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愫璟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醫(yī)院婦產科,安徽 巢湖 238300)
開腹與微創(chuàng)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結局分析
邵愫璟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醫(yī)院婦產科,安徽 巢湖 238300)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采用開腹與微創(chuàng)手術剔除術臨床結局對比。方法本次共選擇10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就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n=50)與微創(chuàng)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觀察組,n=50)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略長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中平均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平均住院天數、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需鎮(zhèn)痛率為6%,對照組為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肌肌瘤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剔除治療,可促進機體恢復,降低創(chuàng)傷程度,手術結局較為理想。
【關鍵詞】開腹;微創(chuàng);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結局;比較
子宮肌瘤病因目前尚未明確,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又稱平滑肌瘤,近年來受生活行為改變等多因素影響,發(fā)病率顯著上升,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極易引發(fā)貧血、排尿障礙、尿頻、流產及不孕等不良事件,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影響。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學的發(fā)展,腹腔鏡技術研究不斷地深入和完善,在臨床子宮肌瘤剔除術中逐漸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次選取相關病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就微創(chuàng)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100例患者作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年齡22~47歲,平均(38.4±2.3)歲,均與《子宮肌瘤現代診療》相關診斷標準符合[1],并經入院、婦科檢查證實。未婚9例,已婚91例。采用B超檢查示多發(fā)肌瘤62例,單發(fā)38例;肌瘤直徑<5 cm,54例,≥5 cm,46例。其中闊韌帶肌瘤15例,肌壁間肌瘤35例,漿膜下肌瘤50例?;颊呔栽负炇鸨敬螌嶒炛橥鈺?,并排除機體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選取病例在腰麻+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切口在下腹部選擇,為橫切或縱切,術前行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應用1號合成線對雙側子宮動靜脈及卵巢動靜脈結扎,從子宮漿肌層將瘤體剔除,瘤腔用可吸收線分層縫合,常規(guī)縫合腹壁各層關腹。觀察組:本組患者在腰麻+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協(xié)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術前行導尿管留置導尿,于腹部常規(guī)設4點穿刺,將器械和鏡頭置入,探查盆腹腔,對子宮肌瘤數目及部位進行辨認,取垂體后葉素在肌瘤周圍子宮肌層內經穿刺針注入,促使子宮迅速收縮,細致操作,于肌瘤表面作切口,向假包膜延伸,肌瘤錐旋轉推進,對肌瘤深部固定,牽引旋切,切除多余的子宮漿肌層,電凝止血后,瘤腔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關閉,腹腔采用生理鹽水沖洗,結束手術。
1.3 指標觀察
記錄兩組手術操作所需時間、手術過程中平均出血量、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平均住院天數、鎮(zhèn)痛藥術后應用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觀察組手術時間略長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中平均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平均住院天數、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需鎮(zhèn)痛率為6%,對照組為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情況見表1。
現今,醫(yī)療科技迅猛發(fā)展,在臨床應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子宮肌瘤診斷率顯著提高,病例日益增加。子宮平滑肌增生為子宮肌瘤主要病理表現,包含少許結締組織,以貧血、月經紊亂及盆腔包塊為特征。子宮肌瘤剔除術以維持子宮正常生理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保持盆底及子宮解剖結構為目的[2]。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優(yōu)點在于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腹腔鏡主要通過氣腹壓力對血液外滲加以阻止;鏡下的放大作用利于子宮肌層與子宮肌瘤界限的識別,層次較為分明,對子宮肌瘤小血管選擇性電凝,術中取垂體后葉素應用,對子宮及卵巢的功能和血液供應未造成影響;手術切口較小,術后易于恢復,康復快,縮短了住院時間,且可盡快恢復腸道功能,避免感染等不良事件發(fā)生,術后體溫可盡快恢復[3]。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手術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子肌肌瘤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剔除治療,可促進機體恢復,降低創(chuàng)傷程度,手術結局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石一復.子宮肌瘤現代診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3.
[2] Sami Walid M,Heaton RL.The role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1,23(4):273-277.
[3] 李龍,王月玲.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1(4):363-364.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mL) 排氣時間(h) 住院天數(d) 體溫恢復(d)觀察組(n=50) 85.2±30.0 65.3±20.3* 12.6±3.9* 1.5±0.5* 3.9±1.2*對照組(n=50) 78.9±27.6 96.2±31.3 31.4±13.2 3.2±0.7 8.2±2.8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4)15-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