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英
作文課堂:水相蕩而生漣漪
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把學生當成課程的主體,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這樣的理念的指導下,我想在我的作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愿學、樂學、會學;在交流提出自己的寫作構思、準備的寫作素材,在交流中提升寫作能力,感受寫作的快樂。
有一次我給學生這樣一個題目:“親情”是什么?請用一組生動、形象的句子來描述。
學生按小組討論,討論完后各自把對這一詞語的理解按要求寫出來。
十分鐘后,學生相繼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起來。
學生A:“親情是個抽象的概念,看不到,摸不著,只能感受。我對它的理解是來自父母,比如父母嚴厲的管教,呵護與關心,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的點滴記憶。所以我寫的句子是:親情是母親慈愛的微笑,灼灼的淚水和舒適的懷抱;是父親揚起的手掌,顫動的雙唇和恨鐵不成鋼的恕容?!?/p>
學生B:“我認為親情既然是個抽象的詞語,同時又是一個讓人感覺美好的詞語,而這種美好的感覺讓我想起了許多與之相似卻是很具體的事物。那么,親情是否可以這樣描述:親情是長白山頂?shù)姆e雪,簡潔而晶瑩;親情是底格里斯的流水,輕柔卻綿長;親情是美索不達亞平原的碑文,模糊卻深刻。親情超越了時空,編織了人生美麗的彩虹?!?/p>
學生表述得非常好,并且興味盎然。他們對親情的理解和形象表述,叫我莫名驚喜,發(fā)言還在繼續(xù)。
學生C:“我想親情的范圍可以再拓展一些,這種美好的情感不單單是局限于家人、親人之間,還可以是朋友,陌生人或者人與物之間那種像親人一樣的情感。”
學生D:“我同意這種說法。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描寫親情的篇章:如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及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這些文章中對親情加以定義,我的句子是將這些教材內容整合而成:親情是李密‘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拳拳孝心;親情是韓愈‘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的泣不成聲;親情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守候,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想念,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p>
一節(jié)課就這樣要熱情洋溢,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述中過去了。常言說:水無常形器有形,文無定式思有式。就看我們能否存乎于心,運用之妙了。
文言課堂:千樹萬樹梨花開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文言文內容多樣性,相對應的教學方法也是多樣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既深遠又寬泛,我決定從課堂的模式入手,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我分小組進行四個環(huán)節(jié),一為分組誦讀,讓聲音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組比賽、分段朗讀,剛開始時,許多學生不喜歡放聲讀書,對文言文中復雜句子的斷句不準。我把我的課堂放慢腳步,耐心講解、示范朗讀。久而久之,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了,他們愛讀愿讀,每次在朗讀的板塊的上,許多同學躍躍欲試,希望能夠展示一番,在他們的誦讀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對語言節(jié)奏、句讀、語調、情感的把握有明顯的改善,文言文語感明顯提升。二是比賽翻譯。會翻譯是學習文言文的一項能力要求,以前我通篇翻譯,是越俎代庖,我把嚼好了的食物喂給學生,學生只會吐出來,因為沒有任何的味道。所以對于那些故事性強,文字較淺易的文言文,我組織學生進行翻譯比賽,對照注解,小組內討論,然后進行展示。這樣的課堂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參與了翻譯,而且是他們合作,自行解決許多難點和重點,比我為他們劃定效果更好。三是重點實詞的意思解釋、常見虛詞和句式的歸納。我把實詞、虛詞確定好,由學生逐一解釋并且歸納。學生在每一節(jié)的文言文課堂中不斷的自我講解,自我暗示、重復這些知識,一個學期下來,三年之后,瑣碎的文言文知識點就非常牢固了。四、文本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布置學生寫讀后感,就內容或情感寫幾段文字。每次看見學生非常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時的我都由衷地高興,他們自己的理解比我一味的講解效果好得多,我的放手是還學生一片自由天地。
新的課程觀要求,課程是師生共建新知識的過程。因此,現(xiàn)在的教學,已不能再像從前一樣,模式單一,方法呆板,而應當基于教師的經(jīng)驗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及方法。
戲劇單元課堂:讓我們共蕩雙槳
必修四第一單元講授戲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它的教學肯定不能和一般的文學作品一樣。在中學語文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的當下,要有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課堂上的老師不能讓學生處于被動、旁觀的位置。基于這個理念,我在在講授戲劇單元時,大膽進行了改革。在單元開講時,我介紹了戲劇的有關知識,之后就播放《竇娥冤》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學生在這次觀看后觸動很大,原本書上的唱詞理解不到位,而演員的表現(xiàn)幫助了他們。給課堂來點聲音和色彩,學生普遍接受而且覺得這樣的課堂大不一樣。接著我邀請了幾位同學和我排練雷雨,我發(fā)揮自己的朗讀特長,將人物情感很好地加以展示,和我一起表演的學生也受到感染,表現(xiàn)也不錯。在這部戲劇中,我收獲到了學生的掌聲,體驗到了鮮活課堂的靈動。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同學在自我表演中體會經(jīng)典戲劇的魅力,于是,《哈姆雷特》的課堂,我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排練,進行比賽表演。同時設立評委團,對整個表演進行點評。這次表演之后很多同學都說以往的文章如果不是背誦篇目,一般很難將文段記住,而對這部戲劇的臺詞記憶深刻。我聽后感慨頗多,以前我的課堂就像一條江河中的船,一直是我一個人奮力劃槳,而學生不參與,所以自己感到筋疲力盡。如果和學生共蕩雙槳,則大家一起感受前進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西信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