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博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淺析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萬教與求真
姜 博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所謂“萬教與求真”,就是在中學語文的作文課堂上,以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生活中的人和事。在這個命題中,“萬教”是方法和途徑,“求真”是目的和宗旨。本文將從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個性化、生活化、開放性,來探討萬教與求真的問題。
作文教學;個性化;開放性;生活化
陶行知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職務(wù)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wù)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盵1]陶老先生說的萬教有多種含義,我只取語文作文中的教學方法一意,同樣,求真不僅僅是在教學作文中求真,還有求做真人等含義,在此,我也只談學生在學寫作文時要體現(xiàn)真實的情感。簡單的說“萬教”就是指作文教學中的方法,“求真”即學生在寫作時表達出的真實感悟。所謂“萬教與求真”,就是在中學語文的作文課堂上,以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生活中的人和事。在這個命題中,“萬教”是方法和途徑,“求真”是目的和宗旨。如何做好語文作文教學的萬教與求真,將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目前中小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貧乏、干癟無味、假大空套話比比皆是,寫人作文的主人公滿身優(yōu)點、無可指摘;寫事的文章憑空編造、不合常理;寫景的文章胡亂渲染、亂加修辭。久而久之,學生們便習以為常地寫假事,說假話。這樣的作文不但偏離了語文寫作求真務(wù)實的要求,也反映出學生缺乏責任感、使命感以及自欺欺人的心理。我們經(jīng)常講文如其人,就是說作文要像做人一樣真實。真實,才是作文的生命。求真,才是寫作的靈魂。那么,如何能使學生在寫作時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并用完善的語句理順文章,我認為應該從三方面進行教學。一是努力建設(shè)個性化作文教學課堂,二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的開放性思維,三是積極倡導學生進行生活化作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教授學生各種寫作方法和內(nèi)容要求,甚至有時候會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套路化的模板,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大量的讀寫積累,背誦了很多的優(yōu)美語句,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們卻盲目地認為有些寫法就是好的、美的、高人一籌的,所以在作文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套路化的開頭和結(jié)尾,開始朝著模式化發(fā)展。比如談到感恩時,很多學生就寫到“如果說愛是三月淅瀝的春風,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綠;如果說愛是初夏生機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長的濃綠;如果說愛是冬日潔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顆粒飽滿的小麥。”寫到親情時,很多學生會聯(lián)想到類似“親情是朱自清文中父親的背影,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針線,親情是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嘆,親情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边@些語句本身是好的,然而一旦被模式化、套路化,成為一種模板和范文,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千篇一律的僵硬和呆板。這種作文少的是創(chuàng)新,多的是匠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就會使他們的個性受到限制,這樣的模式下寫出的作文也是毫無生氣、毫無個性的。
筆者以為,若要擺脫當今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尷尬困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更新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建設(shè)一個充滿個性化的作文課堂,讓學生進行自命題寫作,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2]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边@就是讓學生傾訴自己的心靈話語,表現(xiàn)出學生的個性思想。在寫作中,真實情感才是作文的靈魂,擁有個性化情感就需要學生有一顆敏感易動的心,真真切切地投入生活,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留心生活、觀察生活,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
努力建設(shè)充滿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教師就應充分發(fā)揮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積極帶領(lǐng)學生練習作文,在作文教學上求創(chuàng)新。在中學語文的課堂上,作文的評閱方式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主要是由老師進行批改,寫上評語。雖然老師相比學生見多識廣,有著較為寬闊的視角,但是畢竟還是一己之見,很可能忽視一個文題的某些方面,也有可能忽視學生的寫作特長和文章優(yōu)點。因此我們要改變這單一的作文評價方式,由學生參與批改作文。
同時,在作文課堂上,我們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比如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解作文種類,文體等基礎(chǔ)知識,下一節(jié)課進行課上現(xiàn)場作文,考驗學生的臨場作文能力,第三節(jié)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互評。[3]再比如讓學生寫周記日記、在講評課文的同時灌輸學生以作文的知識、將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作文更加個性化,更加新穎。也使得學生更加愿意練筆,愛上作文。
所謂開放性思維,是指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它與把事物彼此割裂開來、孤立起來、封閉起來,使思維具有保守性、被動性和消極性的形而上學思維是根本對立的。體現(xiàn)到作文當中,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不拘泥于給定資料和題目,充分地拓展視野,打開思路,創(chuàng)新內(nèi)容,能做到平中見奇,淡而有味。具備了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就能夠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
