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方 圓 孫 承 毅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煙臺 264001)
“問題學生”與校園“教育冷暴力”現(xiàn)象探析
謝 方 圓 孫 承 毅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煙臺 264001)
校園“教育冷暴力”危害“問題學生”身心發(fā)展,妨礙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利于和諧社會氛圍的營造。教育工作者要轉(zhuǎn)變觀念,正確對待“問題學生”,構建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家校聯(lián)手,促進“問題學生”的轉(zhuǎn)變,使其健康成長。
問題學生; 教育冷暴力; 平等; 關愛
由于教育部加強了教育規(guī)范化管理和師德標準化建設,學校有形的皮鞭已然少見,然而,高高揚起的無形皮鞭不在少數(shù),校園“教育冷暴力”現(xiàn)象有增長之勢。有些教師帶著悲觀、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緒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活動,看似溫柔的“教育冷暴力”行為傷在學生內(nèi)心,與體罰學生相比,隱蔽性更強,對學生的傷害更大。那些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行為,實際上是典型的校園“教育冷暴力”,對學生心靈造成的傷害遠遠大于體罰帶來的傷害,嚴重影響“問題學生”的成長。
“校園‘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以非暴力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的行為,如嘲諷、威脅、冷漠輕視、放任疏遠等,不公正地對待學生,致使學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受到傷害。”[1]校園“教育冷暴力”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這些行為都會使學生失去認同感、歸屬感,處在挫敗與恐懼中,不但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也影響社會對教育事業(yè)的認同感。
“校園‘教育冷暴力’更多是針對‘問題學生’?!盵2]“所謂‘問題學生’指由于學業(yè)成就水平偏低而引起的個體性格、情感意志、思維方式明顯偏離常態(tài)的學生?!盵3]“問題學生”一般都有厭學情緒,由非智力因素導致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方面的問題;缺乏紀律約束,易與同學、老師發(fā)生沖突,對集體造成負面影響,但在思想品德方面不存在較大問題;該類學生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礙,如自閉、憂郁、暴躁、多疑、缺乏信任、以自我為中心、抗挫折能力極差等等。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合理引導,“問題學生”也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1.校園“教育冷暴力”危害“問題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首先,校園“教育冷暴力”會引發(fā)“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其產(chǎn)生消極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患上焦慮癥、憂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心理疾病,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其次,校園“教育冷暴力”還可能引發(fā)“問題學生”的人格問題,即在遭遇“教育冷暴力”后出現(xiàn)“退縮性人格”或者“暴發(fā)性人格”,在高壓下回避問題,不敢與人交流,或者富有攻擊性,對他人和社會采取過激言行。再次,校園“教育冷暴力”可能引發(fā)“問題學生”的認知問題。遭受過“教育冷暴力”的孩子缺乏認知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心智發(fā)展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的孩子。
2.校園“教育冷暴力”妨礙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
“教育冷暴力”的確能讓部分“問題學生”的行為有所收斂,產(chǎn)生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師實施“教育冷暴力”的同時自己也會受到傷害,他們在工作過程中體會不到職業(yè)的成就感與自豪感,獲得的卻是沮喪、悲觀、失落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教師將會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影響工作成效,進而影響自身發(fā)展。當教師沉湎于實施“教育冷暴力”這種簡單、低級的教育方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學生的關愛之心將會減少,影響自己對教育的認識,自我反思、尋求改進工作方法的意識越發(fā)淡漠,妨礙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
3.校園“教育冷暴力”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校園“教育冷暴力”降低了教師在“問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破壞教師的美好形象,容易使“問題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師生關系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教育的功能在于促進人的社會性發(fā)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書育人,關于如何做人的教育永遠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教育冷暴力”已經(jīng)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質(zhì),容易使教師和“問題學生”產(chǎn)生對立關系,從而破壞教師對學生為人處世方面的正面影響。
4.校園“教育冷暴力”不利于和諧社會氛圍的營造
校園“教育冷暴力”往往對人不對事,否定學生的一切。實施“教育冷暴力”不僅不能糾正“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反而會使其背離教師的愿望,遠離社會的要求?!皢栴}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產(chǎn)生懼怕和反感情緒,不愿意再接受教師的教育,有些自尊心強的學生因內(nèi)心不良情緒無處排解,可能做出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報復社會等過激行為。“問題學生”帶著不良情緒走入社會,成為社會的對立面,這不是教育的追求。
1.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
當前我國仍采取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式教育模式。學校對教師、對學生有著統(tǒng)一的發(fā)展目標,采取統(tǒng)一的教育方式。這都限制教師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令教師和學生沒有足夠的條件來發(fā)展自己,降低了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熱情度。既容易產(chǎn)生由厭學情緒導致的“問題學生”,又容易使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當“問題學生”遇到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的教師,在學校明令禁止體罰學生的情況下,教師在教育“問題學生”時容易使用“教育冷暴力”。
2.學校管理方式的影響
有些學校管理方式苛刻,在教學活動中引進激烈的競爭,分數(shù)至上、升學壓力使得每位教師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學校不給教師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關心學生和提高自己。教育工作實際上是一種高強度、持續(xù)性的腦力勞動,需要教師保持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然而,功利性教育教學使得教師容易形成孤獨、壓抑的情感,導致心理問題。教師承受著過多的壓力,在教育“問題學生”時極易產(chǎn)生麻木和躁動情緒,教師無力積極應對,從而出現(xiàn)“教育冷暴力”。
3.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
