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宇卉,楊明輝
(安徽建筑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譚恩美是美國文壇最具知名度的華裔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結(jié)合家族長輩的回憶和自身感受,書寫二代華人移民自己的故事,同時小說本身也體現(xiàn)了作者本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思索。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念和習俗等,而這些中國文化元素成功地吸引了西方讀者的注意力,也是譚恩美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點。
譚恩美的作品中均充滿了大量神秘的東方意象,在《接骨師之女》中最典型的便是封建迷信和傳說故事的出現(xiàn)。密歇根州立大學美國思潮與語言系教授Sheng MeiMa認為,美國在科技、經(jīng)濟等發(fā)面高速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同時,“耗失了所謂的西方式自我,而需要尋找一種‘原始’的第三世界的精神資源幫助復原”。英美大眾媒體對譚恩美的暢銷作品普遍持接受態(tài)度,如英國的《觀察者報》曾評論說,中國的迷信風俗一向是小說的熱門題材,也正是譚恩美用強烈的熱情去敘述她復雜的中國家族史,去闡釋故土中國對于她的涵義,她的小說才擁有如此深度和獨特之處。因此,譚恩美的小說之所以在西方社會中受到如此強烈的歡迎,與其作品中對中國文化的大量描寫是分不開的。
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生辰八字、神婆算卦、因果報應(yīng)、前世今生等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如男方上門提親前雙方家長都要找算命先生測算生辰八字合不合,寶姨的婚事就是通過算命看相定下來的。棺材鋪張老板找的算命先生算的是“兩個人的八字相和極好,因為寶姨屬雞,張老板屬蛇,這兩個屬相最是合適。……寶姨腮上有顆吉利痣,痣長在十一正口位,這表示她生性溫順,善甜言蜜語”,而小叔找的另一個神婆則說“寶姨火命屬雞,小叔木命屬馬”,在“七月十五鬼節(jié),那可是野鬼橫行的日子”。小叔怕這樣不吉利的卦讓家人得知后會影響倆人的婚事,便央求神婆改口,在收了小叔的銀子后,那個“神婆還賣給小叔一張百寶符,說是能保姻緣和諧,驅(qū)鬼避禍,還能治脫發(fā)”,并囑咐他“決不能龍年里辦喜事,龍年對屬馬的不利”。這些關(guān)于生辰八字、屬相相克的描寫讓西方讀者閱讀起來感覺到一種特殊的東方情調(diào)和濃郁的民俗韻味,神秘莫測又引人入勝。而這些內(nèi)容對中國讀者來說非常熟悉,算命看相本身具有很強的迷信色彩,有看很長的歷史淵源,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也的確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部分,甚至到現(xiàn)如今,算命、看八字等風俗習慣還盛行于某些偏遠閉塞之地,而且在中國的漢語文學作品中,類似的情節(jié)也屢見不鮮。
在小說里,劉家老太太救下自殺未遂的寶姨是因為“小叔托夢給老太太,說若是寶姨死了,他們兩個的冤魂定要大鬧家宅,找那些不肯憐恤寶姨的人報仇”,寶姨不肯賣龍骨是因為她相信“要是我們把骨頭賣了,賭咒就會重新找上我們,鬼魂會把我們連同我們這把小骨頭抓走。那時我們只好把百萬黃金都掛在脖子上,賄賂陰間的小鬼去”。即便茹靈成了美國公民并在西方社會居住多年,她對迷信思想仍堅信不疑,她認為女兒露絲具有通靈的本事,讓她利用沙盤和寶姨進行陰陽對話,連選擇股票投資、是否搬家等問題也要通過這種方式征求寶姨的意見。諸如此類關(guān)于封建迷信的描寫在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些觀念固然包含著非理性和非邏輯的成分,但的確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和民間習俗,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小說中,中國書法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情感延續(xù)和文化的載體。茹靈的家族世代以制墨為業(yè),墨是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之一,歷史悠久,種類也極為繁多,具有重要的文化承載意義。