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育中的真、美、情是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努力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對語文教育有著重大的實踐意義。本文從追求語文教學的“真”、“美”和 “情”三個方面闡述了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應該關(guān)注的三個問題。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 真知 情感 美感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1—0027 —03
常聽不少語文教師這樣嘆息:“當年我們教得那樣輕松,學生的語文成績并不差,現(xiàn)在我們教得這般辛苦,學生的語文成績卻不能盡如人意?!币苍牭綄W生這樣回答:“最難學的功課是語文,最易學的功課還是語文?!敝詴霈F(xiàn)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學生認為語文知識浩如煙海,茫然無緒,感覺每一個出現(xiàn)在眼前的語段和句子都是陌生的,結(jié)論都是捉摸不定的,不像數(shù)理化有那么多的公式定理可循,答案確定;或者學生認為課文明白如話,一讀就懂,于是滿足于—知半解,因而以為語文易學。無論學生出于哪一種心理,導致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厭學。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讓語文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應樹立現(xiàn)代語文教學觀念,從教師自身入手,從語文教學入手,努力挖掘語文教學中的真、美、 情,充分開發(fā)并利用教材的教育功能,探索一條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改變學生厭學語文的現(xiàn)狀。
一、追求語文教學的“真”
1942年8月1 日,葉圣陶先生在其主編的《國文雜志》中,以《認識國文教學》這篇文章作為發(fā)刊辭,高舉起了對舊式語文教育批判的旗幟,道出了語文教育的真諦。他認為:“國文,在學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項,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中的一種?!倍伴喿x和寫作兩項”又是“國文科所做的工作”,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知要真知,能要真能”。按照常理,人的智能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或無知無能,或有知無能,或有知有能。何謂“真知”,何謂“真能”?葉圣陶先生認為:“真知”、“真能”是“在讀的工夫之外再加上整飭思想語言和獲得表達技巧的訓練”。所有這些,都說明“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不但施教的教師應該認識清楚,就是受教的學生也應該明白。
葉圣陶先生的“真知”、“真能”說,是以他的知行統(tǒng)一的語文教育觀為基礎的。他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這是每個學習國文的人應該記住的?!彼€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認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兩個方面必須聯(lián)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技能更是必要的?!?/p>
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快速現(xiàn)代化和電話的普及,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無論看書、讀報、寫作的速度都在追求效率,招工面試、貿(mào)易洽談、學術(shù)交流、即席演講、法庭辯護……口語交際代替了部分書面語言,要求人們使用最簡潔、最精確的語言。由此可見,現(xiàn)代社會對聽說讀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中學語文教育,理所應當?shù)刂铝τ诩訌娐犝f教學,使學生能說會道。在交談中要做到迅速準確地聽懂對方的意思,捕捉有效信息;說話有中心,有條理,有分寸,口齒清楚,態(tài)度誠懇大方。
但是,目前中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存在著問題,比如聽話抓不住重點,聽不出弦外之音或聽話態(tài)度不誠懇,似聽非聽,隨便插話;說話詞不達意,缺乏條理,或面紅耳赤,或抓耳撓腮,或忸怩作態(tài)……這樣的表現(xiàn)是遠不能適應時代需要的。
因此,時代對語文教學工作者提出了加快教學研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要求。我們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語文教學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社會需要語文學家,但更需要具備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各方面的人才。社會發(fā)展了,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了?,F(xiàn)代人才要求知識面更寬,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語文教學應該適應這一社會要求,不必強求所有學生在語文知識上有很深的功底,死記硬背很多文章,更需要關(guān)注的是能力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抓好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
制定計劃,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訓練:
(1)開展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內(nèi)容要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循序漸進——自我介紹,簡評一種社會現(xiàn)象,介紹一部世界名著,自編小小說,時政評析,影視評論等等。
(2)結(jié)合教材,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通過“說”,帶動“寫”,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就會大幅度提高,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真諦——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之成為善于表達、善于交際、善于思考、善于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人才。
二、追求語文教學的“美”
