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發(fā)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擺脫“閱讀難,難閱讀”的困擾呢?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誘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是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要義。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取得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精讀:就是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雋永、情節(jié)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以這些文章為依據(jù)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泛讀:顧名思義,泛既是廣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廣泛地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閱讀以理解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jīng)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nèi)容或?qū)脑u價,避免盲讀。
默讀: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fā)音地快速地讀。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默讀法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信息。
品讀:就要求學生在讀中思考、體味、理解、升華,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nèi)容。在品讀時,我們又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朗讀、默讀、誦讀等方式來深刻理解課文。
三、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當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也就有了閱讀的欲望和動力,在掌握了一些良好的閱讀方法后,要想使閱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尤為重要。
其一是自覺讀書的習慣。培養(yǎng)自覺讀書的習慣就是要求學生把閱讀習慣化、生活化,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如要求學生做到每天早晨、中午、睡前擠出一點時間讀書,每次讀一點,每天讀一些,習慣也就成自然了。但要考慮閱讀材料盡可能是學生喜歡的,要求家長配合,逐漸形成在家庭自覺讀書的生活慣例。
其二是培養(yǎng)讀書動筆的習慣。讀書動筆的要求包括“圈、點、勾、畫、寫”等。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在書中勾畫、圈點,有助于幫助抓住重點,深入理解;通過在文中批注或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學生的思想。長此以往,讀書動筆的習慣就會養(yǎng)成。
在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經(jīng)常性地開展讀書成果交流活動,如故事會、讀書筆記展評等。并注意把握讀書時機,將讀書活動推向一個高潮。
總之,在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有意識、有目的地逐步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