小說中對劉家的制墨工藝有詳細的描述,用她家所制的墨寫出來的字“歷久彌新,墨色濃厚,勁道十足”,寶保姆本身也擅長書法并教幼時的茹靈進行練習。茹靈曾回憶她給自己示范漢字“心”的寫法:“她一邊寫‘心’字,一邊向我示意,看到這一彎嗎?這是心臟的底部,血液聚集在這里,然后流到全身各處。這三個點代表了兩條靜脈和一條大動脈,血液就是通過它們流進流出?!睍ㄒ渤蔀槿沆`來到美國后來賴以生存的手段,通過幫唐人街的店鋪寫中文標語廣告賺些小錢。她也曾嘗試教女兒學習書法,“寫中國書法跟寫英語單詞完全不是一回事。思路不同,感覺也不同”,茹靈也像當年的寶保姆寫下了漢字“心”來做示范,她對露絲說:“寫字的時候,必須把心頭思緒都收攏起來。每個筆畫都各有節(jié)奏,各有位置,形成平衡。寶保姆說人生也是如此?!薄懊總€漢字都包含著一種思想,一種感覺,各種意義和歷史,這些全都融合在這一個字里?!贝碇袊鴤鹘y(tǒng)文化精華的書法到了露絲這里,變成了“活像是剔了肉的骨頭”,對于母親的良苦用心,露絲“看不出個所以然,聳聳肩算是答案”,敷衍了事,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這種以“聳肩”(shrug)表達不置可否也可被視為一種美國式生活態(tài)度的表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是黃皮膚、白里子的“香蕉人”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到了以露絲為代表的這一代華人移民子女這里出現(xiàn)了斷裂和隔閡。
整部小說的序以一個漢字“真”(truth)開頭,在茹靈留給露絲的手稿中,也是小說的第二部分,茹靈也給自己的故事每個部分加上了不同的標題,分別為“心”(heart)、“變”(change)、“鬼”(ghost)、“命運”(destiny)、“道”(effortless)、“骨”(character)、“香”(fragrance)等。這些漢字帶有特定的內(nèi)涵,富有相當?shù)纳衩厣?,也符合茹靈受到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文化背景,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色彩?!耙詭讉€具有特定內(nèi)涵的漢字作為每一章的標題,能夠更真切地體現(xiàn)在中國長大并且飽受東方傳統(tǒng)文化浸染的茹靈之手稿的真實性,同時也能夠在一種自然形態(tài)下呈現(xiàn)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氣度?!?/p>
小說的題目被作者命名為“接骨師之女”,“接骨師”也是整部作品的關(guān)鍵詞,在漢語中通常被稱為接骨醫(yī)生,或正骨師。接骨的技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接骨師或正骨師通過推拿等手法對患者的脫臼或骨折進行復位治療。西方醫(yī)學同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包括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中醫(yī)技法對于崇尚西醫(yī)的美國人來說還是較為神秘冷僻的,甚至是迷信可怕的。因此,在小說中引入“接骨師”的概念,以接骨師之女的家族命運為小說主線,極易引起西方讀者的好奇心,營造出神秘的異域氛圍。
除了接骨本身作為中醫(yī)治療手法的基本含義之外,以接骨師的家族歷史來串起小說各部分情節(jié),并以此作為小說名,則另有一番深層的含義。漢語中的“骨骼”、“骨氣”、“骨肉”、“脊梁骨”等詞組均由漢字“骨”構(gòu)成,“骨”字本身和血脈親情,民族氣節(ji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是一個承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的漢字。著名美籍華人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骨》便以單獨的一個漢字作為其小說的標題,這部小說深刻描述了美國華人移民生活的新經(jīng)歷,受到讀者和評論界的廣泛關(guān)注和好評。在小說《骨》中,伍慧明將“骨”這一簡單意象作為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以簡潔的文字深入探討了華裔美國人的多元文化屬性問題,以多重對話的方式使華人移民的個人、家庭歷史得以再現(xiàn),向以白人為主導的強勢文化及父權(quán)中心思想發(fā)起了挑戰(zhàn),同時在作品中,她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與沖撞予以了深刻的反思,從而表現(xiàn)出美國華人移民在雙重文化環(huán)境中尋找文化認同、確定自身文化屬性和身份的艱辛探索及不懈努力。