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蘭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從學生年代過來的,大家都知道考試不可能每次都得滿分,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在面對這些錯題時有些同學能正視它,而有些同學卻視而不見而繞道前進,其結(jié)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遇到錯題時,今天改過了下次又忘了,一錯再錯.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正?,F(xiàn)象.人類的記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認知——記憶——遺忘——再認知——再記憶——再遺忘,但在反復認知的過程中,其遺忘的比例越來越低,而在腦海中形成的記憶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對容易犯錯的東西有一個認知——再認知,記憶——再記憶的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好再認知、再記憶呢?這就需要對容易犯錯的題目、知識點做一個歸納和總結(jié),建立一個錯題集,便于再認知、再記憶.筆者從事化學教學近20年,現(xiàn)從化學的角度舉例分析建立錯題集的要點.
一、及時、準確、詳細
每次考試之后要將試卷按照時間順序有序的裝訂起來,每一個錯題的出現(xiàn)都要及時把它記錄下來,一定要當天記、當時記,否則在學習任務(wù)非常重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忘記,在記錄的時候要盡量詳細、準確,不能出現(xiàn)絲毫的偏差,內(nèi)容的出處要標明在試卷上的位置,同時也要標注該題的知識點在課本上的頁碼,便于對原始資料的查找.
二、合理分類、學會分析
建立錯題集的關(guān)鍵是持之以恒,不能虎頭蛇尾,每次記錄的錯題都要合理分類,建立的錯題集盡量使用活頁文件夾,這樣便于每一類題目歸類在一起.有人可能要問怎樣才叫合理分類,每一門學科在歸類的時候分類方法都不一樣,就化學來說一般按照課本內(nèi)容的順序來排列錯題集,但這樣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內(nèi)容很多并且有點亂.其實可以按照同族化學元素的相似性質(zhì)所產(chǎn)生類似知識點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這樣更便于復習和記憶,為了表達得更為清晰,我給這個分類列舉一個示意圖.
當然,進行分類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某些題目含有多個知識點,搞不清放在哪一類,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抓住一個主要的點進行分類即可.合理分類后要求學生要對每一道題進行分析,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注明該題的知識點、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該題容易出現(xiàn)的陷阱、由該題衍生出來的出題思路等.
三、圖文并用、拓寬解題思路
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化學的知識點比較散,比較多,尤其是實驗比較多,這樣在出題的時候就會運用到很多的實驗題,有的同學一碰到實驗題心里就沒底,這其實是對實驗步驟不完全清晰造成的,在遇到這樣的錯題時可以把相關(guān)的實驗?zāi)P彤嫵鰜?,同時在相應(yīng)的部位寫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方程式,再標明反應(yīng)的條件、反應(yīng)的類型、電子的轉(zhuǎn)移或者新物質(zhì)的生成等等,這樣就從抽象的記憶轉(zhuǎn)變成形象記憶,加深了理解.
一道題目有時不止一種解題思路,當然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其中的一種方法即可,但是在錯題集里我們要寫出盡量多的解題思路,這樣可以拓寬思維,并且有的時候不同的解題方法可以互為驗證,保證答題的正確率.比如說在談到氧氣的制法時,從初中到高中,從實驗室到生活到工業(yè),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就要學會分析每一種方法的利弊以及反應(yīng)所需的條件等等,盡量詳細的在錯題集里標注起來.
四、錯題集的連續(xù)性
學生在校期間分為多個學年,有些學生升入高年級就把以前的錯題集扔掉,認為到了高年級就不需要以前的錯題集了,以前的知識都會了或者是用不上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知識的積累具有極強的連貫性,即使到了高三在解題時經(jīng)常會用到高一、高二甚至初三的化學知識點,因此錯題集要像一部連續(xù)劇一樣每一集都需要保存下來,需要經(jīng)常拿出來閱讀,看看以前在做題目時有哪些方面考慮不夠周全,并及時進行修改,在修正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得到提升,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在平時做題目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每碰到一道難題要知道我以前為什么會錯,類似的題目放在錯題集的哪一部分里面,并且隨時翻出來看看,這樣才能做到知識的逐漸積累,才能體現(xiàn)到建立錯題集的意義.
