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非典型新城疫的診斷與防控
黃坤松福建省漳州市騰龍養(yǎng)雞場漳州龍海363113
近年來對新城疫的防控仍以疫苗免疫為主,由于飼養(yǎng)環(huán)境及管理水平、免疫程序、疫苗的質量、雞免疫應答能力、毒株的變異等實際問題,目前多以非典型病例出現,容易造成誤診。該文通過對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況、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診斷手段進行分析,為該病的及時診斷及防控提供參考。
蛋雞非典型新城疫診斷防控措施
雞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雞和火雞,其他禽類和野禽也能感染。該病常呈敗血癥經過,其特征是呼吸困難、腹瀉和神經癥狀,據有關資料報道:臨床上非典型ND發(fā)病占新城疫發(fā)病率的75%,經典型ND占20%,強毒株占ND總發(fā)病率5%。非典型ND影響肉雞的生長性能,大大降低蛋雞的產蛋率,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很大的損失。筆者從事蛋雞生產管理和臨床診治近20年,現就蛋雞生產過程中非典型ND的流行、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防控措施談一些認識和體會,供同行參考。
該病的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特別在春初、秋冬季節(jié)交換時較為突出。發(fā)病率高低主要取決于養(yǎng)殖場的污染程度、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免疫情況,經多次免疫的雞群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低于免疫次數少的雞群,其癥狀和病變也較輕或較不典型。發(fā)病雞群,病初無群體性,多呈散發(fā)性,病程表現緩發(fā)過程。在同一舍雞群常個別雞出現臨床癥狀,然后逐向雞群擴散,而后再向相鄰其他雞群蔓延,如診治不及時,通常會并發(fā)大腸桿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導致病死率升高。
非典型新城疫主要是20~40日齡、60~100日齡、180~350日齡免疫的雞群容易發(fā)生,其發(fā)病率、病死率均比典型新城疫低,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癥狀不典型,主要表現呼吸道癥狀、神經癥狀及生產性能下降。雛雞病初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呼吸困難,發(fā)出“呼?!甭暎褫^差,并出現死亡,經一周左右大部分患雞出現好轉,少數患雞出現扭頸、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育成雞主要表現為輕微的呼吸道癥狀,采食量減少、生長不良、消瘦、排綠色稀糞、個別癱瘓,出現零星死亡;產蛋雞群發(fā)病初期約有5%雞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2~3 d后雞群采食量逐漸下降,產蛋率出現波動,4~5 d后,采食量和產蛋量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10%~30%,產蛋率下降20%~ 30%。發(fā)病10 d左右采食量開始恢復,產蛋率也開始緩慢回升。產蛋率下降越快的雞群,回升也較快,但很難恢復到原有的產蛋水平,患病雞群所產的蛋質量下降,約有2%~5%軟殼蛋、砂殼蛋、畸形蛋、薄殼蛋,恢復期雞群仍還有小蛋、畸型蛋?;疾‰u群一般無死亡,但易引起并發(fā)感染,如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細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長,病死率增加,損失更嚴重。
患病雛雞和育成雞的病變比產蛋雞明顯。雛雞和育成雞常見口腔、喉頭、氣管內有稠狀黏液,喉頭、氣管黏膜充血,個別有出血點,氣囊渾濁,腺胃變薄、變軟,腺胃乳頭腫脹,分泌物較多,個別出現乳頭出血,十二指腸及小腸呈彌漫性出血,腸壁變薄,有黃綠色內容物,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泄殖腔點狀或條紋狀出血,內有黃綠色稀糞。產蛋雞卵泡變形、大的卵泡膜充血。部分病例腹腔中有破裂的卵黃液,無細菌并發(fā)未形成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黏膜充血或散在性出血點或水腫,心、肝、腎病變不明顯。
4.1 溫和型禽流感主要發(fā)生于經禽流感疫苗免疫的成年產蛋雞群,產蛋下降速度較快,發(fā)病7~10 d可使產蛋率下降50%以上,畸形蛋、破殼蛋、無殼蛋明顯增多,病死雞內臟器官均以出血為病變特征。
4.2 禽腦脊髓炎主要發(fā)生于3周齡以內的雛雞,中成雞感染除出現血清等陽性反應外,無明顯臨床癥狀;產蛋雞感染可使產蛋率下降15%~40%,但產蛋率下降后1~2周可恢復正常,雖然該病有神經癥狀及其相似的病癥,但非典型新城疫有呼吸道癥狀和呼吸道病變。
4.3 傳染性支氣管炎該病傳播迅速,一般多引起1~4周齡雞死亡,可引起腎臟病變,蛋雞產蛋率下降,產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該病的特征是呼吸困難,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樣滲出物。慢性呼吸道病出現病程長,死亡較少;易復發(fā),抗生素治療有效。非典型新城疫出現神經癥狀,而該病無神經癥狀。
通過HA和HI試驗,無患病雞群抗體水平比較一致,而患病雞群抗體水平離散度較大。也可比較在發(fā)病時雞的抗體效價和耐過雞的抗體效價,如果耐過雞的抗體效價比發(fā)病時的抗體效價有明顯增高,說明該蛋雞群已感染了非典型新城疫。
