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走班制”分層教學是指讓學生移動到符合自己層次的課堂學習。這種模式下,教師、教室以及學科是固定的,但學生是流動的,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等)進行安排,使他們到可以接受理解范圍內的課堂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習效率更高。這種模式改變了我國傳統(tǒng)的班級固定模式,學生不需要固定在一個班級進行所有學科的學習,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班進行學習,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則的實現(xiàn)。本文對高職英語“走班制”分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1.學生缺勤率高,教師很難對課堂進行管理?!白甙嘀啤边@一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缺勤的狀況很嚴重?!白甙嘀啤狈謱咏虒W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分班以后,班級的學生來自各個專業(yè)的不同班級,導致會有許多學生趁機逃課。因為班級人員組成的復雜性使得教師很難對課堂紀律進行管理,在保證教學時間的同時就沒有很多時間來整頓課堂紀律,這樣就導致學生缺勤的情況愈發(fā)嚴重,長時間以后,就會有學生無視紀律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將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相當?shù)耐瑢W分到一個班級進行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是“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這樣對于學習習慣好、成績好的同學的好處尤其大,可以使他們在一起學習,相互競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對于學習習慣不好、愛玩的學生來說就是一大弊端了。本來這些學生就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還都比較貪玩,他們聚集到一起時“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優(yōu)點蕩然無存。他們不僅不能在學習上相互促進,而且還一起玩,忽視課堂紀律,這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采用“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對于學生成績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采用傳統(tǒng)的同一考試模式肯定行不通。如果試題比較難,對于成績一般和較差的學生不公平,易打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中等難度和低難度的試題,則不易于學生成績好壞的區(qū)分。因此,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采取分層次考核的模式進行成績測評。由各個層次的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與情況出不同的試卷,對學生進行考核。但問題是,教師根據(jù)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情況出題,這樣對于學生來說雖然可以在同一層次內出現(xiàn)成績高低的區(qū)分,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出現(xiàn)成績一般的情況,導致有的層次高的學生考試成績可能會低于層次低的學生,這一現(xiàn)象使得許多教師和學生不滿,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長久保持。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的自控能力是較差的,可能會有學生一開始因為對“走班制”分層教學新模式好奇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但是一旦時間久了以后,這種興趣就不能保持了。教師如果不能使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那么新鮮感一過許多學生就會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部分在低層次班級的學生易自卑、厭學。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實行“走班制”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在高層次的學生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在低層次學生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因為低層次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沒有信心與動力,并且覺得自己還被分在低層次班級,從而產(chǎn)生自卑、厭煩的情緒,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教授低層次學生的教師有不好的情緒。因為低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擔任授課任務的教師面臨的壓力比較大,而且提升低層次學生的成績是一件緩慢的事情,許多教師因為遲遲看不到效果而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產(chǎn)生懷疑,這影響了教師的情緒。同時,低層次的學生往往不理解教師,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不配合。因為他們認為學校為自己安排的教師都是能力不強、沒有經(jīng)驗的,這樣就對教師沒有好感,表現(xiàn)出不滿的情緒。這種情緒自然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久了,教師容易對經(jīng)常搗亂的學生放任不管。
1.設定合理的分層方案。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授課分為兩個學期進行,所以對于“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方案也應該分步實施。首先,第一學期根據(jù)學生入校摸底考試的成績水平以及對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分為兩到三個層次,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其次,第二學期可按照英語B級考試成績或第一學期英語成績再次進行微調。對于第一學期學習進步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步入高一層次,增加層級間的流動,引進競爭機制。當然,再次分層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與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學習。通過這種分層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更濃的英語學習興趣。
2.實行獎勵機制。高職院??梢詫γ總€層次取得進步的同學實行獎勵機制。學校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可以告知他們獎勵方法以及第二學期再分層機制,使學生更積極地完成第一學期的學習任務,同時便于進行第二學期的分層選擇。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動力,使他們更努力地學習英語。獎勵機制的實施也可以減少學生缺勤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相互影響耽誤英語學習情況的發(fā)生。
在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學習動機,并對第一和第二學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學期,要注重對學生英語基礎的培養(yǎng),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細化要求。在考核的時候,學校要結合全國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與學生平時表現(xiàn),不能依照單純的一次期末考試成績的優(yōu)劣就對學生完成評價。在第二學期對學生的考核就比較簡單了,因為第二學期實行的是意向分層。比如,選擇英語四級考試意向的學生會參加英語四級考試,選擇出國意向的學生會參加雅思考試,選擇口語的學生通過與教師進行對話來進行評測。還要綜合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進行評價,以避免不公平現(xiàn)象的發(fā)生。
高職院校在實現(xiàn)“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之前,要充分介紹開展這種教學模式的目的與優(yōu)點,使教師和學生對此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的形式對“走班制”分層教學進行宣傳。學校要通過宣傳,使學生改變認識,從傳統(tǒng)的快慢班的概念中脫離出來,認清開展“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好處。英語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不要使他們新鮮一段時間以后就對這種模式失去興趣。教師可以給低層次班級的學生介紹高層次班級的教學進度,使他們感受到一定的壓力,進而更努力地學習。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任務就是教好學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避免受教學中不良情緒的影響。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一大難點。高職院校通過開展“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來提升英語教學效果是突破英語教學難題的好方法,但是在實踐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正視這些問題,并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盡最大的努力解決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進而使“走班制”分層教學在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中能夠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