五、交換互閱、相互促進
每一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不一樣,建立的錯題集也不盡相同,錯題集建立后應(yīng)鼓勵他們交換閱讀(盡量做到每個同學至少閱讀其他1~2個同學的錯題集),同樣的題目有時看到別人的錯誤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不一樣,只有真正了解為什么別人這種錯法,而自己是那種錯法,才能把別人的錯誤當成自己的經(jīng)驗,使自己不至于犯類似的錯誤.或者有時候看到別人的訂正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解題思路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經(jīng)過進一步的深思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可以拓寬解題的思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搞懂,才能靈活應(yīng)用,同時在學生間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六、及時批閱、信息反饋
每一次測試后先讓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更正、分析,然后及時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所有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但這個工作量很大),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評講,讓學生知道錯在哪兒?為什么會錯?是理解錯誤?還是計算錯誤?怎樣才能做到不會再錯?這雖然要花費老師很多的時間,但其改正錯誤的效果要比題海戰(zhàn)術(shù)強很多,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既然是錯題集,那肯定是知識上的薄弱點,思維上的誤區(qū).出現(xiàn)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xiàn),化學這門學科看起來知識點比較多,難以掌握,其實只要認真進行歸納總結(jié)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很強的連貫性,從初三到高三一共四年時間,真正需要掌握的就那么薄薄的幾本書,就那幾十個知識點,一部好的錯題集有如一部學習寶典,它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貫穿起來,進行了有效的總結(jié),把所有的課本內(nèi)容融入到學習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只要把那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列舉出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勇于面對錯誤,認真歸納,不重復犯錯,化學還是挺容易掌握的.endprint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從學生年代過來的,大家都知道考試不可能每次都得滿分,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在面對這些錯題時有些同學能正視它,而有些同學卻視而不見而繞道前進,其結(jié)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遇到錯題時,今天改過了下次又忘了,一錯再錯.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正?,F(xiàn)象.人類的記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認知——記憶——遺忘——再認知——再記憶——再遺忘,但在反復認知的過程中,其遺忘的比例越來越低,而在腦海中形成的記憶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對容易犯錯的東西有一個認知——再認知,記憶——再記憶的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好再認知、再記憶呢?這就需要對容易犯錯的題目、知識點做一個歸納和總結(jié),建立一個錯題集,便于再認知、再記憶.筆者從事化學教學近20年,現(xiàn)從化學的角度舉例分析建立錯題集的要點.
一、及時、準確、詳細
每次考試之后要將試卷按照時間順序有序的裝訂起來,每一個錯題的出現(xiàn)都要及時把它記錄下來,一定要當天記、當時記,否則在學習任務(wù)非常重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忘記,在記錄的時候要盡量詳細、準確,不能出現(xiàn)絲毫的偏差,內(nèi)容的出處要標明在試卷上的位置,同時也要標注該題的知識點在課本上的頁碼,便于對原始資料的查找.
二、合理分類、學會分析
建立錯題集的關(guān)鍵是持之以恒,不能虎頭蛇尾,每次記錄的錯題都要合理分類,建立的錯題集盡量使用活頁文件夾,這樣便于每一類題目歸類在一起.有人可能要問怎樣才叫合理分類,每一門學科在歸類的時候分類方法都不一樣,就化學來說一般按照課本內(nèi)容的順序來排列錯題集,但這樣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內(nèi)容很多并且有點亂.其實可以按照同族化學元素的相似性質(zhì)所產(chǎn)生類似知識點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這樣更便于復習和記憶,為了表達得更為清晰,我給這個分類列舉一個示意圖.
當然,進行分類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某些題目含有多個知識點,搞不清放在哪一類,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抓住一個主要的點進行分類即可.合理分類后要求學生要對每一道題進行分析,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注明該題的知識點、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該題容易出現(xiàn)的陷阱、由該題衍生出來的出題思路等.
三、圖文并用、拓寬解題思路
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化學的知識點比較散,比較多,尤其是實驗比較多,這樣在出題的時候就會運用到很多的實驗題,有的同學一碰到實驗題心里就沒底,這其實是對實驗步驟不完全清晰造成的,在遇到這樣的錯題時可以把相關(guān)的實驗?zāi)P彤嫵鰜?,同時在相應(yīng)的部位寫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方程式,再標明反應(yīng)的條件、反應(yīng)的類型、電子的轉(zhuǎn)移或者新物質(zhì)的生成等等,這樣就從抽象的記憶轉(zhuǎn)變成形象記憶,加深了理解.