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控和其他傳染病防控一樣,主要從兩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切斷新城疫強毒侵入途徑;另一方面,使雞群保持良好的免疫狀態(tài),抵抗新城疫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在生產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6.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積極改善飼養(yǎng)條件,確??茖W的飼料營養(yǎng)和清潔飲水供應,注意雞舍的環(huán)境管理,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加強雞舍的通風,提高雞群的整體健康水平;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在應激因素不可避免時應添加一些抗應激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E、電解多維等。
6.2 定期嚴格消毒要把消毒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不僅要做好養(yǎng)雞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大門口、生產區(qū)及雞舍入口等)的消毒,而且要堅持做好帶雞消毒,同時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并定期輪換。
6.3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1)制定科學免疫程序,不要一成不變地套用廠家或其他養(yǎng)殖場提供的免疫程序,應以抗體檢測結果為依據,結合自場及周邊的疫情,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補充完善,同時要注意局部免疫與體液免疫的有機結合。如:首免日齡的確定:(1)在重污染的地區(qū),可在1~3日齡用新城疫IVH120二聯凍干苗滴眼鼻,7~9日齡用IV-H120二聯凍干苗滴眼鼻,同時用新城疫油劑苗0.3 mL/羽頸部皮下注射。(2)在污染較輕的地區(qū),可向種苗場咨詢該雞苗父母代的生產日齡,如在高峰期,可于5~7日齡首免;如在高峰后期,可提前至3~5日齡首免。
2)科學地選擇疫苗,注重疫苗質量。應選擇有正規(guī)批號、質量信譽好的廠家,要有完善的疫苗保存、領用制度。凍干苗必須選擇用SPF雞胚生產的疫苗,重視疫苗生產日期,少用或不用近期苗(臨近有效期),此類疫苗的效價較低,影響免疫效果。
3)嚴格注意接種方法,注意免疫途徑和免疫方式,弱毒苗點眼、滴鼻應優(yōu)于飲水,也可用雙重接種方法,弱毒苗點眼與滅活苗注射同時進行,使機體和呼吸道同時產生抗體。
4)切實加強免疫效果的檢測和評價,定期對雞群做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抗體水平。實踐證明,蛋雞在開產前應有3~4次弱毒苗+滅活苗聯合免疫,開產后當抗體效價低于6個滴度時,應及時加強免疫。
6.4 緊急處理雞群發(fā)生非典型新城疫后,要嚴格封鎖患病雞舍,對病死雞做焚燒或無害化處理,全場開展緊急消毒。飼料中添加荊防敗毒散和黃芪多糖等免疫增強類中草藥進行輔助治療。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可在飼料中加入抗菌藥,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
1)蛋雞養(yǎng)殖場窗戶和通風處應設立網狀(或漁網)防護欄,防止飛鳥、野鳥進入。蛋雞場應建立單一禽種的飼養(yǎng)模式,而不能像“動物園”那樣多種禽共飼養(yǎng),防止相互傳染,引起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
2)蛋雞場的育雛舍、育成舍和蛋雞舍要有隔離,并實行“全進全出”的生產管理措施。應防止不同免疫期種雞群的種蛋混雜孵出的雛雞(筆者認為這種叫“混蛋雛雞”)。此類雛雞由于母源抗體不同或有較大的差異,對疫苗(弱毒菌)的應答存在較大的差異,雛雞免疫后抗體易出現離散,有的雛雞抗體滴度低或呈陰性,形成易感雞,這是非典型新城疫發(fā)生的基礎。因此,建議種禽場要加強管理,提高種禽ND的抗體水平,防止和杜絕"混蛋雛雞"的出現。
3)蛋雞進入產蛋高峰期,雖然經過增強免疫,蛋雞具備了較高的抗體水平。但蛋雞處在產蛋高峰期,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容易發(fā)生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病、慢性呼吸道病等條件性疾病,并由此繼發(fā)感染禽流感、非典型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因此,根據氣溫變化和雞群情況,適當進行預防性投藥(應以無公害中草藥為主),并對禽流感、新城疫進行抗體水平檢測。
4)加強飼養(yǎng)管理,注意科學飼養(yǎng)方法,提供優(yōu)質全價的飼料,注意雞舍的消毒和衛(wèi)生,減少各種應激,提高機體自身抗病能力。
5)雞新城疫弱毒苗在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80年代前雛雞用弱毒苗(Ⅱ系)免疫一次,到2月齡時再用Ⅰ系活苗,即可收到很好免疫效果?,F在雛雞的免疫,需活苗加滅活苗多次免疫。但用活苗加滅活苗也不能完全達到免疫的目的,除文中所敘述一些原因之外,還應考慮病毒F基因型。新城疫病毒F基因出現變異,現在流行以Ⅶ型F基因為主,而應用的疫苗株為Ⅱ、Ⅲ型F基因,二者雖然有交叉保護,但有差異,從交叉血凝抑制試驗可以看出,抗體有2~3個滴度差異。因此,應用含有F基因Ⅶ型毒株的滅活苗能有效地提高保護率。
B
1003-4331(2014)04-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