創(chuàng)造性屬于開放性思維的一種,應當是人類思維的本性,是人類思維得以發(fā)展和進化的內(nèi)在活力和內(nèi)在根據(jù)。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時刻注意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與學生緊密配合,創(chuàng)設(shè)適合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fā)散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開放、多樣的特征。這樣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思維的怪異、獨特,甚至不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可能對訓練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好處,但在教學初期,教師還應該注意他們的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有些問題老師有責任引導其向正確的思維方向邁進,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學中還會出現(xiàn)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4]如: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中會出現(xiàn)的共性特點,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jié)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還需引入聯(lián)想。所謂聯(lián)想,就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由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特別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相似聯(lián)想、相關(guān)聯(lián)想、相反聯(lián)想等思維方式,拓展思路。比如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一個文題或者意向,讓學生以此來想象并作文,這期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選題中來,通過學生們的聯(lián)想,使得文題得以多角度剖析,同時也達到了調(diào)動學生們的熱情、開放學生思維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但是要注意的是,聯(lián)想不是亂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最要緊的事雖屬想象,而不違背真實。換句話說,想象必須入情入理,使人覺得確然有此情景,方才可以作為寫作的材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正確的指導,使學生的聯(lián)想不至于天馬行空,漫無邊際。
所謂生活化作文,是指學生在深入體驗生活的基礎(chǔ)上寫出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作文,讓學生把生活寫入文章。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教材注重對生命教育感悟的情境化編寫,注重生活化的體驗。因此,作文教學也應當從生活中入手,關(guān)注生命的完整體驗。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弊魑牡倪^程應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的再創(chuàng)造的與審美的過程。因此,我們應指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不但要留心觀察,認真體會,更要用心思考,積累生活材料,尋找作文的真實題材。
一篇好的生活化的作文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驗生活化。即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內(nèi)容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過的真人真事,所表達的是學生對真人真事的真情實感。二是事件生活化。既作文所敘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礎(chǔ),讓人看了以后會認為“確有其事”。三是人物行為生活化。既無論人物的語言還是動作行為,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有的,讓人看了以后覺得“確有其人”。四是細節(jié)描寫生活化。既作文中的某些細節(jié),是學生生活經(jīng)驗積累的反映,讓人看了以后覺得“確實是這樣的”。[5]如何使“作文生活化”?有各種途徑,也有各種方法。關(guān)鍵在于教師心目中要有“作文生活化”的地位,真正把“作文生活化”當作一回事來對待。在這個基礎(chǔ)上,才會去想方設(shè)法。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源泉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彼哉f學生寫作文,一定要從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生活,靠近生活,領(lǐng)悟生活,撰寫生活。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主導,也應該時刻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們生活的引導,經(jīng)常練筆,讓他們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或者做課前演講,講述這一天或者這段時間發(fā)生在同學們之間的事,讓學生們充分領(lǐng)會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在“作文生活化”方面,讓學生走出課堂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途徑。走出課堂,也就是走向課堂外的世界。相對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學習,這種加入生活的學習也更讓學生們接受。這對于扭轉(zhuǎn)作文教學“閉門造車”的壞風氣,對于倡導“作文生活化”,都是極為有益的探索。[6]
作文最關(guān)鍵是要抒發(fā)學生心靈中的真情實感,這是作文教學最具魅力、最能打動人心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是一種互動的過程,相互交流,相互對撞,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更是生命交錯的體驗。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關(guān)愛與幫助。正所謂教師有千萬種教法,學生有自己學法,“萬教與求真”最重要落在“真”字上。
作文教學應改變應試作文的教學模式,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把握生命作文的現(xiàn)實意義,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視野,讓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使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也在中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真正的達到“萬教與求真”。
[1]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張春霞.中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淺談[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9.
[3]趙世金.怎樣讓學生評改作文[J].語文教學通訊,1995(8).
[4]羅會英.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學習心得體會[M/OL]. [2011-9-30].http://www.docin.com/p-671512156.html.
[5]方翠美.新課改教學過程中對中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認識[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1).
[6]劉玉泉.中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體會[J].基礎(chǔ)教育,2012(4).
On teach and seeking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Jiang Bo
(Liberal Arts Colleg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The so-called "million to teach and truth", is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class, to adopt flexible and diverse education, let the students write one's real feelings, to write the life of the people and things. In this proposition, "teach" is the way, "truth" is the aim and purpo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inpersonalized, life, opennes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and realistic problem mill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openness; life
G633.96
A
1000-9795(2014)06-0283-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3
姜 博(1989-),男,吉林長春人,從事學科教學(語文)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