一道題目有時不止一種解題思路,當然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其中的一種方法即可,但是在錯題集里我們要寫出盡量多的解題思路,這樣可以拓寬思維,并且有的時候不同的解題方法可以互為驗證,保證答題的正確率.比如說在談到氧氣的制法時,從初中到高中,從實驗室到生活到工業(yè),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就要學會分析每一種方法的利弊以及反應(yīng)所需的條件等等,盡量詳細的在錯題集里標注起來.
四、錯題集的連續(xù)性
學生在校期間分為多個學年,有些學生升入高年級就把以前的錯題集扔掉,認為到了高年級就不需要以前的錯題集了,以前的知識都會了或者是用不上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知識的積累具有極強的連貫性,即使到了高三在解題時經(jīng)常會用到高一、高二甚至初三的化學知識點,因此錯題集要像一部連續(xù)劇一樣每一集都需要保存下來,需要經(jīng)常拿出來閱讀,看看以前在做題目時有哪些方面考慮不夠周全,并及時進行修改,在修正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得到提升,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在平時做題目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每碰到一道難題要知道我以前為什么會錯,類似的題目放在錯題集的哪一部分里面,并且隨時翻出來看看,這樣才能做到知識的逐漸積累,才能體現(xiàn)到建立錯題集的意義.
五、交換互閱、相互促進
每一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不一樣,建立的錯題集也不盡相同,錯題集建立后應(yīng)鼓勵他們交換閱讀(盡量做到每個同學至少閱讀其他1~2個同學的錯題集),同樣的題目有時看到別人的錯誤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不一樣,只有真正了解為什么別人這種錯法,而自己是那種錯法,才能把別人的錯誤當成自己的經(jīng)驗,使自己不至于犯類似的錯誤.或者有時候看到別人的訂正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解題思路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經(jīng)過進一步的深思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可以拓寬解題的思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搞懂,才能靈活應(yīng)用,同時在學生間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六、及時批閱、信息反饋
每一次測試后先讓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更正、分析,然后及時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所有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但這個工作量很大),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評講,讓學生知道錯在哪兒?為什么會錯?是理解錯誤?還是計算錯誤?怎樣才能做到不會再錯?這雖然要花費老師很多的時間,但其改正錯誤的效果要比題海戰(zhàn)術(shù)強很多,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既然是錯題集,那肯定是知識上的薄弱點,思維上的誤區(qū).出現(xiàn)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xiàn),化學這門學科看起來知識點比較多,難以掌握,其實只要認真進行歸納總結(jié)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很強的連貫性,從初三到高三一共四年時間,真正需要掌握的就那么薄薄的幾本書,就那幾十個知識點,一部好的錯題集有如一部學習寶典,它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貫穿起來,進行了有效的總結(jié),把所有的課本內(nèi)容融入到學習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只要把那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列舉出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勇于面對錯誤,認真歸納,不重復犯錯,化學還是挺容易掌握的.endprint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從學生年代過來的,大家都知道考試不可能每次都得滿分,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在面對這些錯題時有些同學能正視它,而有些同學卻視而不見而繞道前進,其結(jié)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遇到錯題時,今天改過了下次又忘了,一錯再錯.我認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現(xiàn)象.人類的記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認知——記憶——遺忘——再認知——再記憶——再遺忘,但在反復認知的過程中,其遺忘的比例越來越低,而在腦海中形成的記憶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對容易犯錯的東西有一個認知——再認知,記憶——再記憶的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好再認知、再記憶呢?這就需要對容易犯錯的題目、知識點做一個歸納和總結(jié),建立一個錯題集,便于再認知、再記憶.筆者從事化學教學近20年,現(xiàn)從化學的角度舉例分析建立錯題集的要點.
一、及時、準確、詳細
每次考試之后要將試卷按照時間順序有序的裝訂起來,每一個錯題的出現(xiàn)都要及時把它記錄下來,一定要當天記、當時記,否則在學習任務(wù)非常重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忘記,在記錄的時候要盡量詳細、準確,不能出現(xiàn)絲毫的偏差,內(nèi)容的出處要標明在試卷上的位置,同時也要標注該題的知識點在課本上的頁碼,便于對原始資料的查找.
