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摘 要:大學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大學體育課教學除增強大學生的體質,提高其運動能力,使他們掌握基本體育技能要求以外,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鍛煉能力,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和鍛煉的習慣。
關鍵詞:體育教學;自我能力;體育鍛煉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大量的必要的學習機會與經(jīng)歷,逐漸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在認知情感、社會領域結合發(fā)展的獨立的和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者,使學生既發(fā)展自己的稟賦,熱衷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身心健康,充分發(fā)揮其社會的作用。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終身體育者。所以,體育課堂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自我鍛煉、學會自主學習,本文就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談一下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體會,旨在探索一種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好方法。
一、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體育教學策略
1.體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
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在發(fā)展學生社會性能力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體育的本質特征,體育活動是一項重視體驗的行為方式,在不同的體驗活動或練習中學生可以感受更多的成功與失敗、協(xié)作與對抗、友好與敵視,更容易體驗到自己的極限,進而可以在這些游戲體驗中不斷提高自己心理與行為的調適能力;第二,體育活動是學生間接觸與交流的重要媒介,體育活動的參與主體一般處于相對開放與封閉中,這些參與者在活動中能經(jīng)歷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體育教學是規(guī)范了的體育活動,所以體育教學對于促進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是十分有效的。但是也存在項目上的差異,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活動項目和做好課程設計,且應根據(jù)體育項目特征,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社會性的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的技能與習慣
上課時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并根據(jù)課的內容和特點,強調如何自我保護,學習一些輔助練習,使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體育鍛煉時,能夠避免或減輕受傷,更重要的是在學生走向社會,在場地、設施簡陋的條件下參加體育鍛煉和比賽,自我保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該能力能使學生真正達到終身體育教育目的,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的技能與習慣,并成為群眾體育骨干;提高群眾體育水平,達到全民健身計劃的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
1.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加強運動素質教育
為了改變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提高其認識水平,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當前的形勢、大學教學特點和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講清大學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體育鍛煉與身體素質、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關系,并結合實例講述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另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講述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鍛煉方法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
2.在體育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
進行體育游戲就必然有同伴、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生一方面表達自己意愿,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思,并作出回應。學生在體育游戲中會形成兩種類型的交往關系,一種是現(xiàn)實的伙伴關系,另一種是游戲中的角色關系,但無論哪種交往關系都為學生的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3.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在組織群體活動時,能向一個共同目標奮斗,按照明確的計劃,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協(xié)調地進行工作,并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有許多的運動項目是集體進行的,集體活動都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既要訓練學生在運動中與同伴協(xié)調合作,加強紀律觀念,又要訓練學生學會做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要使學生有組織管理的知識和意識,還必須具備組織管理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一些組織管理事務,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做,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時盡可能讓學生承擔校辦運動會的各項工作事務。對于系或年級所承辦的運動會,應讓學生去組織和承擔,教師可在一旁指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與管理的能力,使他們能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4.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教師為主導,偏重于教師,忽略學法的指導,學生只能在教師的安排下,反復練習,沒有思考、探索問題的機會,缺乏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培養(yǎng)。在新課改的形勢下,要求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進行改變和篩選。如可采用實地觀摩法,讓學生有組織地觀看比賽,并嘗試現(xiàn)場解說;想象法,讓學生將學過的內容在頭腦中“放電影”;多媒體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便于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感知和模擬技術,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通過改進教學方式,筆者認為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對鍛煉身體的認識、提高鍛煉的積極性、提高自我鍛煉能力以及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全面的素質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目前的工作還只是一個開始,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還有待于今后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呂立達.體育教學中的講解[J].體育研究,1993(2).
[2]張立為.運動智力:困惑中的思考與思考中的困惑[J].中國體育科技,1993(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