語文——“語言”和“文學”,說明語文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語文不僅是知識載體,也是文化載體,更是美學載體。我們應樹立語文審美化教學觀。學習語文,如果只局限于程式化的解詞、劃段、歸納中心等等,無異于吃甘蔗而把甜汁吐掉,進入學生腦子里的只能是“殘枝斷葉”,無美感可言。我們應該把語文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單元、每一冊乃至全套課本作為審美對象,引導學生感知美,探尋美,透視美,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贊賞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藝術(shù)之美,進而學會創(chuàng)造美。語文的美無處不在,比如我們足不出戶即可領略到自然之美:“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洞庭湖,凄涼寒骨,峭愴幽邃的小石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語文的審美點可以有浩瀚海洋中的粼粼波光,可以有巍峨山巒中的陣陣松濤,可以有古道西風、小橋流水;大浪淘沙、千里鶯啼……萬種風情無不在我們的語文中淋漓盡致地得到體現(xiàn),美不勝收。
使學生領略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讓語文課堂有較濃的文學氛圍?!拔膶W是社會的再現(xiàn)”,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揭示特定的時代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無論哪一種體裁的作品,或是鞭撻生活中的腐朽與丑惡,或是贊揚生活中的光明和美好,都可以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憎惡,潛移默化地形成美的觀念、美的感情,對社會道德產(chǎn)生一種新認識、新感情,在文學藝術(shù)的審美過程中實現(xiàn)德育審美。
此外,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也是美的體現(xiàn)者。教師的高尚嚴謹對學生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形象氣質(zhì)的美與語言表達的美,教師的一言一語,舉手投足都是學生效仿的榜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樹立審美觀念,追求文美、人美和德育美,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學習和進步。
三、追求語文教學的“情”
語文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講臺上老師講得頭頭是道,講臺下學生聽得興味索然。學生們說:“語文課太沒勁?!狈N種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中缺乏“情感”,學生沒有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和美感上的滿足,而“情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馬克思說:“熱忱、激情是人類向他們的對象拼命追求的本質(zhì)力量?!薄俺志脽崃业那榫w會激發(fā)無限的能量,使人們將思維活動進行到底。”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傾注情感。
1.師情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要以教為樂,在自己的崗位上使學生得到關(guān)心,受到尊重,得到悉心的培養(yǎng)教育。教師的每一縷溫和的眼光,每一絲輕柔的微笑,每一聲真誠的鼓勵,都是對學生陽光雨露般的照耀滋潤,從而使其感受到親切的美、高尚的美、純潔的美,產(chǎn)生激奮、崇拜、歡愉、熱忱的情感,形成強大的、持久不息的生命力量。
2.文情
對不同的文體注入不同的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散文和小說,或寂靜無聲,或悲涼凄苦,或深沉含蓄,或熱情奔放,教師都應該善于營造特定的情感教學氛圍,開掘課文中內(nèi)在的感情因素,比如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沉重和悲苦,教師可以先放映一段錄像資料,讓學生進入那個時代,這樣,學生的激情被調(diào)動起來,與文中人物產(chǎn)生共鳴,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生情
學生的情感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更要在寫作中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要鼓勵學生寫實感抒真情,不寫空話、大話,讓自己的生活情緒在作品中得到深切體現(xiàn)。由于學生注入了情感活力,語文學習更具生命活力。教師要用深情的語言喚醒學生沉睡的生命意識。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xiàn)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p>
教師可以用詩意的語言揭示語言之中的意蘊,比如在教學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時,我先向?qū)W生展示一組栩栩如生的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現(xiàn)象的圖片,再讓學生誦讀關(guān)于生命的優(yōu)美的詩歌,然后我用動情的語調(diào)訴說:“我們呼喚熱愛生命,這生命應該包括每一片綠葉、每一聲鳥鳴、每一條波紋、每一朵白云。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都應該成為詩人,為新生兒的呱呱墜地、生離死別的纏綿、劫后余生的狂喜而動情落淚,更為雨打芭蕉的淅瀝、風掀林濤的洶涌、春天銜泥的飛燕、夏日荷葉上的露珠以及魚翔淺底的水泡和鷹擊長空的弧線而驚喜,而神往,進而感悟生命深層的底蘊……”如此煽情,喚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生命體驗意識,在此基礎上,我再組織學生學習《生命,生命》,學生就能很深情地投入學習。就這樣,師生在人文情懷中一起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綜上所述,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語文能力。我們應該努力挖掘語文教學中的真、美、情,讓學生在文學的長河中涉足,在知識的波濤中前進。百年育人,無論語文教學如何改革,我們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在承認語文工具性的同時,必須注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以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換言之,教師通過對教材的闡釋,在情感上要與學生達到和諧共鳴,在組織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語文基本能力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情商,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追求語文教學的“真”、“美”和 “情”更值得我們?nèi)ス餐芯亢吞接憽?/p>
【參考文獻】
[1] 關(guān)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大學出版社,2003.
[2] 曹明海.語文教學解釋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3] 錢理群.以“立人”為中心——關(guān)于九年制義務教育中的語文課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語文學習,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