首先,角色沖突造成部分教師心理失衡,為了應對工作,他們不得不選擇壓抑和否定自我。崇高的職業(yè)使命和現(xiàn)實的社會地位不能夠達成平衡,造成教師心理落差大,難以尋找到社會角色和自然角色的平衡點。其次,部分教師素質(zhì)不高,職業(yè)倦怠使他們對工作失去認同感,甚至遷怒于學生。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很難找到成就感,難以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能會將不良情緒帶到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當中。再次,教育慣性和認知慣性會使教師在“問題學生”的發(fā)展和變化達不到其既定要求時,產(chǎn)生極大的失望和挫折感,從而否定過去和自我,導致“教育冷暴力”。
4.師生之間溝通的障礙
教師為了學生好,卻不能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充分理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渠道。在對待“問題學生”時,有些教師不能主動走近“問題學生”了解他們,只是以自己的觀點為主,想當然地對待“問題學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導致“教育冷暴力”。
1.構建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一切都要著眼于學生。教育尊崇“有教無類”,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走入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把他們視為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感并應當受到尊重的人。要時刻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持續(xù)發(fā)展,推進素質(zhì)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構建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把自己與學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尤其對“問題學生”更應該充滿平等和關愛之心,投入更多的情感,消除“問題學生”對教師的顧慮,建立心與心的交流。構建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從根本上避免校園“教育冷暴力”,為“問題學生”成長打造一片藍天。
2.轉(zhuǎn)變觀念,正確對待“問題學生”
“問題學生”只是在某些方面較為后進的學生,仍可以通過耐心教育使其轉(zhuǎn)變?!啊托摹旧砭褪且环N良好的德育工作方法?!盵4]現(xiàn)代教育需要我們把學生看成是學習、認識、發(fā)展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fā)散思維,健康快樂成長。即使學生犯錯,需要“略施薄懲”,也應該把懲戒建立在平等和關愛的基礎上。這樣學生才不會有抵觸情緒,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虛心地接受懲戒,改正錯誤。教育中還應大力提倡賞識教育與鼓勵教育,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賞識和鼓勵,讓他們擁有自尊和自信,正視問題,自我修正。
3.重視學校在“問題學生”教育中的作用
(1)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心理教育的誤區(qū)。建立學生心理教育檔案,把心理問題突出的學生列為重點對象,通過個別輔導、跟蹤調(diào)查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問題突出的學生,可以組織相關有經(jīng)驗的教師集體討論,交流教育經(jīng)驗?!皢栴}學生”作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需要得到更多呵護,學??梢蚤_通校長熱線、校長信箱,甚至校長微博、QQ,及時保證學校決策層與“問題學生”溝通渠道的暢通。
(2)完善“問題學生”教育的監(jiān)督機制。學校成立“問題學生”教育領導小組,發(fā)揮領導監(jiān)督作用。“實行一對一幫扶活動,落實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問題學生’結(jié)對幫扶?!盵5]“教育冷暴力”從本質(zhì)上說也是一種體罰,但是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尚未對學?!敖逃浔┝Α弊龀鱿鄳?guī)定。因此,需要學校建立完善的“問題學生”教育監(jiān)督機制,有效遏制校園“教育冷暴力”,為“問題學生”的教育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
(3)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讓教師擁有關愛“問題學生”的空間。教師這一職業(yè)對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知識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得不斷去學習。學校應該適當減輕教師壓力,讓教師有足夠的空間去了解和關愛“問題學生”。例如,引入多形式教師考核標準,積極嘗試小班教育,建立“問題學生”關愛委員會等。為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業(yè)務素質(zhì)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教師有意識去探求疏導問題學生不良行為、心理的途徑。
4.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
(1)注重教師法律意識和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和心理素質(zhì)直接影響其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相關部門應定期對教師進行法律意識和心理素質(zhì)的考核和培訓,注重教師法律意識和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教育冷暴力”的出現(xiàn)。
(2)多渠道培養(yǎng)教師學習能力,提高業(yè)務水平。教師發(fā)展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礎,教師水平?jīng)Q定學校辦學水平。一所成功的學校要讓教師和學生共同發(fā)展,一名好的教師要讓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為此,必須培養(yǎng)教師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包括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必須注重教育方法的選擇,滿足教育的科學性,讓教育更具藝術性和美感。
(3)加強師德教育,樹立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運用灌輸教育、獎懲激勵等手段引導和教育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yǎng),強化道德觀念。樹立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自覺地、耐心地、持久地關愛“問題學生”。
教育活動是一種喚醒的活動。教育好“問題學生”最重要的是帶著一顆關愛的心去愛護、呵護學生,給予學生平等的人格待遇,真正去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心靈的成長。在“問題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學校應該重視“問題學生”的教育,社會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客觀對待“問題學生”,共同為“問題學生”的教育營造良好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皢栴}學生”遭遇校園“教育冷暴力”需要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這一行為對“問題學生”產(chǎn)生的傷害,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1]李勇.“教育冷暴力”的危害與解決[J].中國德育,2007(9).
[2]張曉震.校園冷暴力考驗“教育智慧”[J].教育,2010(4).
[3]蘇春景,趙翠蘭.從布迪厄的資本理論看“問題學生”的生成[J].中國特殊教育,2010(8).
[4]胡解旺.對問題學生群體的德育社會學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5]李向榮.淺談“問題學生”成功轉(zhuǎn)化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1(5).
(責任編輯 師 語)
2013-08-20
謝方圓,女,安徽滁州人,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孫承毅,男,山東威海人,魯東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G40-012
A
1671-1696(2014)01-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