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梅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由于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是指向每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因此,這種閱讀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重視作品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币軌颉坝袆?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對文本進行充分而又合理地想象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加強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呢?
一、抓住契機,巧設疑問激發(fā)想象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作品經過了編輯精心篩選,其材料的新穎、布局的巧妙、主旨的深刻、語言的多彩常常讓學生由衷地折服,這對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討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一個又一個契機,巧妙設疑,往往能令學生舒展想象的雙翼盡情地翱翔。錢鐘書先生的《窗》是一篇見解獨特、發(fā)人深省的美文。教學伊始,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從同學們初讀以后的竊竊私語中我發(fā)現了學生的驚喜和困惑,因為作者別開生面的生活感悟確實能啟迪學生的深思。我知道,這個時候是提出疑問的最佳契機。于是及時地拋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先思考、后討論:1.作者筆下的門和窗具體有什么異同?2.本文借助常見的窗子,鋪陳譬喻;直指心靈,這種是什么手法?3.錢鐘書的作品筆調灰諧,妙語橫生,啟人心智,這篇文章也不例外,你讀后有什么感悟?第一個問題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二個問題是探究平凡中見深意的寫作手法,第三個問題是學生的讀后感悟。三個問題,三個角度,個個能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想象力。
二、運用課件,提供氛圍促進想象
隨著學習資源的迅速膨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信息資源已經成為新型學習模式的重要特征。在語文教學中,我常將獲得的大量信息經過精心篩選、安排、加工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這樣做不僅創(chuàng)設了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而且拓寬學生思路、豐富學生想象,因而也就為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打開了良好的空間。比如,我在講徐遲的散文《黃山記》前先詢問了學生,了解到只有少部分學生去過黃山。我想,如果要讓學生對徐遲的這篇散文理解得更加透徹,就這么照本宣科地講解是完全不行的,必須將黃山天造地設的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學生。于是,我就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制作成了課件介紹黃山,讓學生對黃山的全貌、美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學生進一步研讀課文提供一種理想的氛圍。果然,課件播放中,學生都被黃山的磅礴大氣所折服:那聳立陡峭的奇峰、四季景色的變異,山上山下不同天,早晨黃昏各有別的奇景;著稱于世的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相映爭輝的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都給學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觀看完課件,師生再一起探討散文材料剪輯的合理、謀篇布局的獨到、語言揮灑的精致,學生自然就興致盎然積極而又全身心地投入了。
三、合作探究,多維角度交流想象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消極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活力的生命體。特別是高中生,他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感性經驗,認識了許多事物,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他們對語文學習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積極貫徹執(zhí)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庇捎诟咧姓Z文具有一定的深度,不少美文很有研討價值。我在教學中也經常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比如,我在講《寶玉挨打》時,我沒有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發(fā)表我自己的看法,而是采取了先以學生設疑提問、學生回答討論,后學生總結、教師補充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討論主要圍繞這么幾點:1.理清課文內容研討(寶玉挨打前的神情變化、賈政打寶前的神情變化、寶玉挨打的原因等);2.重點人物形象研討(主要是賈政、賈寶玉、王夫人);3.小說主旨探討。討論中,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因為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揣測、分析,討論也就相當熱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就在深入討論中“更上一層樓”了。
作品的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而高中語文書中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名家經典為學生閱讀鑒賞過程的實現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但是,真正的要讓學生能夠詮釋和理解作品的要義精髓,離開了教師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是難以實現的。從這一點上來說,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還需想方設法做好做細做實這項工作。
作者單位:廣東紫金縣爾崧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