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鎖
(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河北 保定 071000)
淺析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吧”
王煥鎖
(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河北 保定 071000)
語氣詞的作用在于表示某種語氣,在日常交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鞍伞弊鳛槠胀ㄔ捓镒罨镜恼Z氣詞之一,隨著其被廣泛地應用,近年來對它的研究也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注意,但是學界仍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系統(tǒng)的認識。本文從“吧”的歷史來源、語法和語用三方面淺析語氣詞“吧”。
語氣詞“吧”;來源;語法;偏誤;教學策略
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吧”來源于“罷”。從歷史的發(fā)展考慮,“吧”取代“罷”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吧”字開始出現(xiàn)階段;“吧”和“罷”混用階段;“吧”基本取代“罷”,“吧”成為“正字”階段。嚴格意義上的取代至今沒有完成,因為到目前為止,“罷”仍然作為句末語氣詞被收錄在現(xiàn)代漢語大型工具書中。
(一)“吧”字開始出現(xiàn)
關于“吧”的出現(xiàn)時期,比較可信的是清代中期。在明末一些作家(如徐渭、王世貞等)的作品中,還見不到“吧”的用例,但是在清代劇作家楊朝觀 (1710—1788)的作品中就能看到語氣詞“吧”了。例如:我只得咬破指尖寫血書求救吧?。ā兑黠L閣雜劇·荀灌娘圍城救父》)[1]
(二)“吧”和“罷”混用
語氣詞 “吧”出現(xiàn)之后,并沒有完全取代“罷”,“吧”和“罷”是同時被人們使用的。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在現(xiàn)代漢語交際中,仍然會有“罷”作為語氣詞出現(xiàn)。清代中期至上世紀50年代,語氣詞“吧”和“罷”在書寫形式上處于混用階段。
(三)“吧”基本取代“罷”
“吧”基本取代“罷”成為“正字”的時間應該定在上世紀的50年代初。在50年代之后出版的大型工具書中,雖然“罷”仍算是語氣詞,但已經有人標出“吧”為“正字”,“罷”為“異體字”了。而在50年代之后的出版物中,除了具有文言色彩、方言色彩的出版物,一般已見不到語氣詞“罷”,中學、大學的教材中,也只說到“吧”,不說“罷”了。[2]
“吧”作為語氣詞有兩個用途:一是用于句末,表示某種語氣;二是用于句中,表示說話時的停頓。
(一)“吧”用于句末,表示某種語氣
關于“吧”用在句末表達某種語氣類型的研究,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在張志公的《現(xiàn)代漢語》(非試用本)(1985年3月第1版)中只提到其表示祈使語氣,邢福義也只是提到“吧”表示祈使語氣。進而在 《漢語知識新編》(1996年3月第1版)中寫到表示疑問語氣、祈使語氣。黃伯榮、廖序東和張斌則指出“吧”可以表示陳述語氣,并且張斌指出“在陳述句句末表示敘述很不肯定”,又進一步指出它還可以表示列舉、選擇、讓步、容忍時強化延宕的語氣?!鞍伞敝饕硎菊f話人對自己的看法很不肯定,在不同的句類中,其揣度性語氣的強弱不相等,并傳遞出不同的心理態(tài)勢和情態(tài)意義。
1.“吧”用在陳述句末
語氣詞“吧”用在陳述句末,表示的感情色彩主要分為兩類。
(1)表示不滿、責備的感情色彩
在提及不好的事情時,在不是很肯定的前提下,說話者用語氣詞“吧”委婉地表示出不滿、責備的語氣和情態(tài)意義。
例如:遮丑,這也許是人類的本能吧。(表示委婉的語氣)
你翻我的書包了吧。(表示委婉地責備的語氣)
(2)表示驚喜和興奮的感情色彩
在提及令人高興的事情時,表示出說話者很驚喜和興奮的語氣和情態(tài)意義。
例如:該不會是小王來了吧。(表示驚喜的語氣)
2.“吧”用在疑問句末
“吧”字疑問句的結構主體多為非疑問句形式W,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表示一種判斷,或者表示一種事件,可記作W1;另一類是希望施行的動作行為,可記作W2。[3]
(1)W1+吧?
“吧”用在疑問句中表示一種預定而未定的口氣,目的是請求聽話者給予證實(A義)或想征求聽話者的意見(B義)。A義和B義的不同跟人稱有密切關系。
①疑問句的結構主體的主語是第二人稱時,則該疑問句表示的是對某種情況的一種揣測、預定而未定的意見,并期望對方給予證實,即A義。
例如:你衣服穿多了吧?
小明,你是二十三了吧?
