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苗
(長春建筑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隱喻翻譯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與意義研究
董春苗
(長春建筑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隱喻翻譯教學模式就是在真實的翻譯教學中,對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的練習做一個方向性的指導,是以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培養(yǎng)模式。通過對隱喻翻譯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可知其有利于學生在翻譯中以隱喻思維認知世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隱喻;認知;隱喻翻譯教學模式;實踐探索;意義
隱喻是由希臘語引進來的,可以理解為轉(zhuǎn)換,轉(zhuǎn)變。以前的語言學將隱喻視為語言修飾手段來研究。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Lakoff與Johnson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的出版,使人們對隱喻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Lakoff和Johnson指出,隱喻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存在我們的語言里,還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動作里。隱喻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之一。隱喻思維能力是迅速正確地理解隱喻所包含的信息并準確運用隱喻。隱喻翻譯教學模式是指在翻譯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兼顧目的性和計劃性地對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做一個培訓;教師將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為理論作為一個參考依據(jù),然后以此來解釋英文句子,段落,篇章中的隱喻翻譯。學生也用實際的翻譯和自我評價的方法加強翻譯能力的一種教學培養(yǎng)模式。
(一)從不同的隱喻翻譯著手,培養(yǎng)認知隱喻思維。隱喻可以理解為從一個方面到另一個不同的方面的結(jié)構(gòu)映射(mapping);就是人類把一個事物,原始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外一個事物即目標域的認知過程。隱喻向人們展現(xiàn)了其結(jié)構(gòu)的相同之處。和著名翻譯學家奈達表達的一樣。各個的國家之間的語言很大方面上有著相似處,所以即使不是同一國家的人也可以進行思維的交流。這正是翻譯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chǔ)和根本。教師在講隱喻的時候,要正確引導學生的翻譯實踐。中英隱喻的認知方式相同或者相似時,引導學生保留源文中的隱喻形象直接翻譯。如Don’t trust him. He’s a sly old fox. 譯文:別信他。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貍。中英兩個民族共同擁有相同的概念隱喻。FOX IS CUNNING. (狐貍很狡猾)。由于社會的不同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及人生經(jīng)歷的不同,人們對一個事物的了解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英漢語言對同一認知對象進行不一樣的概念隱喻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轉(zhuǎn)換隱喻,即翻譯時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喻體,要用譯文語言中的認知方式來表達源文中的認知方式;從而正確傳遞源文信息,使源文語言的表達和譯文讀者的理解達到一致。
(二)設(shè)立翻譯實踐平臺,隱喻思維能力的練習。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學習隱喻翻譯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巧,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練習翻譯的空間。那么學生就會獨立的在翻譯實際中遇到問題,然后在翻譯中改正問題。另外,學生還能虛擬一個合適的場景來練習翻譯,用已學到的知識的經(jīng)驗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識,理解新的知識。假如原有的知識也不能夠表達這些知識時,那么對原來的知識的結(jié)構(gòu)也要做一個新的改進和組合,創(chuàng)建合適的認知圖示結(jié)構(gòu),從而理解新知識,并提高實際的翻譯能力。教師可以擴大任務(wù)隱喻類別,找一些有一定難度,有一定爭議的隱喻,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進入社會尋求翻譯實踐,學生可以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分析和翻譯。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為學生搭建隱喻翻譯的實踐平臺。
(三)互動點評,反饋學生的隱喻翻譯能力。當學生們完成了翻譯的任務(wù)后,老師可以在一旁評點學生進行小組成員間的互評與修改。讓學生對自己和小組成員的觀點進行考量。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做出引導。利用交流,討論與合作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和隱喻翻譯能力。
隱喻翻譯教學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兩個認知領(lǐng)域中體驗,并獲取隱喻思維。學生在翻譯認知活動中是以主題的形式存在的,以實際的活動為主要的,分析源語中所表達的意義,并盡量在譯語中呈現(xiàn)出來,在譯文中表達出源語作者所想描述的認知世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獲取隱喻思維模式,以此來幫助思維。隱喻翻譯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各種文化之間的魅力,還能進行跨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由于隱喻的共性和差異性,隱喻翻譯也必須采取不同方法。處理這些翻譯任務(wù)時,隱喻的共性和差異性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認知,使學生對于中英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性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梢?,隱喻翻譯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都有一個很大的幫助。語言的基本特征是有規(guī)則性和指導性。隱喻翻譯教學主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利用舊事物來理解新事物。
總之,隱喻翻譯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既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使學生對翻譯學習的理解發(fā)生根本的改變。
[1]林書武.隱喻研究的基本現(xiàn)狀,焦點及趨勢[J].外國語,2002(1).
[2]Lakoff G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劉彥仕.隱喻翻譯教學模式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四川: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
[4]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魏紀東.篇章隱喻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6]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5).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Dong Chun-miao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Changchun Jilin,130000, China)
Metapho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is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in true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student's metaphor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a direction, is to improve student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that helps students’cognition of the worl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
metaphor; cognition; metapho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practice; significance
H315.9
A
1000-9795(2014)06-0396-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董春苗(1983-),女,黑龍江慶安人,講師,從事英語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