從伍慧明選擇“骨”作為小說的核心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獨具,同時也證明了“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具有的深刻的象征意義,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語境中,它所包含的意蘊更為深長,因此,譚恩美的這一選擇想必也具有多重含義,表現(xiàn)出了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精心構(gòu)思和藝術(shù)設(shè)計。
小說《接骨師之女》中,對露絲費心安排的中秋節(jié)聚會也做了詳細描述。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圓歡聚的日子,對所有華人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露絲在一間中餐館安排了中秋聚會,她的美國男友亞特不懂得中秋節(jié)的含義,認為這“不過是大家一起吃個飯罷了”,可對露絲來說,這次聚餐可絕非這么簡單?!爸星飳χ袊藖碚f就相當于美國人的感恩節(jié),這是她頭一次主持中秋節(jié)家宴。她費了好多心思做準備,覺得這次家宴意義重大?!彼埩司哂醒夑P(guān)系的親戚,也邀請了新老朋友,想借這個重要的日子,借這場團圓飯感謝大家給予她家庭的溫馨感,因為她認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大家也就是靠著這個傳統(tǒng),每年保證能見上一面……”她擔心“長輩們一旦過世,家族的紐帶也就斷了。大家還是應(yīng)該盡力來維持聯(lián)系”。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華人移民,在成年露絲的內(nèi)心深處,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仍堅守著自己的一份認同、理解和堅持。
除了以上所列較為典型的例子,小說中對中國文化的敘述比比皆是,貫穿全書,如對婦女裹小腳、童養(yǎng)媳、閻王爺與小鬼等的描寫。不僅包括這本《接骨師之女》,還包括《喜福會》中的麻將、風水、陰陽的概念的重復出現(xiàn),《灶神之妻》中的灶王爺、月亮娘娘的傳說等,譚恩美的作品都是以中國文化作為整部小說的大背景和描寫對象,這也是譚氏小說的一個重要特點和風格。
《接骨師之女》這部小說中,露絲的祖輩來自中國的傳統(tǒng)接骨師家庭,她的母親是“接骨師之女”,而她也是接骨師的后代。露絲的外婆寶姨和母親茹靈堅忍頑強,是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即便露絲出生在美國,接受的是美國式教育,且從未踏上過中國的土地,這種性格也透過血脈遺傳牢牢地刻在了她的骨子里??缭搅藭r空和地理的家族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可以出現(xiàn)斷裂,但作為接骨師的后代,露絲似乎也具備了“接骨”的技藝,通過自身的努力嘗試,她“修復”了同年邁母親的關(guān)系,讀懂了母親的歷史,并成功地將過去和現(xiàn)在、中國的外婆和美國的自己又連接到了一起,以自己的方式真正成了家族中的又一位“接骨師”。譚恩美為小說主人公選擇“接骨師”的身份,不僅能夠引起美國讀者的閱讀興趣,成功地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同時也傳達了文化層次上的深層含義——對文化的斷層的修復和連接,值得中西方讀者細細體味。
[1] 程愛民.美國華裔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佘軍.記憶、想象、現(xiàn)實——譚恩美小說的創(chuàng)作策略[J].譯林,2006(9):197-201.
[3] 譚恩美.接骨師之女[M].張坤,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4] 尹曉煌.美國華人文學史[M].徐穎果,譯.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5] 鄒建軍.“和”的正向與反向——譚恩美長篇小說中的倫理思想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 張弘.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國作家與中國文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