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飛行魷魚最早的報道可以追溯到1892年,但海洋生物學家讓·奧多很可能是第一個觀察到它們在室內(nèi)飛行的人。20世紀70年代,奧多開始沉迷于對這種飛行類頭足綱動物的研究。
為了更好地了解短鰭魷魚,奧多將一群魷魚放入他的海水研究室的水池中。當燈光熄滅后,奇特的一幕出現(xiàn)了:伴隨著水花飛濺的聲音,魷魚向火箭一樣紛紛“發(fā)射”到了空中,研究人員滿眼都是飛向空中的“小型火箭”。雖然大多數(shù)魷魚最后都安全返回了水中,但也有一兩個倒霉蛋撞到墻壁后被反彈到了水池邊,不幸成為犧牲品。隨著對魷魚更深入的觀察,奧多注意到,魷魚不但可以將自身推射到空中,而且還能在水面上作長距離的滑翔。
由于在野外很難觀察到魷魚的飛行行為,這方面的研究極為困難?,F(xiàn)在唯一清楚的是,一些種類的魷魚的確可以飛行,它們在飛行時,將鰭作為身體前端的“翅膀”,將觸手排列成風扇形狀,形成身體后方的第二對“翅膀”。A雙重“翅膀”為魷魚提供了足夠的助力,它們藉此可以滑翔10米之遙。1974年,當挪威探險家托爾·漢耶達爾乘木筏橫渡太平洋時,他曾目睹一只魷魚至少飛行了50米!這個距離足以和大多數(shù)飛魚相媲美。
經(jīng)過多年研究后,奧多對魷魚的驚人飛行能力又有了新的認識。首先,魷魚即使在空中飛行時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這可能是因為魷魚在水下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滑行”。對魷魚而言,飛行并非“創(chuàng)新”行為,不過是正常行為的延伸罷了。其次,魷魚在飛行時還能做出一些精細的動作來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例如,加勒比暗礁魷魚就可以在飛行途中將觸手忽然向下擺動,這樣它們的身體就可以像“急剎車”一般迅速停止滑行。再有,B魷魚的起飛方式與我們較為熟悉的飛魚有所不同。飛魚在起飛前會用尾部迅速擊打水面,以獲得額外的推力,魷魚則是通過短小的虹吸管(分別稱為出水管和入水管)將水從身體(外套膜)中泵進泵出,同時利用體內(nèi)的腮進行呼吸。這一系統(tǒng)也是它們的“推進系統(tǒng)”,不論是在水下還是在起飛時,都可以通過向外噴射一股水流,反向推動身體前行。
觀察發(fā)現(xiàn),魷魚通常在受到船只驚嚇或躲避捕食者追擊時才會出現(xiàn)飛行行為,例如幼年的美洲大赤魷魚利用飛行來躲避成年魷魚對它們的捕食。因此,有科學家認為,魷魚的飛行是它們躲避危險和逃生的一種行為方式。
但奧多認為魷魚飛行行為的意義遠不止于此。最近,一位業(yè)余攝影師利用高速攝像系統(tǒng),在巴西海岸拍攝了一組蝙蝠魷(也稱翼柄柔魚)飛行的照片。由于這組照片在拍攝時設定了已知的間隔時間,奧多和他的同事們利用這組照片,對魷魚在“起飛”及飛行時的速度、加速度及能量消耗進行了測算。結果發(fā)現(xiàn),魷魚“發(fā)射”到空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速度快5倍之多。一旦“升空”,它們就可以滑翔一段距離,而這一過程是不用消耗任何能量的。換句話說,對魷魚來說,飛行可能是最節(jié)能的一種“旅行”方式。結合之前觀測到的短鰭魷魚只會在黑夜中飛行的現(xiàn)象,奧多推測,魷魚在夜間飛行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大量體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鳥類或其他大型魚類等天敵的傷害,因為這些動物往往都依靠視覺進行捕食。
和很多魚類一樣,魷魚也屬于洄游類動物。在遷徙途中,為了減少體重,魷魚的體內(nèi)只貯存了極少量的脂肪。節(jié)約體能對于遷徙中的魷魚來說異常重要,而“飛翔”這種運動方式則在這一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然,研究人員現(xiàn)在還無法肯定世界上任何一種魷魚在遷徙過程中都可以飛行。他們目前正試圖通過在魷魚身上固定一種標記物來輔助完成這一研究。當魷魚飛行時,這個標記物就會發(fā)射超聲波信號“告知”研究人員,而且每一個標記物發(fā)出的聲波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一個聲波的條形碼一樣。相信借助新的技術,科學家將揭示魷魚更多鮮為人知的神秘能力。
(選自《大自然探索》2013年第6期)
(供稿/孫俊強)
閱讀練習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說明文,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說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魷魚”是怎樣“飛”向空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魷魚飛行對其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第3段畫線句的句式,在第5段段首橫線上為第5、6、7三段填寫一個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畫線的A、B兩處分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本期)
第110頁《樹》閱讀練習參考答案
1.贊成與否,都可以,但均須言之有理。示例:贊成,因為文章中的故事是圍繞“一棵蘋果樹”展開的,所以,以此為題,可以使標題與內(nèi)容統(tǒng)一。不贊成,因為以“樹”為題,既交代了故事的線索,又點明了文章的寓意,即旨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世界多美好的感覺”。
2.不矛盾。因為“這不是什么大事”是就幾個學生毀損蘋果樹這件事本身來說的,而“挺嚴重”是從這件事所暴露出幾個學生在性格、品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言的。
3.他是一個表面嚴厲、內(nèi)心慈祥、深諳育人之道的長者。(意思對即可)
4.示例:老人家;您無言的教誨,我定當銘記在心。謝謝您!
5.示例:年輕人生性活潑好動,但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會釀成大錯?;颍罕匾膽土P加上真情的呵護能產(chǎn)生極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