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峰
經過十年的探索,諸多大家見仁見智,如今人們終于達成了共識,從那些尚虛華、好熱鬧、喜作秀的虛浮的語文教學理念走出,努力擺脫語文教育面臨的耗時多、效率低的窘境了。我們不能忽視《道德經》中蘊含的語文教育思想,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教無定法,教有定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蓖ㄋ椎恼f,就是那些可以說出來的道,便不是經常不變的道;可以叫出來的名,也不是經常不變的名。經濟發(fā)展了,人們的思想也不再滿足于現狀了。好奇,尚新,獵趣,目標教學方法、點撥法、導學案等等教學模式風起云涌,不一而足,今天北上山東學昌樂,明天南下江蘇學栟茶,雖頗有點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但又叫人眼花繚亂,無可適從。弱水三千,我取一瓢。說不管是那一種教學理念,都不能成為一種枷鎖。各個地方的教育境況不同,教學理念當然也不能一刀切。不同的老師,性格各異,教學方法自然是千差萬別,或倡導嚴看死管,灌鴨子;或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或寓教于樂,玩中學,學中玩;或置之死地而后生。語文教學就是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提倡教學方式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群星閃耀,萬紫千紅。
第二、遵循規(guī)律,銳意創(chuàng)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碧斓剡\行,日月輪回,寒暑易節(jié),四季有常。人的成長也是這樣。從孩提到少年到青年以至終老,生理結構、心理認知都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因此《道德經》提醒我們語文教學要善時而變,遵循規(guī)律,盡管結果是殊途同歸,但在教學過程中卻不應該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融基礎性、工具性、文學性、藝術性、審美性于一體。語文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感知美,感悟美,從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生觀?!暗勒呷f物之奧……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道是萬物之奧,只有遵循規(guī)律,才可能無為而為,順其自然。美國著名作家查爾斯·哈尼爾指出,“記住,這說法是最棒的,但也是最難領會的。要記得,不論問題是什么,發(fā)生在何處,是誰受到影響,唯一該改造的是你自己,惟一該做的事是去確信你渴望實現的目標。”因此真語文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質、性別特征等個性差異,文本的體裁特征、內容的題材特點和教師本人的語文內涵,既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又要銳意創(chuàng)新,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疊彩紛呈。倘若還抱殘守缺,固步自封,那只能讓學生對語文望而止步,敬而生畏,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
第三、學會理性,辯證分析
蘇格蘭牧師賀拉提烏斯·波納曾經很友善的告訴大家:“真誠的思考,你的思想就能成為喂養(yǎng)世界饑荒的食糧。”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里的至理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看看老子的思想是怎樣成為我們語文教學“喂養(yǎng)世界饑荒的食糧”的。這里老子并沒有用浮華的語言加以包裝,卻很真摯的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靜為躁君”,只有冷靜下來,學會理性,能夠辯證的分析世間萬物,才有可能探尋事物真相,明確自然運行規(guī)律。語文教師不是知識的傳聲筒,課堂教學也不是簡單的把這杯水倒進那杯水,更不能安于自身的一桶水就可以滿足學生一杯水的需要的現狀。語文教育需要語文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比如寶黛初會,因黛玉無玉而憤而摔玉,這個細節(jié)就一定看出七歲的寶玉具有反封建的意識嗎?從人的成長歷程來說是不是把它看做是寶玉的調皮任性更為合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表現出來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真的是時政的影響嗎?把它理解為不夠和諧的家庭關系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帶著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去上課,課堂上那種教師滿堂灌,學生不愿聽的尷尬局面一定會成為過去時。
第四、提倡謙卑,拒絕自滿
“上善若水?!笨鬃訂柕烙诶献拥墓适赂嬖V我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最善的人應該像水一樣,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它卻毫不言棄,心胸善于保持沉靜,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新時代語文的教學理念就是提醒人們要善于學習,要能夠博采眾長,誠如蜜蜂釀蜜,采得眾花,自釀我蜜。經濟發(fā)展了,教育思想也日新月異,出現了一大批如李鎮(zhèn)西、余映朝、韓軍等教育大家,同時不少偽語文思想也不甘寂寞,混淆視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獨具慧眼,明辨是非,擇善而從,萬物為我所用,力爭獨樹一幟,為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貢獻綿薄之力。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薄拔矣腥龑?,持而保之……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币f淡定,單數老子,時刻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榮辱。和學生的成長一樣,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虛心的學習,不斷的努力,素養(yǎng)提高,業(yè)務精熟,面對諸如教壇新星、優(yōu)秀教師等各種接踵而至的榮譽,現代語文教育觀還提醒教師,面對事業(yè)要學無止境,教海無涯,勇于創(chuàng)新,敢吃螃蟹;面對榮耀,要冷眼旁觀,置若浮云,知榮守辱,抱雄守雌,才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可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