②疑問句的結構主體的主語是第一人稱時,則該疑問句表示對自己現(xiàn)實情況的一種估測,并想征求聽話者的意見,即B義。
例如:你看,媽老了吧?
你看我現(xiàn)在也不太胖吧?
③疑問句的結構主體的主語是第三人稱時,則該疑問句表示對第三人稱的某種情況的一種評述,既可以要求對方證實,又可以征求對方意見。
例如:你媽媽不會又罵你吧?(A義)
這個很有趣吧?(B義)
此外,“W1+吧”在于用交際上相當于一個判斷性陳述句再加上一個附加問句所構成的句式。
例如:你爸爸叫王海軍,是吧?=你爸爸叫王海軍吧?
(2)W2+吧?
說話者提出某個建議,并征求對方的意見和支持。這種建議包括兩種:一種是建議對方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動(C義);另一種是建議為對方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動(D義)。C義帶“祈求兼商量”口吻,D義帶“服務兼商量”口吻。C義和D義的不同也和人稱有關系。[4]
①疑問句的結構主體(W2)的主語是第二人稱時,則該疑問句表示是一種祈求性建議。
例如:爺爺,您還是找個醫(yī)生看看吧?
②疑問句的結構主體(W2)的主語是第一人稱時,則該疑問句表示一種服務性建議
例如:我給您拿一瓶冰水吧?
此外,“W2+吧”在交際上相當于一個祈使句加上一個附加問構成的句式。
例如:“請小聲點兒吧?”可以替換為“請小聲點兒,好吧?”來表達請求的意思。
3.“吧”用在祈使句末
語氣詞“吧”用在祈使句末,可以使請求、命令、勸告、催促等語氣略為舒緩一些。
例如:天太冷,進來暖和一會兒吧。(勸告語氣)
班長就要點名了,快去吧。(催促語氣)
以上兩個例子,用語氣詞“吧”會比不用表示的勸告、催促的語氣略為舒緩,不那么生硬。
4.“吧”用在感嘆句末
語氣詞“吧”用在感嘆句句末,可以使語氣、表達的感情色彩更強烈,易于感情的流露。
例如: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好運快來吧!
分析:以上兩個例子,用語氣詞“吧”比不用時表達的感情更強烈,在宣傳口號式的句子中使用“吧”,更振奮人心。
5.“吧”和其他語氣詞連用
句末語氣詞的連用順序分為四類:A類語氣詞 “的”;B類語氣 “了”;C類 “嗎 (么)”、“吧”、“呢”;D 類“啊(呀、哇、哪)”。 排列順序共 8種:AB、AC、AD、BC、BD、CD、ABD、ACD、BCD。對“吧”而言,AC、BC兩種常見:
(1)語氣詞“的”和“吧”連用:“的吧”
“的吧”用于祈使句末,表示請求、判斷等語氣;也可以用于疑問句末,表示對事情的估計或推測。
例如:這兒是不可以隨處亂畫的吧。(表示命令的語氣,只是語氣比較委婉)
秦皇博物館,你去過的吧。(表示判斷語氣)
家庭歷史有問題,搞文學總是可以的吧?(用在疑問句末,表示推測)
(2)語氣詞“了”和“吧”連用:“了吧”
“了吧”用于陳述句、疑問句末,表示對新發(fā)生的情況的估計或推測。
例如:媽,你拆開人家的信了吧。(表示估計同時有責備、不滿的語氣)
你已經吃飯了吧?(用在疑問句末,表示推測的語氣)
此外,“了吧”如果在沒有同句子實體組合,其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語氣。
語氣詞的連用規(guī)則總的來說是比較嚴整的,一般很少出現(xiàn)逆向排列的連用。從所表達的語氣看,連用的兩個或三個語氣詞在所表語氣方面并沒有完全融合,而是各自仍然還保留自己原來的語氣,不過前面的語氣明顯地減弱了,重點落在了最后一個語氣詞上了。[5]
(二)“吧”用在句中,表示說話時的停頓
1.“吧”用在句子成分之間
“吧”用在句子成分之間,主要包括句首修飾語、提示語、獨立語三類。
例如:昨天晚上吧,我跟我班一個同學吵了一架。(用在句首修飾語后)
全村的農民吧,有的在割麥,有的在插秧,有的在從事別的勞動。(用在提示語后)
小紅,照我看吧,有損別人的事情咱不能做。(用在獨立語后)
2.“吧”用在不同句法成分之間
“吧”用在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間,主要包括主謂之間、述賓之間、述補之間、近賓和遠賓之間四類。
例如:丈夫吧,找不著事兒;孩子吧,又不肯念書。(用在主謂之間)
我覺得吧,小王這幾天有點兒眼神游離、心神不定。(用在述賓之間)
注:述語常見的是“覺得、感到、認為、同意”之類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