二、合理分類、學會分析
建立錯題集的關(guān)鍵是持之以恒,不能虎頭蛇尾,每次記錄的錯題都要合理分類,建立的錯題集盡量使用活頁文件夾,這樣便于每一類題目歸類在一起.有人可能要問怎樣才叫合理分類,每一門學科在歸類的時候分類方法都不一樣,就化學來說一般按照課本內(nèi)容的順序來排列錯題集,但這樣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內(nèi)容很多并且有點亂.其實可以按照同族化學元素的相似性質(zhì)所產(chǎn)生類似知識點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這樣更便于復習和記憶,為了表達得更為清晰,我給這個分類列舉一個示意圖.
當然,進行分類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某些題目含有多個知識點,搞不清放在哪一類,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抓住一個主要的點進行分類即可.合理分類后要求學生要對每一道題進行分析,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注明該題的知識點、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該題容易出現(xiàn)的陷阱、由該題衍生出來的出題思路等.
三、圖文并用、拓寬解題思路
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化學的知識點比較散,比較多,尤其是實驗比較多,這樣在出題的時候就會運用到很多的實驗題,有的同學一碰到實驗題心里就沒底,這其實是對實驗步驟不完全清晰造成的,在遇到這樣的錯題時可以把相關(guān)的實驗?zāi)P彤嫵鰜恚瑫r在相應(yīng)的部位寫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方程式,再標明反應(yīng)的條件、反應(yīng)的類型、電子的轉(zhuǎn)移或者新物質(zhì)的生成等等,這樣就從抽象的記憶轉(zhuǎn)變成形象記憶,加深了理解.
一道題目有時不止一種解題思路,當然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其中的一種方法即可,但是在錯題集里我們要寫出盡量多的解題思路,這樣可以拓寬思維,并且有的時候不同的解題方法可以互為驗證,保證答題的正確率.比如說在談到氧氣的制法時,從初中到高中,從實驗室到生活到工業(yè),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就要學會分析每一種方法的利弊以及反應(yīng)所需的條件等等,盡量詳細的在錯題集里標注起來.
四、錯題集的連續(xù)性
學生在校期間分為多個學年,有些學生升入高年級就把以前的錯題集扔掉,認為到了高年級就不需要以前的錯題集了,以前的知識都會了或者是用不上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知識的積累具有極強的連貫性,即使到了高三在解題時經(jīng)常會用到高一、高二甚至初三的化學知識點,因此錯題集要像一部連續(xù)劇一樣每一集都需要保存下來,需要經(jīng)常拿出來閱讀,看看以前在做題目時有哪些方面考慮不夠周全,并及時進行修改,在修正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得到提升,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在平時做題目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每碰到一道難題要知道我以前為什么會錯,類似的題目放在錯題集的哪一部分里面,并且隨時翻出來看看,這樣才能做到知識的逐漸積累,才能體現(xiàn)到建立錯題集的意義.
五、交換互閱、相互促進
每一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不一樣,建立的錯題集也不盡相同,錯題集建立后應(yīng)鼓勵他們交換閱讀(盡量做到每個同學至少閱讀其他1~2個同學的錯題集),同樣的題目有時看到別人的錯誤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不一樣,只有真正了解為什么別人這種錯法,而自己是那種錯法,才能把別人的錯誤當成自己的經(jīng)驗,使自己不至于犯類似的錯誤.或者有時候看到別人的訂正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解題思路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經(jīng)過進一步的深思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可以拓寬解題的思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搞懂,才能靈活應(yīng)用,同時在學生間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六、及時批閱、信息反饋
每一次測試后先讓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更正、分析,然后及時抽取不同層次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將所有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批閱,但這個工作量很大),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評講,讓學生知道錯在哪兒?為什么會錯?是理解錯誤?還是計算錯誤?怎樣才能做到不會再錯?這雖然要花費老師很多的時間,但其改正錯誤的效果要比題海戰(zhàn)術(shù)強很多,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既然是錯題集,那肯定是知識上的薄弱點,思維上的誤區(qū).出現(xiàn)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xiàn),化學這門學科看起來知識點比較多,難以掌握,其實只要認真進行歸納總結(jié)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很強的連貫性,從初三到高三一共四年時間,真正需要掌握的就那么薄薄的幾本書,就那幾十個知識點,一部好的錯題集有如一部學習寶典,它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貫穿起來,進行了有效的總結(jié),把所有的課本內(nèi)容融入到學習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只要把那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列舉出來,進行詳細的分析,勇于面對錯誤,認真歸納,不重復犯錯,化學還是挺容易掌握的.endprint