nèi)容包括社會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焦慮及抑郁癥狀。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展開統(tǒng)計學分析,用()形式表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對比采取χ2檢驗,當P<0.05時,二者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析:62例患者護理干預前中咳嗽47例(75.8%),咳痰43例(69.4%),氣促37例(59.7%);護理干預后咳嗽17例(27.4%),咳痰4例(6.5%),氣促6例(9.7%);護理干預后患者咳嗽、咳痰及氣促比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
2.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62例患者護理干預后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顯著高于護理干預前(P<0.05),具體見表1。
表1 62例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2.3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護理干預前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社會生活能力(10.1±1.5)分,日常生活能力(15.7±3.5)分,焦慮(15.7±2.1)分,抑郁(17.8±3.2)分;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社會生活能力(16.7±2.4)分,日常生活能力(25.7± 3.6)分,焦慮(8.7±2.3)分,抑郁(9.2±3.6)分;護理干預后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焦慮及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為進行性發(fā)展,多數(shù)為不可逆進展[3],當患者疾病進展成肺功能受損時將會對其生活質(zhì)量有嚴重影響;同時患者因為存在呼吸困難等癥狀,日?;顒佑兄T多不便,社會活動明顯減少[4],這很容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進一步的不良影響。已有臨床研究揭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單純藥物治療無法抑制疾病進展過程,有效臨床護理干預可促使患者肺泡通氣與換氣功能顯著改善。
我院在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開治療時,在給予祛痰藥物及支氣管舒張藥物等對癥治療基礎上,同時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環(huán)境護理:保持休養(yǎng)環(huán)境安靜整潔,將室溫控制在18°~20°,對空氣濕度予以調(diào)解,保持室內(nèi)良好通風并定期消毒。②體位護理:患者在急性期容易發(fā)生呼吸困難,此時應采取半臥位或端坐位,頭部不可前屈,以免造成窒息。③心理護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等原因容易出現(xiàn)悲觀、焦慮、緊張及抑郁等不良情緒,主治醫(yī)師應結(jié)合自身專業(yè)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患者展開一對一的交流,認真解答患者疑問,為其提供需要的信息,對其心理需求加以滿足;在患者入院后第3周起,每周組織1次健康教育,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參與,詳細為其講解該疾病病因、臨床癥狀、治療原則和飲食及生活習慣與該疾病之間的關系等;每日下午安排患者聽輕音樂20 min,舒緩其急躁情緒。④用藥指導:在急性期展開積極抗感染治療,根據(jù)醫(yī)囑給予相應藥物,對藥效進行觀察并對不良反應進行處理;指導患者掌握霧化吸入時呼吸方法,增強口腔檢查,在吸入結(jié)束后立即漱口。⑤社會支持:每日下午在患者家屬探望時和其耐心溝通,鼓勵家屬主動關心、安慰患者,給予其情感幫助與支持。⑥氧療護理: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氧療的重要性和意義,采取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中斷吸氧或調(diào)節(jié)氧流量;在吸氧過程中應保證用氧安全,吸入氧濃度不可過高,以免造成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⑦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展開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進食易咀嚼、易消化食物,禁食生冷、油膩、辛辣或過熱食物,同時嚴禁飲用易產(chǎn)氣飲料,加強水分補充;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鼓勵患者多進食蔬菜和水果,增強其免疫力。⑧運動指導: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展開太極拳、步行等有氧運動,活動應以舒緩運動為主,不可展開劇烈運動。
本組62例患者通過上述綜合護理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肺功能得到顯著好轉(zhuǎn),社會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高,同時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顯著減輕。這一結(jié)果揭示,綜合護理干預可促使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改善,大幅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王亞勤,鄭彩娥.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5-27.
[2] 候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6):108-109.
[3] 陽鳳華.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1,4(7A):120-121.
[4] 王鳳瓊,趙紅.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量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11(2):147-149.
R473.5
:B
:1671-8194(2014)3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