他笑得吧,連腰都直不起來了。(用在述補之間)
注:述補之間使用語氣詞有限制條件,即補語必須是一個氣息單位(4—7個音節(jié)),補語往往是陳述性的。
他送給我們吧,兩盒“德芙”巧克力。(用在近賓和遠賓之間)
注:遠賓構成一個氣息單位時,才能用語氣詞。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突出將句中狀語提到句首,往往也可以用語氣詞。
打小吧,我就喜歡看《一休哥》這部動畫片。
3.“吧”用在同一句法成分之間
“吧”用在同一句法成分之間,主要包括主語內部、謂語內部、述語內部、定語內部四類。
例如:姚志蘭吧,和吳天寶,他們是好朋友,一個是生活委員,一個是體育委員。(用在主語內部)
你們就吃吧吃吧,不干正事兒。(用在謂語內部)
你走吧走吧,永遠不要回來了。(用在述語內部)
他從前可是一位吧,廉潔奉公的好公務員。(用在定語之間)
注:定語之間用語氣詞取決于第一個語氣詞后的語言片段構成一個氣息單位。
4.“吧”用在句中詞語后面
語氣詞“吧”用在句中詞語后面,可以表示列舉、選擇、讓步、容忍時強化延宕的語氣。
(1)用于列舉
例如:就說小張吧,他從小開始練的。
譬如喝茶吧,里面也有很多講究。
(2)用于交替的假設,有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的語氣
例如:去吧,沒有時間;不去吧,又有點不甘心。
(3)用于讓步小句
例如:就算你說得有道理吧,你也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即使你心中有氣吧,也不該隨意發(fā)作。
5.“吧”用在“V+就+V”的句子末尾
語氣詞“吧”,用在“V+就+V”的句子末尾,表示“沒關系”、“不要緊”,有勸說、安慰的作用。[6]
例如:丟就丟了吧,以后注意一點就是了。
不去就不去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機會。
6.“吧”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
語氣詞“吧”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是一種應答語。
例如:好吧,就這么辦。
行吧,咱們就試試看。
“吧”在句中的使用和在句末的使用性質完全不同。在句中并不表示句子的語氣類型。它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預示停頓的作用,一是表示口氣的作用。句中停頓時間長度通常只是句末停頓的一半。這些語氣詞的出現(xiàn),預示著后面將出現(xiàn)也較短的停頓。句中語氣詞所表示多為舒緩、委婉或延宕、遲疑的口氣。[7]
(一)在漢語教學中“吧”字出現(xiàn)偏誤的現(xiàn)象
漢語教學中,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對語氣詞“吧”的使用很少出現(xiàn)偏誤現(xiàn)象。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氣詞教學可以說是一塊沒有被充分重視的領域,學習者在“吧”的學習和應用中總會出現(xiàn)偏誤。下面以趙衛(wèi)教師對78位留學生在語氣詞“吧”的習得上出現(xiàn)偏誤的問卷調查為參考,對在 “吧”字出現(xiàn)的偏誤現(xiàn)象進行分類。
1.遺漏
遺漏,即在應該用“吧”的地方,而沒有用。
例如:①瑪麗:我最近胃總是不舒服,吃了點兒藥也不見效果。
露西:我覺得你還是看看醫(yī)生去(吧)。
②對不起,打斷一下,你剛說的我沒有聽清楚,麻煩你再說一遍(吧)。
2.誤加
誤加,即在本來不應該加“吧”的地方,學生卻加了“吧”。
例如:③大衛(wèi),我家里有急事,怎么去上班吧?
④太貴了,能不能便宜一點兒吧?
3.誤代
誤代,主要包括兩種基本類型:在本來用其他語氣詞的地方,而用了“吧”;在本應該用“吧”的地方,而用了其他語氣詞。
(1)在本來應該用其他語氣詞的地方,而用了“吧”
例如:⑤你在剛學習漢語時,不也是這樣吧?(應該使用“嗎”)
⑥我覺得他說得對,我們就別去吧。(應該用“了”)
(2)在本應該用“吧”的地方,而用了其他語氣詞
例如:⑦您大概不舒服嗎?(應該用“吧”)
我給你拿一杯水來了。(應該用“吧”)
⑧去你的了∕呢∕嗎,(應該用“吧”)
你這是在騙誰呢?
(二)在漢語教學中語氣詞“吧”的教學策略
1.心理分析策略
一個人的說話語氣是受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的,心理狀態(tài)決定語氣、語氣表現(xiàn)心理狀態(tài)。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給學生分析例句或語境中說話者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變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氣詞所傳達的語氣意義。
2.語氣策略
語氣詞是表現(xiàn)說話者的各種語氣的,在趙春利的《談對外漢語語氣教學》中把語氣分為表述、表疑、表意和表情四種語氣類型。教師在教學中借用各種方法給學生講解各種語氣類型,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各種語氣類型分別傳達了怎樣的情感。[8]
3.語法策略
語氣詞“吧”在表達某種語氣意義時,與各種句式的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語法規(guī)則制約的。此外,我們的語法是從西方借鑒而形成的。西方一些語言的語法體系比我們漢語出現(xiàn)早、也比較完善,如果從語法角度講解語氣詞“吧”的用法和意義,這樣就更接近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
4.對比學習策略
學習者在“吧”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偏誤,有一部分是誤代偏誤,這就是把“吧”和其他語氣詞混淆了。還有,一部分是誤加和遺漏,這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吧”,什么時候不該用“吧”。所以,教師可以把“吧”和其他語氣詞進行對比,及用“吧”和不用“吧”的對比來進行教學。
(1)“吧”和其他語氣詞的對比①“吧”和“嗎”的對比例如:A:教室里有人吧?
B:教室里有人嗎?析:前一句疑問中帶有猜測,后句比前一句的疑問程度大。
②“吧”和“呢”的對比
例如:A:今天老師沒留作業(yè)吧? B:今天老師有沒有留作業(yè)呢?
析:前一句表示想得到對方的肯定回答,顯然后句的說話者比前句語氣更加不肯定。
③“吧”和“了”的對比
例如:A:好,就這樣決定吧。 B:好,就這樣決定了。
析:前句表示姑且同意,有點勉強接受的意思;后一句表示不再討論了,接受程度高于前句,語氣更加強硬。
(2)用“吧”和不用“吧”
①陳述句中用“吧”和不用“吧”的對比例如:A:這是簡的鋼筆。
B:這是簡的鋼筆吧?析:前一句沒有用“吧”表示肯定,后一句用了“吧”表示推測、不確定,希望對方給予回答。
例句:A:和好朋友很久沒有見面了,請他們到咱家來聚聚。
B:和好朋友很久沒有見面了,請他們到咱家來聚聚吧?
析:前一句沒有用“吧”表示自己基本已經確定的想法,后一句用了“吧”表示自己只是有這想法,但沒有確定,在和聽話者進行商量。
②祈使句中用“吧”和不用“吧”的對比
例如:A:明天我們一起去吃飯,你和我們一起去!
B:明天我們一起去吃飯,你和我們一起去吧!
析:在祈使句中不用“吧”,前一句語氣往往比較生硬,帶有一定的強制性;用了“吧”之后,后一句語氣比較委婉,是一種比較客氣的建議。
③疑問句中用“吧”和不用“吧”的對比
例如:A:中國和美國的飲食習慣很不一樣?
B:中國和美國的飲食習慣很不一樣吧?
析:在疑問句中用“吧”,前一句用的是升調表示疑問;而用了“吧”,后一句則用降調,表示語氣不肯定、希望對方給予回答。[9]
此外,教師在“吧”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到一些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語氣短語,如:算了吧,……把這些常用的搭配格式作為一個整體講解給學生,在學生理解掌握固定搭配格式的基礎上,講解“吧”的語氣義和這些搭配格式的使用條件,最后讓學生在場景、語境中進行練習。
語氣詞在我們日常言語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對現(xiàn)代漢語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語氣詞的研究也更加全面和深入。本文系統(tǒng)闡述了語氣詞“吧”的歷史來源,淺析了語氣詞“吧”的語法和語用兩個方面的功用,以期對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的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起到推動作用。
[1]齊滬揚,張誼生,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I].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2]齊滬揚,張誼生,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I].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3]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研究[I].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8:(8).
[4]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I].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7).
[5]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版)[I].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1999.
[7]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I].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7).
[8]李恩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與統(tǒng)計[I].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8,(5):7.
[9]李凌穎.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氣詞“吧”的研究與教學[H].廣西大學,2008.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odern Chinese Modal Particle ba
WANG Huan-suo
(Major of Chinese Philology,College of Literature,Hebei University,Baodin 017000,Hebei)
The role of the modal particle is to convey a certain tone of words,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aily communication."Ba",a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modal particles in Mandarin,has widely been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However,the academic circle of Chinese philology still lacks the systemic and careful cognition.Hence,the modal particle"ba"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three following aspects-its origin,grammatical usage and pragmatics.
modal particle"ba";origin;grammatical usage;error;teaching strategies
H109.4
A
2095-3771(2014)03-0077-06
王煥鎖(1988—),男,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